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1月29日报道,辽宁号在经过长达8个月的改进工作后,经过一周的海试,已于1月27日返回大连母港。此次改进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发动机、飞行甲板、阻拦索和挡焰板。而改动最明显的地方恐怕是航空舰桥了,这令辽宁舰与002国产航母又多了几分相似度。

甲板上停了一架歼15模型

实际上,自2009年辽宁舰(原苏联“瓦良格号”载机巡洋舰)改装工作全面开展以来的十年里,中国海军和大连造船厂根据实际需要,已经对这艘昔日红色帝国的载机巡洋舰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装。

2012年服役时的辽宁舰与俄军现役“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相比,除了船型类似之外,已经可以看出大量外观细节上的差异。通过央视报道,也不难看出其内部设备的巨大差别。

首先,“瓦良格”号在苏联建造末期就与“库兹涅佐夫”号有明显不同。苏联在“库兹涅佐夫”号上试装了“哨兵”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类似“宙斯盾”、“中华神盾”的四块“板砖”)。但是在瓦良格下水后不久,苏联方面突然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在“瓦良格”号上安装“哨兵”雷达的计划(很可能是因为技术不成熟),把安装基座封了起来,相应的内部空间挪作他用,直到其1992年停工,都没有再恢复使用的迹象。

如果苏联能撑到“瓦良格”号完工后再解体,那么在红海军中,将出现两艘使用不同舰桥的航母(载机巡洋舰)。因此,中国对“瓦良格”号舰桥的改装绝不是“照着库舰或者图纸修复”就行了的。

虽然苏联放弃了安装大型相控阵雷达的计划,但是中国2009年开始改装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346“海之星”雷达(即中华神盾系统的雷达)。而此时的舰桥显然已经不堪用。同时,经过考察也发现,苏式舰桥舷窗偏小,视野狭窄的毛病非常严重。为此,中国给舰岛做了“大手术”——将其上部的一大块整个切割出来,换上了新建造的“纯国产”舰岛分段。

这一堪称“器官移植”式的改造为“中华神盾”上舰创造了条件,也极大改善了“瓦良格”舷窗狭小、视野不佳的问题。如果用前后效果图叠加对比看,现在的辽宁舰舰岛上部其实比瓦良格原设计版本还小一圈,表明中国在改造期间进一步提高了航母空间利用效率。由此不难推测,这肯定为002国产航母的舰岛“瘦身”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汲取了辽宁舰改装经验

根据在辽宁舰服役后的央视公开报道,其内部舰员生活环境、部件保养状态、自动化水平显然也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在最近完成的一轮改装中,辽宁舰又重新布置了其航空指挥舰桥,改成了接近于002国产航母航空舰桥的样式。虽然目前航空舰桥布置的最佳方式是美军“福特”级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置顶落地窗”设计,兼顾对空视野和甲板视角。但在有着巨大烟囱的辽宁舰上改装成那样显然不现实,目前的改进方法已经恐怕已是最实惠而实用的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且舰桥的舷窗更大视野更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舰桥部分,辽宁舰在来中国之初的“大手术”还包括拆除原“瓦良格”的“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VLS)与四角的SA-N-9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即舰载版“道尔”防空系统),扩展了内部空间。但与传言的“借此扩大机库容量”相反,几处垂直发射系统并不能直接增加机库空间(高度或宽度不够),但很可能改善了舰员的住宿空间。

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曾同时向中国推销陆地版“道尔”和舰用的SA-N-9导弹。中国对前者相当器重,并推出了国产改进版本(红旗17),如今已经成了中国野战军的野战防空主力。但中国海军对舰载版本似乎毫无兴趣,放弃并拆除辽宁舰上的相关残留设备就是证明。

这其实也并非不能理解,随着反舰导弹威胁日益增大,无线电指令配合主动/半自动雷达制导的“道尔”已经在舰队防空中越来越鸡肋,反倒是与“海拉姆”类似的红旗10导弹在末端抗饱和攻击时更有用武之地。

有趣的是,此次返航的辽宁歼舰桥上涂上了舷号16,这与美军航母的风格相同。中国即将拥有两艘外形几近相似的航母,涂上舷号确实有利于两者的区分。

目前,歼15模型已经登上国产航母的甲板,而根据辽宁号的服役历程来看,国产航母下一步将进行舰载机测试,有可能于2019年年底服役。当然,也有可能提前入役。届时,中国双航母编队算是真正形成了。

昔日饱受海上侵略的东方古国,如今已经跨过黄水冲过绿水,终于踏入蓝水海军门槛渐渐有了向全球最强海军靠拢的底气。辽宁舰这10年的改进历程,正是中国海军快马奋蹄、志在千里的真实写照。(作者署名:军武次位面  端平入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