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辰溪站4月6日讯(记者 邓慕蓉 杨眉)4月5日,辰溪县柿溪乡向家湾村村民张理望正在自家葡萄园里忙碌着,一边给葡萄藤抹芽,一边笑呵呵地说:“我从2012年开始种植葡萄,现在种的三亩葡萄每年有两三万元收入,下半年地里不忙了我就出去打工,也有一两万元,养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再也不为难了!”

一根葡萄藤结出“生财果”

据向家湾村书记张圣礼介绍,现在全村建成了400亩葡萄园,123户村民加入了柿溪专业葡萄合作社,去年年产量30多万斤,年收益200多万元。

一根葡萄藤结出“生财果”

柿溪乡位于辰溪县东南部,离县城17公里,地处沅水大洑潭电站库区,有1683名库区移民。为了帮助移民脱贫致富,县移民局和乡党委、政府决定帮助大家增强“造血”功能,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柿溪的土质多呈微酸性,非常适合葡萄生长,经过多方考虑,大家一致决定种植葡萄。项目启动之初,村干部到洪江、中方、常德等地考察,挑选葡萄品种,学习种植技术和经验。葡萄种植每亩要投入五六千元,但借着移民搬迁的东风,县移民局给柿溪的葡萄种植户免费提供葡萄苗和桩子,农户只需要花1000元左右购买铁丝就可以栽种葡萄。2012年春,在乡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组织下,向家湾村集约土地120亩建成了柿溪乡第一个葡萄种植示范基地。

一根葡萄藤结出“生财果”

2014年,柿溪乡政府因势引导种植户成立合作社,申报商标注册,种植的葡萄均统一销售、统一商标。为了解决大家的技术难题,合作社请来了洪江、中方的技术员到村里定期讲课。县移民局、科技局等单位也请来专家和葡萄种植大户,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服务。

村民种植葡萄的技术掌握了,怎么打开销路又让当地干部发了愁。刚开始,葡萄销售都靠自己找熟人,价格也不统一,收益得不到保障。成立合作社后,合作社除了免费教授种植技术外,还为农户寻找销路,形成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收益都归种植户。为了扩大葡萄的销路,2014年在多方共同策划下,“柿溪葡萄熟了”亲子互动采摘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打响了“柿溪葡萄”品牌,当月便销售掉各品种葡萄10万余斤,收入60多万元。到了2015年,“柿溪葡萄”的名声传播开了,还有许多外地商贩开着货车上门来收购。2016年,首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更是扩大了柿溪葡萄的知名度,去柿溪葡萄园购买葡萄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向家湾村贫困户杨华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2012年起,她开始跟着大家一起干,把自家的两亩地都种了葡萄,这几年下来,每年都能有两三万元收入。她告诉记者:“种葡萄比种其它作物效率都高,我们现在比以前种水稻强多了,地里不要干什么重活,我一个女人都做得来。”现在大女儿嫁了出去,小女儿也在辰溪打工,家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一根葡萄藤结出“生财果”

目前,柿溪全乡葡萄种植面积扩大至近千亩,有醉金香、阳光玫瑰、红富士、夏黑、甬优一号等十多个品种,种的好点每亩有一万多元,稍微差点的有六七千元。农户们自豪地说:“我们的葡萄好看又好吃,现在沅陵、怀化、衡阳那些外地顾客都慕名而来,指名要我们的葡萄。”

现在来到柿溪乡,铺天盖地的葡萄园旁一栋栋新房错落有致,处处透着农家小院的闲适。张理望坐在院子的葡萄架下,憧憬着夏天的时候,这里又是一片郁郁葱葱,喜人的葡萄爬满了架子,自己又要忙碌起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