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成爲孩子的課堂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學院君說:最近,豆瓣上有一部紀錄片以9.4的高分吸引了家長們的眼球——《啊!設計》(Design あ),是日本NHK教育頻道放送的設計題材節目,事實上,這個給孩子看的節目,曾經在21_21Design Sight——日本最權威的設計美術管裏展出。

  *拉至文末,查看本紀錄片資源的獲取方式。

  這部紀錄片讓人大開眼界,它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孩子的設計素養與想象力,到底有多重要。有一個網友的評論令人印象深刻,“別再說什麼種族天賦了,明明就是教育的差距,看完就知道爲什麼日本的設計這麼強了。”

  

  紀錄片《啊!設計》,臺灣公共電視頻道於2013年將其引進時,一經播出,便被視爲爲了讓孩子們的未來更快樂而製造的完美設節目,及培養及提升全民,特別是初中、小學學生藝術審美的最佳選擇。

  這部堪稱擁有頂級陣容的紀錄片,由創造了明治牛奶、可爾必思等無數款日本國民級零食的設計大師佐藤卓親自操刀。

  每一期都會採訪一位知名設計師,分享其最得意的作品和對設計的看法、講述各種突破常規的設計祕訣。

  此外,還有新晉網紅noritake在裏面負責插畫、著名聲優坂本真綾唱着兒歌,看到如此陣容,大部分人都以爲它一定是個中規中矩的兒童教育類節目,但其實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卻是不按常理出牌。

  沒有旁白,魅力獨特

  是的,這部設計節目多數時候都沒有旁白,設計的物品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眼望去,平靜而深刻。

  正如音樂家坂本龍一所說,“當影像已經說明得足夠充足,音樂又再度說明了一次,實在是愚蠢透頂。”

  剪刀在紙面隨意遊走,畫面細緻而柔和,此時配上言語解釋,反倒多餘,或許正是因爲少有旁白,視覺感受得以凸顯,我們更易體會到影片所要表達的設計之美。

  不同體態的茶壺,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飯糰,當各自美麗的個體組成整體,和諧之美撲面而來。

  但美只是視覺上的愉快感受嗎?影片通過許多不同的環節來告訴我們答案,不是隻有可視的實體才能表現美,米飯的香氣,書頁輕輕落下的靜謐,這些也是美。

  觀察與聯想

  孩子接觸設計的過程,其實就是爲了將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好地連接而進行的觀察·思索·動腦·行動的過程。

  影片中有個環節叫做“設計的觀察”,通過拆解,細緻而深入的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當身邊小物被拆解成如此規則的模樣,人們驀然發現,原來生活中四處充斥着美好。

  拆卸一個橙子、一串葡萄、一根玉米、一包薯片、連鞋子也可以拆。

  拆卸一包薯片 ,然後整整齊齊的碼在桌子上,這是一種視覺享受,孩子們在瞭解世界的同時,也培養了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這種簡明有序的畫風,對孩子們的性格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個水果蛋糕的設計,包括:堆疊、包裹、卷裹、裝飾、裁切。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由外部形態想象內部構造。

  當我們以設計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會發現生活中竟然有那麼多有趣的巧合,或者說,一件事物的存在,正是因爲另一件事物給予了設計師以靈感。

  比如一顆鹹蛋,你能聯想到什麼?

  影片中的設計師,將它聯想成飯盒、聯想成交通指示燈,甚至聯想成城市的中心建築。

  由旋轉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在生活中,幾乎的所有旋轉運動都有繞圓,比如輪胎汽車、開門的鑰匙,水龍頭,包括我們攪拌物體,也是旋轉的動作。

  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運用想象力來轉化日常生活中相似或全然不同的物品,可以取材於大自然,或是物品之間互相轉化。

  然而即使是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觀察體會。每集影片都會有集體素描的部分,一羣年齡各異身份各異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一起做着同一件事。

  大家都在接受美的教育,這是一種別樣的感動。著名音樂人坂本慎太郎,也被這些享受畫畫的普通羣衆吸引,時常混入其中。

  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事物,所有角度相拼構成了完整的圖景,

  或許設計本就沒有統一的唯一的答案,有的只是不同的設計師對世界不同的溫柔。

  設計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同一張方巾,在不同的情景裏充當的不同的作用,通過一張方巾,你能夠做成各種各樣的提包、揹包、腰包來包裝物品,可提可拿可背。

