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捷克斯洛伐克議會11月通過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法》,從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正式獨立,圓了自己千百年的國家夢。1992年,斯洛伐克通過全民公投,以天鵝絨革命(與暴力革命對比而言,如天鵝絨般平和柔滑實現了政治制度更迭),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再度解體,於1993年1月1日起成爲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共和國。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伏爾塔瓦河(捷克布拉格)

從前,捷克和斯洛伐克同屬大摩拉維亞王國(原本是一家親);

1620年,捷克(波西米亞,日耳曼語對捷克的稱呼,佔據了古捷克西部2/3的區域)被哈布斯堡王朝吞併,捷克公國被分裂(第一次骨肉分離);

1918年一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成立(兄弟團圓);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又被納粹德國佔領,國家被分裂爲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斯洛伐克國(骨肉再度分離);

1945年,二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獲得解放(兄弟再次團圓);

1960年,更名爲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9年,更名爲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0年,更名爲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天鵝絨革命,聯邦共和國於1993年1月1日起再度解體成爲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共和國。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格公路風光(捷克)

捷克和斯洛伐克同爲西斯拉夫人(West Slavs)【1】,他們同爲大摩拉維亞王國(Great Maravian State,818—906)的臣民,語言基本相通,信仰相同,兩國邊界很短(捷克在西,山嵐環抱,斯洛伐克在東,北面臨山,南部是平原),他們相互通暢親如一家,但歷史發展卻不完全相同。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格城市風光(捷克)

早在5~6世紀,斯拉夫人(Slavs)[2]西遷到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域,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658)形成,成爲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830年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成立了捷克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Czech);1620年,捷克(波西米亞)被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瓦解,這個民族就像飽受相思之苦的哥倆,迫不及待地擁抱在了一起;於1918年10月18日發佈了《華盛頓宣言》,10天后,一個在歷史上從沒出現過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Czechoslovakia)誕生了。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伏爾塔瓦河河岸風光(捷克布拉格)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代表在慕尼黑(Munich)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裔人佔多數的蘇臺德區(Sudetenland)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納粹德國佔領,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Protectorate of Bohemia and Moravia,1939—1945)、斯洛伐克國。1945年5月9日,在蘇軍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獲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執政,1960年更名爲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再度更名爲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年,斯洛伐克通過全民公投,以天鵝絨革命(與暴力革命對比而言,如天鵝絨般平和柔滑實現了政治制度更迭),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再度解體,於1993年1月1日起成爲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共和國。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格老城廣場一角(捷克)

歷史上,捷克長期從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受日耳曼文化影響較大;哈布斯堡王朝於18世紀開始實行開明的君主制度,城市經濟開始蓬勃發展,工業大行其道,捷克的工商業由此繁榮起來,迅速成爲奧匈帝國重要的工業中心;20世紀初期的工業產量佔帝國總產量的80%;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捷克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僅次於美、蘇、德(德奧合併後)、英、法、意,高於日本和西班牙;由於經濟強大,捷克人又爭取到了信仰、出版和教育的自由,使布拉格(Prague)成爲中歐文化和學術中心;納粹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捷克又成爲了被保護國。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克魯姆洛夫小鎮(ck小鎮,捷克)一角

斯洛伐克則是一個農業國,於10世紀左右曾被匈牙利王國(The kingdom of Hungary,9世紀—1867)吞併,由於統治者收緊對農民的控制,以榨取更多的原材料產出,導致斯洛伐克成爲了農奴莊園國家,全面失去了民族自治的權利;1526年,匈牙利王國大敗於奧斯曼帝國(the Ottoman Empire,1299—1922),其中心部分又被土耳其人佔領,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作爲匈牙利的首都長達250多年;19世紀後半期以後,斯洛伐克又成了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這過程中,直接統治斯洛伐克的一直是匈牙利人(Hungarian),後者甚至對前者實行過匈牙利化政策。孩子們從小都只能學匈牙利語,成人不能組織合法社團,國家沒有自己的工業系統,在經濟和文化上都全面落後於西邊的捷克兄弟,在思想觀念上也與捷克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克魯姆洛夫小鎮(ck小鎮,捷克)一角

自從捷克和斯洛伐克組合爲一個國家後(指1918年後),由於捷克人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斯洛伐克人常常感到的是不平等。

政治上,捷克人承包了過去由匈牙利人擔任的各種公職,從法官、大中小學教師到基層公務員,以彌補斯洛伐克缺乏知識分子的弱點,這就帶有了幾分內部殖民的意味了。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赫魯博卡城堡(琥珀堡、白堡,捷克)

文化教育上,捷克力推去宗教的現代教育,這與斯洛伐克的宗教團體起了衝突。捷克人認爲自己是在“支援邊疆”“開啓民智”,斯洛伐克老夫子卻覺得這是敗壞傳統道德。

經濟上,斯洛伐克工業企業大量倒閉,農業也因爲土地制度始終沒有大的發展,兩邊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多瑙河大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

