每年的四五月是葡萄酒行业老板们去各大产区考察的高峰。通过观察朋友圈发现,虽然法国、意大利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目的地,但今年去西班牙的人明显增多(这当然与西班牙政府近一年来在中国市场成倍增加的宣传投入息息相关)。

“2019年1月原瓶装葡萄酒Top13进口来源地情况”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超越法国问鼎第一位。而在前两年还被大多数酒商“呵呵”的格鲁吉亚居然紧接葡萄牙排到第9的位置。

市场永远都在不断变化,产区之间风水轮流转,这方唱罢那方登台。抱住某个热门国家的大腿就像端起金饭碗温饱终身的日子你那时没赶上也永远不会有了。市场越成熟,首发赛道上热门产品的竞争越是弱肉强食。作为一个普通的酒商,如何避开赤裸裸的厮杀,另辟蹊径找到更宽松的发展空间?用小众酒来突破或是现今市场环境下值得摸索的一条道路。

这里说的小众酒不仅指清酒、雪莉酒这一类从性质上来区分的产品,还包括像格鲁吉亚、马其顿这一类非主流产区的产品。

下面从市场一些宏观的小趋势中来分析小众酒在现今市场环境中突围的可能性。

1、市场开放程度逐年提升,各类小众产品不再被看成“另类”

随着整个中国市场葡萄酒教育的普及,上及从业人员,下至消费者都越来越清楚的知道好酒不等于产区,好酒不等于名声在外。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越来越多人愿意去了解和尝试一些非主流的产品。整个行业越来越具备抛弃偏见,公正地看待小众产品的职业素养。而对于偏向“熟人推荐购买”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来说,从业人员的开放心态也推动了消费者对小众产品的接受程度。

2、消费主体年轻化带来选择的多样性和个性追求

80和90后逐步成为中国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对新生事物更包容的消费心态,他们有更强的自我分辨品质和性价比的能力,他们更愿意为对情怀和品味有认同感的产品买单;他们不盲目跟随,视个性选择为自由。此时,特色产品有了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机会。甚至因为新鲜,因为个性的体现,有了“容易被记住”的基因优势。

3、市场本身没有设限,主流和小众都是阶段性假象

在中国进口酒行业发展初期,在大多数普通中国消费者观念里,除了法国酒,其它都是不能想象的非主流产品,而在法国酒里,除了波尔多,其它都是“没听说过”的。短短十来年间,像一次次潮涨,勃艮第,托斯卡纳,里奥哈这些我们一开始读起来都拗口的产地逐年被推送到我们的视线里。他们是曾经或被忽略或被歧视的“小众”,他们亦是如今备受追捧的“主流”。市场竞争越白热化,越能催生市场对小众产品的需求。因为会有越多另辟蹊径寻找突破的需求,小众产品这些具有增长空间的产品就越会被关注。只是这些需求一开始像暗涌潜伏在常态下面慢慢发酵而不被觉察。

综上可见,一方面市场有了接受小众产品的准备,另一方面市场发展越成熟,产品越追求全面和创新,潮流的风势必宠幸每一个角落,小众产品也可以有春天。而在“大潮”来临之前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现在正是尝试用小众产品获得市场竞争的区别优势的最佳时机。

当然,小众产品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挑选产品的时候依然要做有充分参考的筛选。就产区而言,东欧的一些小国家里也慢慢被发现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酒庄。比如马其顿这个小国家近年来因为多次在国际权威赛事上与其它产国同台竞技并获得优异成绩而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在第24届MUNDUS VINI国际葡萄酒大赛上,来自马其顿的一个叫戴维娜酒庄(Dalvina Winery)选送的一款2015单一韵丽居然从全球7200多款酒中胜出,斩获超级金奖(盲品平均分95以上,一共只评出37枚)。

因为国力不盛,尽管是拥有2500年酿酒历史的古老产区,马其顿一直都鲜为人知,戴维娜是第一个为马其顿赢取如此高的国际荣誉的本土酒庄。

戴维娜酒庄来自马其顿核心产区,这里拥有欧洲面积最大接近400公顷的单一园,其中有150公顷种植了45年以上老藤,品质优异资源丰富。葡萄的种植包含众多本土品种,如韵丽,朱普良卡等,年产量达5百万升。酒庄的酿造设备先进,坐落于葡萄园周围的生产设施,达国际一流水准,以确保生产的高质高效。

(达维娜酒庄产品)

戴维娜是马其顿获金奖最多酒庄。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大洋洲,戴维娜酒庄获得的奖牌高达十多项,包括著名葡萄酒杂志Decanter颁发给迪奥尼斯西拉干红的金奖!金奖品质,值得信赖。

(戴维娜酒庄的荣誉)

提到马其顿的葡萄酒,人们就会想到戴维娜酒庄;说到戴维娜酒庄,人们就会想到马其顿的葡萄酒。戴维娜酒庄生产的佳酿已有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中国、日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等国家。戴维娜在马其顿本国也是盛誉有加的葡萄酒品牌,其产品和品牌形象在本地消费群体中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