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 英媒稱,中國科學家利用半潛式無人艇發射了一枚氣象觀測火箭,這是世界上第一例以氣象學研究爲目的同類發射。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31日報道,這臺無人駕駛半潛式航行器是專爲施放能夠到達超出氣象氣球飛行高度的儀器所設計的。研究人員稱,這一突破可能會導致海洋各處出現半潛式水下無人艇的網絡,從而實現更爲廉價、更爲高效的數據收集。

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稱,建造這臺水下無人艇是爲了發射一類被稱爲高空氣象探測火箭的儀器,這些探空火箭能夠爬升到高達8000米的空中,並經受“嚴峻海況”的考驗。目前,大多數氣象測量活動依靠的是一種叫做無線電探空儀的儀器,它是由氣象氣球攜帶進入大氣層中的,但是與陸地上的氣象觀測站相比,海上觀測站的數目要有限得多。

研究人員說,有了這項新技術,海洋環境中的數據收集工作可以得到大大改善。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李軍解釋說:“半潛式無人艇是海洋氣象環境監測的理想平臺,利用這一平臺發射的探空火箭所提供的大氣特徵信息可以提高海上和沿海地區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他說:“與提供溫鹽海流特徵信息的Argo全球大洋觀測網(即由探測海洋水溫和鹽度的大量浮標組成的全球性網絡)類似,探空火箭可以提供有關大氣溫度、溼度、壓力和氣流觀測的特徵信息。”

該研究團隊計劃開發一個可以與陸地上的無人機相媲美的遍佈海洋中的半潛式無人艇網絡,這些水下航行器本身也可以內置傳感器,從而可以從颱風和颶風的內部進行三維觀測。

一位研究人員說:“我們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半潛式無人艇,它們能夠攜帶可用於海洋科學研究的各種傳感器,包括鹽溫深測量系統、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和運動傳感器,以便提供導電性、水溫、海流速度以及波高和方向的垂直剖面圖。”

他說:“接下來,將開發一個新的相互關聯的半潛式無人艇氣象和海洋觀測網絡系統,以提高收集氣象海洋觀測數據的效率,並提供回答相關科學問題所必需的全面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