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春晚也到了节目终审的环节。蔡明、潘长江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又将在大年三十跟我们见面,连葛大爷据说都要出山了。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引起一波对春晚老人的怀念。有一位满口唐山话的老太太,在白云黑土火起来以前雄霸语言类节目,你还记得是谁吗?

没错,是我们熟悉的赵丽蓉老师。

赵丽蓉老师第一次登上春晚是1988年,搭档游本昌(就是那个“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合作了小品《急诊》。

春晚的首秀反响平平,但次年与侯耀文合作的《英雄母亲的一天》,让老太太一下子火了。小品中,侯耀文饰演的导演上门拍摄英雄母亲赵丽蓉一天的生活,为了拍出高大全的形象,从头到尾虚构了一个母亲从未有过的一天,被老太太怼。

小品里还有鬼畜的“司马缸砸缸”“司马光砸光”,神一样洗脑。

四年以后,赵丽蓉首度与巩汉林搭档,在《妈妈的今天》里饰演母子,用天津快板bgm伴奏跳探戈。很多八零九零后对探戈的最初印象就是赵奶奶的“探戈就是趟着走”。

1995年,二人再度携手,带来《如此包装》。小品中,gaygay的巩汉林硬是把评剧老艺术家包装成啧哇乱蹦的形象,用rap唱评剧,还热舞。

还记得里面巩汉林给老太太取的艺名叫啥么?没错,麻辣鸡丝!一口说出名字的小伙伴现在都30+了吧?

这一年,他们一举拿下了语言类一等奖。

1996年,《打工奇遇》横空出世,几乎可以说是赵丽蓉里程碑式的作品。老太太扮成慈禧,化身“饭托”,连说带唱,对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的商家辛辣地讽刺。春晚唯一粗口“我练你奶奶个卷儿”就出自这里。

很多人还在这里学会了“棒槌”这个词。

末了老人家还秀了一段书法。

这一年的一等奖又被她收入囊中,实至名归。

两年以后,两人继续出演母子,《功夫令》上线。赵丽蓉秀完舞技秀武技,一搭架一起手,还真像那么回事。

1999年,赵丽蓉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用《老将出马》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老人家这次说着伦敦郊区口音的英语,“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蛤漏,蛤漏蛤漏蛤蛤漏”是多少孩子的英语启蒙。

2000年,赵丽蓉老师去世。她的春晚生涯定格在这个画面,距今整整20年。

但时至今日,她的小品依然被人们喜欢,播放率居高不下。

有人说,看赵丽蓉的节目,永远能感到她那股精气神儿。她的身上丝毫没有守旧和顽固,接受新鲜事物比一点不比年轻人慢。

赵丽蓉是唱评剧出身,但初登春晚舞台,她就在《急诊》中扭来扭曲唱《我一见你就笑》,配上一口唐山味儿,浑身萌点。

《打工奇遇》中,她跟巩汉林用当时的流行歌曲《笑脸》唱他们“群英荟萃”的大萝卜。

《功夫令》中,她唱任贤齐的《心太软》。

《老将出马》中,她还跳起了踢踏舞。在国外小儿子家里度假,她一门心思都在学唱英文版《我心永恒》。总之什么时髦她来什么。

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跨世纪的老太太”。

赵丽蓉老师不仅学这些唱歌跳舞的新潮玩意儿,只要节目需要,再难的事情她也绝不推辞。

很多人都知道,老太太是不识字的,需要保姆把剧本一句一句念给她听才能背台词。但当得知《打工奇遇》需要她当场写书法时,她二话不说,找了字帖一划一划跟着模仿。

为了春晚20秒的书法,她卷起袖子练了大半年。

赵丽蓉老师还乐于将流行元素融入她的老本行评剧,蹦着跳着唱“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啊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就是很好的证明。

她从不认为流行文化上不了台面。在一些老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为正统,批评所有与自己不同的创作时,她对晚辈、对艺术的包容尤显得可贵。

我们喜欢赵丽蓉老师,不仅因为她带给我们欢乐,更因为她这种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不断学习的劲头。

即便她离开舞台这么久,还是有许多人在不时重温她的小品。

她带给我们的快乐,永远都不过时。

文/砍柴书院:小秤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