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最容易引发6种疾病:

1、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即为“中暑”。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专家建议:发生中暑,要将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将中暑者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如果中暑者已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降温、补充血容量的作用。预防中暑,应尽量不在烈日下曝晒,出门时最好戴宽檐帽或撑把伞,宜穿透气易散热的衣服;别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的人多喝淡盐水;高温天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保证睡眠充足;在家中和随身都要准备一些中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

2、颈椎病

夏季天气闷热,有时阴雨连绵,气压反复变化,使身体的正常运转受到外界干扰,如果再遇冷风刺激,就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收缩,造成后关节紊乱。此外,上班族大多有这样的共同点:工作时间紧,压力大,活动时间少,室内环境差,长时间伏案工作,频繁使用电脑等,这些行为、习惯都易引发颈椎病。

专家建议:颈椎病可以预防。首先要加强跑步、游泳等全身运动,增进颈椎和全身骨骼、关节的健康。其次,每天做颈部旋转,让颈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动,增进肌肉对颈椎的保护能力。如果颈部出现长时间疼痛、手发麻、走路步态异常等早期颈椎病变症状,应及时找颈椎外科或脊柱外科医生诊治。

3、脑血管病

桑拿天气压低,天热人体出汗多,易导致突发性眩晕、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患者增多。当气温达到35度时,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血液黏稠,会诱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甚至猝死。

专家建议: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年人,高温天最好少去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并注意按医嘱服药。不论感觉口渴不渴,都要多饮水。要多喝凉白开,不要喝饮料。最好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以手摇扇取凉为宜。应特别重视中风先兆,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无力、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切不可视为一般的感冒或疲劳,一定要速去医院求诊。

4、皮肤病

夏季高发的皮肤病主要有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真菌性感染(手足癣、股癣)、日光性皮炎等几种。其中,以过敏性皮炎最为常见,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可因紫外线强烈或芒果、菠萝等水果引发此病。

专家建议:尽量避免上午10时到下午3时的日晒,若需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时,应尽量穿长袖衣裤,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外出涂防晒霜,即使有遮阳伞或帽,也要涂上防晒霜。对芒果、菠萝等可能引起过敏的水果不食或少食。另外,高温天真菌繁殖能力增强,以致脚癣、手癣、股癣、汗斑患者增多。因此,要增加皮肤清洁次数,尽量保持干燥和清爽,以防汗液增多,霉菌滋生导致或加重感染。还可以给脖颈、腋窝、肘窝等部位扑爽身粉,症状严重者可以使用干燥收敛和抗真菌的药物。

5、热伤风

炎热的夏天,有些人会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口干舌燥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热伤风”。在患热伤风的同时,兼有身热有汗出而热不解,头胀如蒙,胸闷、泛恶、胃口差、口淡而黏等症状。

专家建议:热伤风要以预防为主,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室内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新鲜。同时个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上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饮食以清淡为主,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发热在37.5以下的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饮温开水,或服用藿香正气水、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2到3天即可痊愈。发热在37.5以上,并伴有咽痛、咳嗽、浓痰者,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6、肠胃病

夏季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而人们喜进食生冷食物,因此最易引发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同时,不少市民喜欢在夏季饮用冰冷饮品,但冰冷饮品可使人体的肠胃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从而诱发胃肠炎。

专家建议: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贝壳类海产品,隔夜食物要重新加热或煮透才吃。要保管好食物,消灭老鼠、苍蝇、蟑螂,防止虫媒污染食物。生冷食品要少食,食前应反复清洗,加工食品要生、熟案分开。不要大量进食冰冻食品,否则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和引起胃黏膜损伤。剩饭剩菜应冷藏保存,食前要加热、热透;无保存条件的,最好弃之不食。不买和不食用卫生条件差的无证商贩的食品,尤其是熟肉食品。

夏日防暑30字口诀: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6、大汗后当心。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抢救。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