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這裏,建起了一座展示宣城梅氏家族文化的主題公園--梅溪公園。一千多年來,梅氏家族無論遷徙到多遠的地方,宣城梅溪公園那裏一直都是各地梅氏先祖心目中的文化聖地。

梅氏網

ID:meishiwangzhan

無論您在哪裏,只要您姓;請點擊上面“梅氏網”關注,融入梅氏大家庭,洞悉梅氏動態,攜手同行,共同弘揚梅氏文化。積極提供、分享梅氏資訊,傳播梅氏正能量,共建繁榮梅氏。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熱點推薦:

  1. 【敬心留存】全國梅氏宗譜留存概況

  2. 梅氏字輩數據庫登記、查詢,請保存!

  3. 【梅氏團體】世界各地梅氏宗親會(交流會)彙總表 值得收藏

  4. 【語音版 梅氏家訓】祖宗智慧,句句箴言,字字珠璣!梅家人一定要留給子孫存看!

梅氏宗親超級羣

長按或掃描即可加入

在線實時共享通訊錄,方便大家相互聯繫,信息互通。目前是人數最多的梅氏羣,有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海外等)宗親的聯繫方式。社區可以發佈您的商業資訊,服務問答。助您拓展人脈、增進友誼,促進宗親行業之間交流等...期待您的加入。

新聞 | 人物 | 歷史 | 族譜 | 文化

- 致力打造成梅氏文化、信息共享的平臺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梅溪塘,歷史悠久,梅花飄香,說到這個村莊的名字,不得不說中國一個著名的家族,他們以梅花爲圖騰,綿延三千年,他們就是梅氏家族。

梅姓在中華姓氏大家庭裏,排列136位。起源於夏商,商朝末年的梅伯爲該姓始祖。梅氏家族自古多忠貞禮義之士,北宋初年,梅氏家族誕生了偉大的詩人,也就是史書上稱爲“宋詩開山祖”的梅堯臣,中華梅氏家族自此開始了一千多年來,以宣城梅氏文化爲代表的燦爛文化。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從誇荊州人人玉,不及梅家樹樹花。”從宋到清,宣城梅氏“翰墨風香,代有英才”,共誕生了進士28人(其中武進士3人),舉人57人(其中武舉人11名),貢士91人,國學生、太學生、廩生、增生等不下2000人,擔任官職的214人,留有著述的有162人,著述達483種。梅氏家族在文學、藝術、戲曲、天文、數學等方面都有傑出成就:“宋詩開山祖”梅堯臣、劇作家梅鼎祚、“黃山畫派巨將”梅清、“世界三大數學家之一”梅文鼎等,皆屬於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風雪雙羊路,梅花溪上村”,這首詩是梅堯臣爲讚頌出生地宣城柏山所作。那裏有一條自古有名的九曲梅溪,上有梅溪橋,旁有梅溪路。今天的這裏,建起了一座展示宣城梅氏家族文化的主題公園--梅溪公園。一千多年來,梅氏家族無論遷徙到多遠的地方,宣城梅溪公園那裏一直都是各地梅氏先祖心目中的文化聖地。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梅氏家族與蕪湖有着一段淵源,歷史記載,宋嘉祐年間,梅堯臣二弟梅正臣來到南陵擔任官職,梅堯臣寫詩送之曰:“新買紫騮馬,乘歸清弋江。”從詩中可看出,梅堯臣對青弋江是很稱許的。梅正臣就任後,四弟梅禹臣去看望他,發現了一個叫章務的好地方,“竹樹陰翳,居民饒足,輒留連不忍去。歸語家人曰:弋江章務裏,樂土可居也。”(《宛陵宦林梅氏宗譜·重修章務始祖及中梅公墓碑》)不久後,梅禹臣的兒子梅及中便把家人從柏山遷出,定居到了青弋江的章務裏,也就是青弋江邊、珩琅山以南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今天的梅村、東梅村等村莊所在地。歷史上“宛陵梅氏三望”中的“章務望”,所指的就是梅氏家族這一帶的支系。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章務望梅氏家族也是英才輩出,是現代融通中西的著名教育家梅光迪、中國民主促進會元老梅達君、當代科技創新專家梅國培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家鄉。當地民風淳厚,崇尚忠義,有着濃郁的家國情懷,素有“十里沿河梅,九甲十三村”之稱,當年日本人佔領青弋江流域,就有“日本鬼子敢進弋江鎮,不敢進大梅村”(兩地隔江相對)的美譽。

梅氏後人統計,章務望梅氏後代最多時有2一3萬人,分佈在蕪湖縣紅楊、南陵縣、涇縣溪口、繁昌峨橋、宣城寒亭等地,綿延方圓百里!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作爲章務望梅氏後人的居住地,梅溪塘依珩琅山傍青弋江,佛教香火1000年,徽商聚集600年,人傑地靈,羣英薈萃,梅氏家族的詩詞畫風在這裏浸染了千年,名門望族的族規良習在這裏已經傳承到了第33代。梅溪塘,這個富有詩意和美的名字,傳說就是章務望梅氏後人爲懷念宣城老家梅氏發源地所取。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如今的梅溪塘,梅花繞村,鳥語花香,多處林深隱池塘,正如一千年前大文豪筆下“梅花溪上村”,山水間都是“鳥呼知木暖,雲溼覺山昏”的靈與美;

如今的梅溪塘,田園風光,生態優良,充滿了“婦子來陂下,囊壺置樹根。予非陶靖節,老去愛田園”的田園靜謐;

如今的梅溪塘,民風淳樸,人壽年豐,是“弋江章務裏,樂土可居也”的康養勝地;

如今的梅溪塘,亭臺樓閣,翰墨風香,蘊藏着梅氏家族傳承了千年的詞骨詩魂。

梅溪塘,這延用了一千年的美名啊,是對梅氏家族成就功勳的懷念和致敬,更是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敬畏和傳承。

梅溪塘,去過的人都說,“輒留連不忍去”!

我姓梅,我驕傲!

我姓梅,我自豪!

爲梅氏點贊!

家人頂起!

上內容不代表《梅氏網》的觀點和立場。轉載是爲了傳播更多的信息,若侵犯到您的權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梅氏網的原創內容,均有明確、明顯的標識,轉載需註明出處。

「梅氏村落」梅溪塘和宋代大文豪梅堯臣的故事

關於我們

“梅氏網”是一個瞭解梅氏文化交流平臺,以弘揚梅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爲宗旨。

  • 投稿窗口:http://cn.mikecrm.com/drb5ayf

  • 尋根登記:http://meishiwang.mikecrm.com/gKpMdYo

  • 字輩登記:http://cn.mikecrm.com/rxwVZQB

  • 法律顧問:梅德友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請點亮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