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慶油田電改兩年 中油電能離上市還有多遠?

還非常“年輕”的中油電能(每經記者 蘇傑德 攝)

大慶油田電力資產平臺——中國石油集團電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電能)成立之初就引起各方關注:“賣油郎”不僅要發電、賣電,而且還計劃將其打包上市。

2017年10月,中油電能成立,包括售電公司在內,大慶油田電力資產被整合到中油電能旗下,並且明確提出了上市的目標。如今已過去了快一年時間,中油電能運轉得怎麼樣,上市籌備又進行得如何?97日,中油電能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市是公司追求的目標,但近期還不會上市。對方還介紹了公司目前正在發展的3個增長點:氣電產業、售電服務和海外市場。

現狀:3個業務增長點進展如何?

在油價回暖背景下,大慶油田業績回升,中油電能的業績也明顯好轉。今年一季度,中油電能實現營收29.99億元,同比增加8693萬元,經營利潤3.02億元,完成了年度預算的43.07%,經營業績創出近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中油電能去年成立的時候確立了重組、改制、上市“三步走”的發展規劃。中油電能目前業績回升,但就上市來說,與中油工程(600339,SH)、中油資本(000617,SZ)相比,公司還需要進一步改革發展,並迫切需要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中油電能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依託於油田,但不能依賴於油田,公司正在發展氣電產業、售電服務和海外市場3個增長點。但目前這三個業務還處在打基礎階段,沒有形成規模。

首先是氣電產業方面,中油電能已經佈局,但將來怎麼走,還要看俄氣的進入情況。正在建設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起於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邊境,止於上海市,全線設計年輸氣量380億方。這對於中油電能來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上述負責人介紹,該管道計劃2019年實現階段性輸氣,但俄氣進入後有個消納過程,如果單靠居民消費可能不會消納這麼多,所以考慮將來通過氣電產業來調節。

不過,天然氣發電產業能否順利發展還有不確定性。這位負責人表示,影響天然氣發電行業發展的兩個主要原因是量和價格。如果沒有更多的天然氣供應,按照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氣電行業很難往前發展。相關政策出臺之前,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公司都還在等待和觀望。

另一個是售電方面,中油電能的業務發展要看電改政策推進情況和自身的努力。中油電能售電業務包括代理中石油集團內公司的購售電業務、社會化售電業務,前者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後者還有很多挑戰。

上述負責人介紹,中油電能在全國設立了12個省級售電公司,目前主要面向中石油集團內部的用電市場,整個中石油集團用電量相當於一個小一點省份的用電量。此外,這些售電公司進行了市場化嘗試,代理了部分社會用電量,但是有的地方代理的售電量還有限制。

還有海外市場拓展,這是另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業績增長點,上述負責人介紹,這就要“各顯神通”,“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據瞭解,中油電能的海外項目專爲石油石化企業提供配套發電等服務。

對於中油電能來說,除了上述企業發展戰略外,提高效率也是目前擺在公司面前的課題。大慶油田的民用供電業務已移交國網,但負責運營這部分資產的1000多名員工則是由中油電能接收。包括上述員工在內,目前中油電能擁有員工約9000人。上述負責人介紹,主要有兩個提升效率的渠道,一個機構的精簡,一個則是考覈體系的建立。

對於資本市場所關注的問題——公司何時準備上市的,上述負責人表示:上市是公司追求的目標,近期還不會上市。資本市場對企業是有要求的,比如有成長性。作爲一個傳統企業,怎麼去打造好自身才是最重要的,企業發展好了,上不上是都不是問題。

回顧:大慶油田改革重點之一

在電改前,大慶油田的日子卻並不輕鬆。2016年,正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油價低於大慶油田的生產成本,整個油田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營收只有788.74億元,虧損79.89億元,整個油田用電量相應減少,負責供電的大慶油田電力集團業績也不景氣。此外,當時“三供一業”移交全面推行,作爲其中“一供”的供電業務面臨轉型。

中油電能黨委書記王莉此前接受採訪時則介紹:公司同時面臨着設備、人員、機制體制等多重矛盾,束縛着企業發展。

在這種環境下,大慶油田電力集團從上交油田、內部安置和業務轉型三條路中,選擇了業務轉型——成立供電公司,由發電供熱業務向供電技術服務業務整體轉型。

王莉當時說:“中國石油作爲國企改革首批試點之一,相繼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大慶油田制定了《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提出要做專做優服務保障業務,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更爲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2016年9月,中石油集團第一家售電公司——大慶油田售電有限責任公司並由此成立。當時《中國石油報》稱,該售電公司的成立是“一子落而滿盤活”。不過,當時雖然成立了售電公司,但其股權架構還不夠明晰。中油電能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股權關係上,當時公司全資控股股東爲大慶油田管理局,但在管理上則實際是由大慶油田管理局旗下的大慶油田電力集團負責。

爲了理順股權關係,去年10月份,中油電能成立,逐步建立現代公司制企業。中油電能將大慶油田售電有限責任公司整合到旗下,同時大慶油田的電力資產也被注入其體內。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