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音樂人姚謙來洛,他的歌被王菲、劉若英等傳唱

姚謙

姚謙,現代華語樂壇,不能不提的一個人物。

也許您對他的名字感到有些陌生,但他寫的歌詞你多半能唱出幾句,《魯冰花》《我願意》《味道》《如果愛》……都是傳唱久遠、膾炙人口的歌曲,王菲、李玟、劉若英、蕭亞軒、莫文蔚、林憶蓮……哪個歌壇天后沒唱過他寫的歌?

10日晚,作爲“酷我青年說”的全國校園巡講嘉賓,姚謙出現在洛陽理工學院王城校區圖書館報告廳,笑容溫暖,氣質謙和,謙謙君子,人如其名。

大學讀工科,進入唱片界全憑一顆文藝的心

人們往往對音樂幕後的職業感到好奇,而姚謙已經做了30餘年的音樂,當初他是怎麼進入唱片界的呢?

其實,姚謙大學讀的是工業設計,與音樂這個行業並不搭邊。畢業後,他在一家汽車公司從事展示工作,做了兩年都沒有找到方向。“當時身體出了點問題,我就開始思考,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是不是我喜歡的?”姚謙說,人應該以自己的愛好爲指引,所以從小就喜好文學、繪畫、音樂、電影等藝術的他,選擇從臺南北上臺北,應聘到一家唱片公司。

就這樣,姚謙從職場“小白”一路走上填詞、製作的道路,後來又身居管理高層。當記者問他,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的《魯冰花》是不是他的成名作時,他謙虛地表示“沒有什麼成名作吧”。他介紹,當時入行不過兩年的他收到作曲人的邀請,兩個小時便完成了這個作品。“可能因爲我恰恰之前讀過這部同名小說,對偏遠地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有很深的感觸,就寫出了這首童謠式的歌詞。”他說,感謝甄妮後來在春晚上的演唱,讓此歌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傳唱度。

捧紅衆多歌手,被評價爲“最懂女人心的詞人”

聽着港臺歌曲成長起來的人,如果注意磁帶或唱片上的詞作者會發現,“姚謙”是一個曝光率極高的名字。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我願意爲你,我願意爲你,我願意爲你被放逐天際……”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如果這就是愛,再轉身就該勇敢留下來,就算受傷,就算流淚,都是生命裏溫柔灌溉……”

姚謙的歌詞,柔腸百轉,撥人心絃,總是能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及有情人心底的那絲柔軟與細膩。

會寫歌詞的人要善於聽故事,並將這些故事用心講出來。姚謙寫《我願意》時,王菲還叫王靖雯。“她的公司請我給她寫歌,但我當時並不認識她。”姚謙說,他剛好看到一篇香港八卦報道,和竇唯熱戀的王菲在北京胡同裏倒痰盂,“我願意爲你,忘記我姓名”這樣的句子便出現在他的腦海裏,“女性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投入和忘我真蠻讓人感慨的”。

臺灣著名主持人張小燕曾在節目裏這樣評價姚謙,說他是“最懂女人心的詞人”。“小燕姐那是過譽了。”姚謙用標誌性的“謙式”溫柔語氣強調,“只是剛好那個時段公司女歌手比較多而已,其實我也給很多男歌手寫過歌啊。”的確,他一手捧紅了江美琪、蕭亞軒,操刀爲劉若英、林憶蓮製作歌曲,挖掘出袁泉、趙薇等的音樂天分,他先後任職百代、維京、索尼等唱片公司的華人區或亞洲區總經理,更是爲伍思凱、優客李林、庾澄慶、王力宏等男歌手製作當紅歌曲,是歌手們尊敬愛戴的“謙哥”。

用歌曲記錄和解答生命,一定會再來洛陽

50歲給自己退休的姚謙,刻意地遠離音樂,更多地將精力放在寫作、旅行和收藏上。他在多本刊物上開闢專欄,並出版了《我願意》《品味》《一個人的收藏》等涉獵生活、美學等內容的書。他此次帶來的新書《我們都是有歌的人》則精選了一首首他自己喜愛的歌曲,分享歌曲背後令人感動的故事和細節。

“有人說這個時代沒有好音樂,我覺得並非如此。只是數字時代和唱片時代的不同是流量爲王,我相信真正能打動人心、製作精良的音樂會長盛不衰。”姚謙笑言,“人在25歲之後對音樂的接受度會逐步降低,所以每個年代的人都覺得自己那個年代的老歌好聽。”他說,自己也在試着用58歲的身體去了解23歲人的心靈。

“這是我第一次來洛陽,很遺憾只能在這裏待一個晚上。”姚謙說,洛陽是他心馳神往的地方,前不久他參與了著名學者葉嘉瑩的紀錄片的音樂製作,裏面有不少鏡頭在洛陽周邊的遺蹟取景,“我一定會再來的,尋着歷史的足跡走走看看”。(洛陽晚報記者 宋揚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