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玉蘭獎動畫片單元外國評委:中國有太多古典文化值得去拍

“成功影片的基礎是好故事,重要的事情得說三遍。”“如果動畫春天之後立刻進入寒冬,那他眼中的春天一定是喫毒蘑菇產生了幻覺。”在昨日舉行的白玉蘭電視論壇動畫大師班上,第25屆白玉蘭獎動畫片單元的評委們金句不斷。更令人欣喜的是,隨着中國影視對外交流的加強和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外國評委們從自說自話式的交流經驗,變成對行業痛點“對症下藥”。

缺的是講故事的能力

來自日本的動畫片評委鹽田週三在發言前,特意用中文自報家門。除了與優酷、愛奇藝等國內流媒體平臺合作,鹽田週三也參與了網易《陰陽師》遊戲的動畫創作。他期待在將來有更多溝通和合作。

外國評委見證了上海影視節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也深知中國動畫目前的弊病。“我讀過中國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甚至羅密歐朱麗葉等西方經典故事都可以在中國找到對應的版本。但要把它們變成影視動漫作品,中國缺的是講故事的環節和架構故事的能力。”爲動畫片做諮詢的霍文東認爲,有太多值得拍的中國古典文化。中國不需要爲了適應西方觀衆的胃口去改變故事的內容,不過故事的構架纔是關鍵。鹽田週三認爲,近年來中國的動畫產業在技術上飛速發展,但“講故事這塊,恐怕中國人還沒有摸到竅門。”

行業突破點在流媒體平臺

對於動畫行業來說,播放平臺也至關重要。如今,有900多部日本動畫片在中國的流媒體平臺播放。在鹽田週三看來,流媒體平臺的出現解決了許多困擾日本動畫發展的問題,大大拓寬了傳播渠道。流媒體平臺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中國動畫。本屆白玉蘭獎動畫單元評委劉闊是《俠嵐》《畫江湖之不良人》等熱門動畫的導演。他指出,日本番劇一般採用周更的方式,國內則是日更,常常一家公司辛苦兩年做的片子一個月就放完了。沒有長期的影響力,難以打造周邊等立體商業鏈。“十幾年前,電視臺給的播片費用少得可憐,多則幾百塊,少至幾塊錢一分鐘。一部片子播完了,拿到的錢只夠請朋友喫頓飯,可見那個時候中國動畫人生存極其困難。”

2013年左右,隨着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90後、95後逐步成爲主流收視羣體,中國動畫才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劉闊認爲,網絡播放平臺的多樣化、便利化,以及隨時隨地都可以瀏覽的特徵非常重要,也讓中國的人口紅利在動畫市場上得到凸顯。

[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格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