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和衡律所黨建新思路

德和衡律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論壇

□法制日報《法人》全媒體記者 張凱華

律師作爲一個特殊行業,在從業人員”坐班“時間少、人員流動性大、思想政治認識難統一等實際問題下,怎麼把黨建工作搞好,真正發揮黨建作用,是個難題,更是個課題。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和衡“)的”內聯外統“黨建思路,頗有”奇正“之風

內聯: 凝聚力打造和諧團隊

作爲一名全國優秀律師和老黨員,毛洪濤書記對在律師行業怎麼開展好黨建工作頗有心得。他告訴記者:“我們稱之爲‘人+心’工程。這個工程的主旨,就是要站在黨和國家的高度,認真審視、檢閱我們的黨建工作。”

作爲“德和衡”的高級合夥人,擅長解決爭議案件的毛洪濤有一個座右銘,那就是“專業、敬業、不諂媚、不譁衆取寵、有良知”。從2013年起擔任“德和衡”黨支部書記一職以來,他把自己的這個座右銘融入到了律所的黨建工作中。“敬業是基礎,專業是保證,良知是根本。律師肩負着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責任,同時還肩負着維護法律莊嚴、社會正義的使命。所以,任何時候,必須‘良知’先行,以‘良知’統領自己的一切言行。這是根本。”毛洪濤強調。

正是在“良知”的驅動下,近年來“德和衡”的黨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創新工作方式是“德和衡”實現“內聯”管理的第一招。針對律所黨員律師外出工作頻繁、流動性大的實際情況,所裏提出必須創新工作學習方式,確保黨建工作有序、有效、紮實開展。

“我們的‘聯’,主要體現在‘兩個相結合’上。”毛洪濤書記繼續向記者介紹,“德和衡”多年來高度重視對律所黨建工作新方法、新載體和新手段的發掘,黨組織從當初的10名黨員發展到現在的120餘名,正是通過這個“新”,才實現了“聯”的目標。

“我們要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保證黨員組織生活的正常開展。”“德和衡”黨總支組織委員王曉介紹,利用網絡、微信公衆平臺、微信羣和QQ羣,所裏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知識競賽、心得體會交流、演講比賽等活動。當記者打了一個“你們是變‘圈養’爲‘散養’”的不恰當比喻時,毛洪濤書記笑了,“話不太好聽,但確實是這個意思,這是由我們的行業特點和工作性質決定的,我們無法像正常單位那樣,天天坐在一起學習”。

2017年伊始,“德和衡”正式啓動“快樂律所建設”,通過“這是你的船,同讀一本書”“我心目中的快樂律所”演講比賽、合唱比賽、春遊秋遊、趣味運動會、羽毛球賽、足球賽、籃球賽等趣味活動,增強了團隊和諧,營造了快樂氛圍。

另外,諸如“合夥人午餐分享”“未來大本營”、“模擬法庭”、“案件研討”等一系列的業務培訓活動,也爲打造一流法律服務團隊奠定了良好基礎。正是這一系列黨建工作的紮實開展,“德和衡”圓滿實現了“內聯”目標,把整個團隊凝聚在了一起,使他們“黨建促所建、所建促發展”方針得到了最佳落地。

外統:“黨建+統戰”打造素質律師

把統戰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範疇,是“德和衡”黨建的另一大特色,也是“德和衡”創新黨建工作思路的一個重要體現。2017年2月23日,“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同志對律師事務所的統戰工作予以肯定。

“統戰工作是我黨的一大法寶,可以讓所有的人都發揮出他們最大的能量和力量。”律所主任劉克江介紹,“近年來,律所的規模不斷擴大,成員結構也越來越複雜,現在既有黨員律師、團員律師,也有民主黨派律師、無黨派律師,甚至還有一批港澳臺律師、海外歸國留學人員和外籍專業人士。對於這些優秀人才,如何服務與引導是個大問題,也是個大考驗。”

