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古法制鹽,就是將滷水從鹽井中提取出來,注入滷水池中濃滷,之後轉至鹽田中曬鹽,最後再進行刮鹽和分裝。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負責曬鹽的幾乎都是女人,她們每天清晨揹着桶和擔子下到江邊的鹽井提取滷水,再將滷水倒在鹽田裏,這樣來來回回一天要重複上百次。

距離西藏昌都芒康縣107公里的鹽井納西民族鄉,有一個存在了1300多年曆史的古鹽田。這裏又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見證了藏地輝煌的過往。如今漫長的歲月已抹去這條商道昔日的繁榮,卻留下西藏唯一的產鹽區。鹽田就藏在了滇藏交界處橫斷山脈下的深谷裏。

鹽井歷史悠久,又是塊風水寶地,自吐蕃王朝開始,便是各部落各民族之間爭奪之地。當年麗江木府曾來此開拓疆域,不料來的人多被藏化,他們從此生活在這裏,並和藏民各自打理這片鹽田。

鹽田受橫斷山脈斷層的影響,地下含水層在流動過程中會從斷層附近湧出地表,形成鹽井。千百年來,鹽井仍源源不斷地冒出鹽滷水,人們在鹽井附近建鹽田、曬鹽,成就藏區一道難得的人文景觀,

鹽井所產鹽的顏色會因土質不同而不同。以瀾滄江爲界,江西岸地勢低緩,鹽田成片且寬闊,產紅鹽,紅鹽產量高,價格低;江東岸地勢狹窄,鹽井分散,產白鹽,白鹽產量低,價格高。又因西岸光照充足,我們看到的紅鹽要多一些。

鹽井人仍保持着古法制鹽。所謂古法制鹽,就是將滷水從鹽井中提取出來,注入滷水池中濃滷,之後轉至鹽田中曬鹽,最後再進行刮鹽和分裝。所有操作均由人工完成,據說這種方法始自唐朝時期,一千多年從未改變。

村民們根據各自地形用原木架起高高的曬臺,然後在上面鋪上厚實的木板,再鋪上一層泥土,最後用泥土分割成一塊塊方格,“鹽田”就這樣形成了。在陽光和風的作用下,滷水向上蒸發成鹽顆粒,向下滲透成鹽柱,相比而言,鹽柱的鹽質是上好的。

每年的春夏之交,陽光充足,風力大,曬出來的鹽質是最好,產量最高,此時正是瀾滄江兩岸桃花盛開的季節,因此,藏民把這段時間曬出來的鹽叫“桃花鹽”。

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負責曬鹽的幾乎都是女人,她們每天清晨揹着桶和擔子下到江邊的鹽井提取滷水,再將滷水倒在鹽田裏,這樣來來回回一天要重複上百次。現在,人們用水泵抽取滷水,既節省了時間又省了體力。不過在鹽田裏,依舊能看見女人勞作的身影。鹽田不僅爲當地人帶來經濟收入,還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鹽田依山勢層層修建,高高低低不盡相同,站在遠處欣賞一層接一層的鹽田,靜靜佇立,尤爲壯觀。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鹽井就是最佳取景地,拍出的作品定是精品。

藏地來多少次也看不夠,不論豔陽高照,還是雪粒翻飛,都美得似夢境般。如果再一次選擇,我還會來這裏。 TIPS:

酒店:瀾滄江沖刷出來的險峻峽谷,到了如美鎮漸漸溫柔起來,松贊芒康如美山居就坐落於此。作爲第一批入住客人,深有體會,松贊芒康如美山居如其名,美豔不可方物。

看到三層木石建築風格,就知道是松讚了。美加運回的原木,在山居營造出世界級的奢華盛宴,每一個細節都很感人,更滿足住客對高品質的需求。無論在房間,還是在庭院,面朝洶湧奔騰的江水,極爲震撼。

交通:從鹽井納西民族鄉出發,沿國道214向北行駛,再走國道318,便可到達松贊芒康如美山居。這裏也是雲南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