1918年5月,後來成爲第一任總統的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Tomas Garrigue Masaryk,1850—1937,在位:1918—1935),在美國與捷克和斯洛伐克僑民簽署的協議中承諾,保證斯洛伐克民族在共和國中的自治地位,而實際上斯洛伐克只是共和國的一個地區,並不擁有真正的政治主權;再如,捷克斯洛伐克頒佈的《科希策[3]會議》綱領: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兩個平等民族的共同國家,在憲法中規定:捷克對外行使國防、外交、貿易權,斯洛伐克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權和執行權……但實際上,斯洛伐克的自治地位被逐漸削弱;後來確立的聯邦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斯洛伐克人的抗爭。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城市風光(斯洛伐克)

長期的屈從感使得斯洛伐克人特別渴望獨立和擁有自己的國家,但二戰結束後,斯洛伐克人還得與捷克人共處一國,由蘇聯老大哥傳經送寶,開始建立社會主義聯邦國家。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多瑙河大橋(斯洛伐克)

蘇聯爲捷克斯洛伐卡提供的的民族制度思路及成效:

1. 將“民族關係”提升到政治高度,建立“族羣聯邦制”或“民族自治區制”,讓儘可能多的斯洛伐克人進入領導層,以分享聯邦的權力。

2. 在經濟上向斯洛伐克傾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以加快斯洛伐克經濟發展速度。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城市風光(斯洛伐克)

3. 警惕斯洛伐克境內的宗教活動,將所有的教堂置於國家控制之下,關閉了所有的修道院,斷絕同梵蒂岡的外交關係;要求宗教組織效忠於國家,信徒少參加宗教活動,以減少因宗教分歧而產生的分裂情緒。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聖馬丁大教堂局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

由此,1970年~1985年,國民收入增長了3倍多,工業生產增長了1.5倍;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斯洛伐克的人均收入大概相當於同期捷克人的90%。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四角城堡,斯洛伐克)

對以上成就的取得,斯洛伐克人並不滿意。

在政治上,他們抱怨國家雖然具有聯邦的形式,但黨是最高領導,黨的中心又在布拉格,實際上還是捷克人做主。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城市風光(斯洛伐克)

在經濟上,由於斯洛伐克主要負責在鋼鐵、石油等重工業和軍火工業生產,環境污染嚴重,斯洛伐克人認爲布拉格是在將捷克的環境污染企業轉移至斯洛伐克,心懷不滿。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老市政廳廣場(斯洛伐克)

在宗教上,有70%以上的斯洛伐克人是天主教信徒,他們在家中進行宗教活動,強化了自己被迫害的形象,繼續加深了對聯邦政府的敵意。

蘇聯的民族政策最終落得兩頭不討好的窘迫局面,讓兩個相近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他我意識。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布拉迪斯拉發國家歌劇院(斯洛伐克)

1989年的東歐風雲突變,社會主義陣營應聲瓦解,除了蘇聯解體之外,一大波東歐、中歐、巴爾幹半島國家也要跟着飄搖;此後的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兩個聯邦主體在經濟轉軌政策方面也存在着較大的分歧。所有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個民族對統一國家的認同。捷克一位歷史學家就指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共處一國時沒有能在絕大多數民衆中形成共同的捷克斯洛伐克意識。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城市塗鴉(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

1992年6月議會選舉後,兩個對國家結構和經濟轉型問題持截然不同觀點的政黨(被俗稱爲政治掮客)分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勝出。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兩黨領導人達成解散聯邦的協議。根據捷克斯洛伐克議會11月通過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法》,從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正式獨立,圓了自己千百年的國家夢。當時,斯洛伐克人普遍認爲,捷克斯洛伐克解體的主要原因是捷克人不願意給予斯洛伐克人以平等的地位。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塑像:水道工穀米(布拉迪斯拉發)

與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兩個聯邦制國家相比,特別是與南斯拉夫相比,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最大的特點是平和。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的形成與發展雖有不同,但總的看來無大積怨。因此,斯洛伐克與捷克的分手是在協議中逐步達成一致的,不僅沒有暴力衝突,甚至也沒有相互詆譭的過激言行。

就這樣,在大部分國民都不願意獨立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解體了。

聯邦的解體成就了政治掮客們的大業,矗立在布拉迪斯拉發大學圖書館前的一尊巨石雕塑表達得很形象:一根鋼針深深地刺入了連體兩兄弟的心臟,留下了滿滿的遺憾和永久的傷與痛!

讀一點歐洲歷史——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合分分

附記:

1. 西斯拉夫人爲斯拉夫人的一個旁支,主要活動在東歐平原地區,主要爲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與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不同,西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和新教。

2. 羅馬帝國時期(前27—1453),與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凱爾特人(Celts)一起被稱之爲的歐洲三大蠻族之一,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現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Vistula River)河谷,被認爲是斯拉夫人的故鄉,主要分佈於東歐和南歐。

3. 科希策(Kosice),地名,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

——————

(攝影:王永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