對此,“德和衡”用了“七招”。

一是主動聯誼。比如,“德和衡”的兩位骨幹知名律師張海和許桂娟,一位是較早積極參與公益維權,另一位是近幾年曾在一些個案上和法院死磕。“他們兩位,都很有特點。”德衡律師集團(“德和衡”在香港註冊的機構)合夥人會議主席欒少湖說,“我之前提議要把一些言行過激的律師列入我們的轉化幫扶工作中來,他們兩位就是重點對象。有一點必須肯定,他們的本質是好的,是爲了維護公民正當權益,推動社會司法公正。”欒少湖主席是一位惜才的領導,有意識地和張海和許桂娟親密接觸。2014年7月,張海和許桂娟加盟“德和衡”,並很快成爲主力軍。

二是管理引導。“德和衡”黨組織曾經特意指派專人負責與張海和許桂娟的溝通,幫助他們在陽光向上的良性環境、氛圍中更加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判斷問題。“通過這些幫扶、引導,兩位律師進步非常大。”欒少湖主席說。

三是業務帶動。“有些律師因爲長年累月都在辦理一些比較敏感的案件,尤其是長期接觸不公正案件,也會導致他們對國家法治和社會正義產生一定的認識偏差,從而變得有些偏激。”於是,所裏主動幫助他們調整業務結構,提高執業風險防範意識。通過一定的鍛鍊,張海、許桂娟律師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隨後被律所任命爲40人大團隊的副主任。“我們就是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把他們從以往的侷限中拉出來。”欒少湖告訴記者。

四是意識提升。逐漸成熟起來的張海律師開始擔當起更大、更重的社會責任。黑龍江綏化“5·2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發生後,事件不斷髮酵,許多律師前去維權,當地警方將幾名律師拘留。張海律師意識到此事矛盾激化後將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獲准前往慶安參與調解矛盾。在這一事件中,張海通過微博等平臺,從正面充分肯定了當地警方的做法,並促成了事發次日釋放全部被拘留的律師,避免了大量律師雲集慶安激化矛盾的嚴重後果發生,有效穩定了大局、維護了國家法治形象。

另外,還通過信任鼓勵、生活關懷以及表彰激勵,不斷增強黨外律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黨建+統戰”的一體化思路,使“德和衡”的黨建工作內容進一步豐富化、具體化、實效化。

北京德和衡律所黨建新思路

德和衡律所黨支部大會

擔責:以責任心服務國家利益

使黨建工作服務於“四個全面”戰略,尤其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充分凸顯了“德和衡”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擔當精神。

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需要,近年來“德和衡”明確提出了“律師業務開展到哪兒,黨建工作就深入哪兒”的“同步發展”業務構想,並提出了“重點發力莫斯科俄羅斯市場,激活並帶動 ‘一帶一路’其他國家法律服務市場的培育發展”戰略。爲了落實這一構想和戰略部署,“德和衡”成立了“‘一帶一路’法律事務中心”,並先後開設了“俄羅斯莫斯科中國法中心”“俄羅斯聖彼得堡中國法中心”“美國華盛頓中國法中心”“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法中心”,積極探索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服務方式,團結和引導律師員工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

與此同時,集團派出多位合夥人律師先後參加了在俄羅斯舉辦的俄羅斯第二屆遠東經濟論壇、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第三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在新西伯利亞舉辦的第三屆新西伯利亞亞洲經濟論壇、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中國—柬埔寨”仲裁合作項目掛牌啓動儀式、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將如何改變仲裁和ADR”國際論壇、東盟與南亞戰略合作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精彩主題演講,充分展示了“德和衡”律師爲“一帶一路”戰略服務的實力。

2017年8月14日,美國打響“貿易戰”,“德和衡”衝在了捍衛國家尊嚴的最前沿。美國的調查備忘錄一出臺,作爲在美唯一一家有中國背景的律所,在集團總裁蔣琪律師及華盛頓分所執行主任劉馨澤律師的帶領下,迅速組成了強大的301調研和抗辯團隊。“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撰寫出了專業評論並提交到了USTR,從嚴謹的法律角度,旗幟鮮明地反映了我們的觀點和立場。”毛洪濤書記介紹。在之後的多次聽證會上,“德和衡”作爲獨立組織,運用嫺熟的法律專業知識進行了大量的抗辯努力,開闢了中國律所參與國際性貿易摩擦業務的新篇章。

“這不僅是一種業務能力和實力的展示,更是我們堅定擔負國家職責,履行神聖使命的表現!”毛洪濤書記說。(編輯 王茜)

稿件編審:賈寶元 編輯:新媒體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