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都是逼出來的》[美]布蘭登·伯查德著

■朱延嵩

在霧濛濛的漆黑夜晚,布蘭登·伯查德在加勒比地區遭遇了車禍。那時他 19歲,站在車旁,血一滴一滴掉在撞壞的車前蓋上。那晚,他離死亡近在咫尺。他發現,在生命即將結束時,人們會問三個問題:“我活過嗎?我愛過嗎?我活出過意義嗎?”自此,布蘭登開啓了全新的第二次人生:他致力於幫助其他人發現潛能,不僅成爲廣受追捧的高效能發展培訓師、《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還創辦了享譽世界的高效能學院。

《能力都是逼出來的》更像是布蘭登的經驗之談。看該書每一章題目都讓人有點激情澎湃的感覺。如“用動力激活人生”“做一個手握長矛的戰士”“拼盡全力的勇士一生只死一次”等。細看內容,更能體會到作者是用演說家的氣場,層層深入地講述人生哲理。他用設問的方式,在貼近情境和現實的語態下,與讀者就激發潛能問題深入剖析。

該書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用人格詮釋自由”,認爲沒有自由的人生,縱使過得太平,也無異於行屍走肉。而追求自由就必然要告別恐懼與無能爲力;要質疑自己、戰勝自己;要始於堅持、終於自我。

《能力都是逼出來的》能得到讀者的認同,還因爲它對人性的洞悉。例如,“焦慮的根源是對痛苦的預知”“厭惡成功,這本身就是給自己設限”“如果你不快樂,那你一定沒有努力去爭取快樂”……這些內容都是在大量輔證的基礎上,對人內在因子的深入探究,是人劣根性得以充分暴露的 “剖面圖”。爲了追求高品質的人生,活出自我,該書倡導讀者活在當下,把愛付諸行動,認真體味快樂的滋味,這些正能量將引導讀者奔赴光明的彼岸。

能力引導個人通往勝利之途。生活中,你總要在某個時候逼自己一下,因爲不逼就不能深刻審視自己,不逼就不能發現能力邊界,不逼就不能突破困境。很多人就是在關鍵時候對自己狠了點,才突破了個人的瓶頸,突破了現實的束縛。

保羅·科埃略在其名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裏說過,畏懼忍受痛苦比忍受痛苦本身更糟糕,沒有一個心靈在追逐夢想時會感到痛苦。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沒有一個人打心底願做 “差不多”先生,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