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景泰藍市場火熱程度直線上升,很多人轉向了景泰藍市場,原因是因爲古代景泰藍是皇家御用之物,代表尊貴與高尚的地位,既具有收藏價值,並且景泰藍不像瓷器那麼廣泛,製作工序非常繁複,受到衆多收藏者的喜愛;如今,景泰藍已經不再是隻有皇家才能擁有的工藝品。

作龍花燻

景泰藍技藝早在元代或是更早之前西方琺琅工藝就已經十分的成熟了,成吉思汗西征掠回的工匠中就有不少景泰藍工藝者加上中國本土的傳統嵌絲工藝結合就成爲了中國響譽世界的景泰藍工藝品。

明初時期景泰藍製作工藝已經逐漸被朝廷重視,也慢慢的被文人注意,但是製作工藝並沒有達到完美的境界,掐絲粗細不勻、釉層塗抹不均等等。

明朝景泰藍是景泰藍的巔峯時期,明朝景泰藍都具有一個特點:色澤暗而凝重,器物表面佈滿了砂眼。原因就是因爲釉料中的調和劑粘度不夠,在景泰藍製作過程中經過高熱處理時產生了爆釉而形成的,這個問題直到清末時期才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明清景泰藍是景泰藍髮展真正的黃金時期,尤其要屬清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峯,不論是景泰藍(掐絲琺琅)還是畫琺琅都非常的精美。

祥龍晉寶

看到景泰藍的發展歷程也許你會感到當代景泰藍沒有古代景泰藍更有收藏價值,其實並不是,當代景泰藍同樣有收藏價值,古代景泰藍是經過時間的沉澱後,具有了文化價值以及歷史紀念意義,價值無法估量;當代景泰藍經過時間沉澱後也會變爲文物,並且在造型、工藝都遠遠超越古代景泰藍,未來收藏價值甚至會將其超越。

當代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大師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張同祿大師設計的作品《作龍花燻》被輾轉賣到南美后,一位華商花重金買回,迴流國內,2006年在京城拍賣會上拍出1100萬元天價。

2008年,張同祿大師早年創作作品《祥龍晉寶》拍出2000萬天價!

創作《候風地動儀》,96年曾被藏家以5000元買走,2002年拍出46萬,收藏6年獲利92倍

不僅如此,許許多多的景泰藍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在經過時間的沉澱後一直在創作升值神話,所以當代景泰藍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候風地動儀

張同祿、戴嘉林、米振雄、霍鐵輝、李佩卿等等景泰藍大師的作品,這幾位大師是目前景泰藍創作者頂尖的存在,他們的作品非常具有升值潛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