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對中國倍感憂慮?美媒:不包括美國人民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31日發表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丹尼爾·德雷茲納的文章《中國鴻溝》稱,美國政客、精英對中國的崛起憂心忡忡,但普通民衆卻對削弱中國一點也不激動,年輕人尤其不會對中國感到恐懼。參考消息網編譯全文如下:

在過去兩年裏,特朗普政府內部奉行民粹主義的民族主義者,與外交政策圈的其他人之間存在明顯的世界觀分歧。在北約、俄羅斯和貿易政策等問題上,特朗普政府與外交政策專家之間的分歧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對特朗普總統及其助手來說,這是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畢竟,民粹主義者認爲,對外政策被脫離時代的精英把持太久了。而特朗普也不大可能是唯一強調外交政策精英脫離民衆的人。

然而,在外交政策中,有一個領域正在迅速聚攏共識,特朗普一派、民主黨人、現實主義者、自由主義者和幾乎所有外交政策評論人士在這個問題上團結在一起。這就是中國。

讓我們從外交政策共識開始。美國政府的對華策略背後實際有一些現實的考量。去年秋天副總統彭斯宣稱:“美國人民應該知道……北京正在採取一種整體性的政府策略,利用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以及宣傳手段來加強其在美國的影響力並鞏固其在美國的利益。”我也曾聽到其他政府高官在這一問題上發表同樣鷹派的言論。

有趣的是,在雙邊關係問題上,其他人的主張聽起來與特朗普政府官員極爲相似。民主黨人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發出了與特朗普類似的聲音。

拋開黨派偏見,外交政策領域的多個學派一致認爲,中國值得美國採取更強有力的應對方式。現實主義學派多年來一直認爲,中東地區的戰爭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使人忽視了中國崛起對美國利益構成的更大威脅;自由主義學派也認爲對中國施加一些阻力是恰當的;有些評論人士雖然幾乎每一次都強烈反對特朗普,但他們同樣對中國的崛起憂心忡忡。

我並不是說所有這些思想流派都支持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他們在手段和戰術上存在分歧。然而,這是特朗普、他的黨派對手和其他所有人之間難得的共識。

這裏的“其他所有人”並不包括美國人民。

這方面的民調數據一目瞭然。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對中國持不友好態度的美國人要更多一些,但蓋洛普的數據在2018年出現了翻轉。皮尤研究中心在一項針對兩黨外交政策分歧的調查中發現,美國人對中國一點也不激動,“削弱中國的力量和影響力不是兩黨的主要目標”。年輕的被調查者尤其不會對中國感到恐懼。總體而言,對中國的擔憂不及對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擔憂。

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2018年的調查同樣發現美國人對中國的恐懼降至最低程度。事實上,對華焦慮的缺失反而過於惹眼,以至於卡爾·弗裏德霍夫和克雷格·卡富拉專門爲此寫了一份備忘錄。

對於爲什麼美國公衆沒有對中國感到憂慮,我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這一點,包括擔心持續衝突會造成經濟損失,不信任一切精英,或者其他因素。儘管多年來一直有人抱怨美國人民需要參與到外交政策中去,但事實證明他們對這個話題完全不感興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