  影片時常建議大家自己動手做一做。例如,看完以上的影片後,請你先尋找家中賞心悅目的文彩方巾,試着利用方巾包裝禮物。

  設計包含着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照明設計,而不論哪一種設計,都是爲了確實地發掘事物的本質,以提高其在實用性、美觀、舒適度等方面的效果爲目的的行爲。

  影片的每一期都會講述一件物品的設計過程,有趣的是,並不是從拆分現有的成體開始。

  舉個例子,其中的一集影片,分步驟講解了一長條紙進化到摺頁書的過程,同樣沒有多少畫外音,留下豐富的畫面和充足的時間給孩子思考。

  一長條的紙閱讀起來不好做標記,如果中途有事停下了,再次閱讀時就不易找到上次看的位置。

  那麼要怎麼辦呢?這時畫外音提醒,“是不是可以折起來呢,變短一些就方便看了吧”,孩子自然也被帶動着一起思考。

  果然,折起來變成一本就方便多了,這時影片變幻,一陣風把摺好的紙吹開了,散作一團,混亂不堪。畫外音接着提問,“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仍然是幾秒鐘的留白時間,孩子們想象力得以無限發揮,最後影片給出了最終答案,找來一塊小長紙條把書黏好,這樣就方便多了。

  再比如,座機電話線的設計,長度有限,緊急記錄不方便。

  如果做得很長會混亂,礙眼,而且危險會絆倒人。

  經過思考,最後選用彈簧樣式的電話線——也就是現在電話線的樣子。每一期節目的這個部分,在畫外音給出答案之前,都有一段空白時間,相信在這段時間裏,孩子們一定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象,沒準Ta的答案,比畫外音更加精彩呢。

  影片的最後,每期都會採訪一位資深設計師,分享其最得意的作品和對設計的看法。

  深澤直人——第二期的設計師,他最滿意的作品是一件壁掛CD播放器,因爲這件作品看起來像抽風機,一拉繩子就可以播放音樂。

  設計師柴田文江小姐,她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個圓潤的體溫計,因爲可以帶給病人溫馨的感受。

  爲長坂常設計的水果店製作VI的設計師——平田奈美緒,她的話質樸卻道出本質,的確,不管多麼便利的東西跟服務,要是沒有讓人開心喜悅,那就是沒有考慮使用者的心情,專注自己的內心,對於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設計師山中俊治認爲,設計工作上最重要的是:思考你爲什麼會喜歡某種東西,時時刻刻設身處地爲周圍的人着想,體會爲什麼有的方便有的不方便,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

  直到最後一期,影片也沒有給觀衆一個對於好的設計的定義,設計師們的話可以歸結於幾點:

  做東西都是用地球的資源,不要浪費,做出的東西要有用。

  試着把對東西的感受轉化成語言,從中找到優缺點,逐步改進。

  設計靈感要從日常習慣中尋找,設計之前先想一想,以習慣動作爲設計的參考。

  爲長坂常設計的水果店製作VI的設計師平田奈美緒,她的話質樸卻道出本質,的確,不管多麼便利的東西跟服務,要是沒有讓人開心喜悅,那就是沒有考慮使用者的心情,專注自己的內心,對於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設計師才能設計嗎?不是的,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藝術家,就連片尾小孩畫出的「あ」有不遜於專業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設計創意需要有實用、有功能性,它可以跨語言、跨文化,也要有理有據、有理論支持,是一種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有設計素養的孩子,往往更能時刻聚焦在生活一些不起眼的細枝末節上,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日子、身邊的人的日子,過得更精緻、更舒適。

  如今,《啊!設計》已經迎來了第8個年頭,不止在日本保持收視長青,還把德國、美國的兒童影像獎都拿了個遍,豆瓣上有人說,“真是羨慕看這些長大的小孩。” 還好,我們的孩子還不晚。*拉至文末,查看本紀錄片資源的獲取方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