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举办“刘瑞莲从艺五十年纪念活动”

在“刘瑞莲从艺五十年汇报演出”中,刘瑞莲演唱坠子《寸草心》。房君福摄影

孙丛丛

“刘瑞莲的坠子不光在咱菏泽是第一,就是到河南那个‘坠子窝’也称得上一绝。”提起刘瑞莲和她的坠子艺术,菏泽市民于平赞不绝口。在民间,刘瑞莲有着“坠子皇后”“坠子刘”等诸多雅号。5月6日,菏泽启动“刘瑞莲从艺五十年纪念活动”,许多观众从巨野、嘉祥等周边县市慕名来到菏泽大剧院,争相一睹刘瑞莲的舞台风采。

老书新段写神韵

“刘瑞莲从艺五十年汇报演出”是“刘瑞莲从艺五十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当笔者走进剧院时,已有九成观众入席。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下,演出大幕由一曲《坠子韵·牡丹情》拉开。刘瑞莲率众弟子倾情献艺,传统坠子书《三拉房》、《王二姐思夫》及新创曲目《寸草心》、《妻子泪》、《观街景》也被悉数演唱。

流传于大江南北的坠子书《王二姐思夫》原是“乔派”(北路)代表曲目,刘瑞莲又在传统东路坠子的基础上借鉴戏曲、山东琴书、山东梆子、山东落子等元素,根据自己的表演、行腔风格大胆改革。“二姐名叫王月英,独坐在绣楼思相公……”在她处理下,一个思夫、怨夫、怜夫的“王二姐”自思自叹,别具风味,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寸草心》是刘瑞莲的代表曲目,以“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东辞老母、二度入藏为素材创作而成。在交叉变化、抑扬顿挫的行腔吐字中,刘瑞莲将孔繁森看见老母亲入睡后的欲言又止、母亲对儿子进藏的不舍等情愫刻画得层次分明,既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又突出了深沉的情致,把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寸草心》我在不同的场合听过三次,但每次都听得热泪盈眶,说明这是个唱到人心坎里的好曲目。”中国曲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常祥霖如是评价。

唱戏说书劝人方

“一劝世人孝为本……二劝媳妇孝公婆……”演出中,刘瑞莲80岁的老母亲刘桂梅把一曲《十大劝》演唱得字字铿锵,引来满堂彩声。在一些传统唱本中,以生活小事为创作素材的曲目,劝导人们方正行事,以“拉家常”式的说表、清新质朴的演唱赢得观众喜爱。

生发于民间的坠子艺术,有相当一部分曲目是对生活风貌、人情事理、家长里短的描绘。而在一些新编曲目中也保留了坠子书生活化的风格特色。如《妻子泪》以喝酒醉驾造成的悲剧后果为创作内容,劝导人们珍爱生命、文明守法。“唱戏说书劝人方”,刘瑞莲告诉笔者,坠子书的创作、演唱切忌空洞无物。“要赢得观众喜爱,就要从深厚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以饱满的情感处理人物。”刘瑞莲说。

“曲艺是贴近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演员要以爱憎分明的观点去认识人、表现人。”常祥霖同样认为,坠子书的创作、演出均离不开它的核心技艺——本真性。“要让人们不但知道你说唱的什么‘事儿’,还要觉得这个事儿很有‘趣儿’,当时看着‘够劲儿’,过后琢磨起来还要‘够味儿’。”在他看来,刘瑞莲的坠子艺术之所以感人,在于做到了“万水千山,情感当先”。

传承更待后来人

作为一名有着较高造诣的表演艺术家,刘瑞莲在以《三拉房》、《宝玉哭灵》、《小寡妇上坟》等经典名篇为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外,更加关注坠子艺术的薪火相传。在此次“刘瑞莲从艺五十年纪念活动”中,她不光带领晚辈登台献艺,还首开山门收了12名弟子。

演出之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刘瑞莲收徒仪式”在菏泽市博物馆举行。新入门弟子按照传统礼仪跪呈拜师帖,并向刘瑞莲夫妇行叩首礼。刘瑞莲宣读了收徒帖,并一一赐予弟子行业用品——其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等。“曲艺是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延续古老的收徒风俗,是为了让孩子们铭记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时刻不忘艺术传承的使命与责任。” 刘瑞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关心坠子艺术,关注坠子艺术“后来人”的成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