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上海已經完全確立了以市場爲核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的人民幣的產品創新、交易定價、清算中心,我們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還比如上海已經形成了產品豐富、服務齊備、創新突出的金融業務的體系,多年來中央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許多創新探索都在上海試點,上海已經成爲金融產品和業務品種較爲豐富較爲集中的城市。

  上海金融局局長鄭楊:將推動上海地方金融監管的條例儘快出臺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陳月石 來源:澎湃新聞

“我們將推動上海地方金融監管的條例儘快出臺,建設金融風險管理和壓力的測試中心,在監管的好的前提下,爭取更多的產品、更多的創新、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6月13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在陸家嘴論壇浦江夜話上說道。

鄭楊表示,上海金融中心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果以大家熟悉的目標來衡量的話,明年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

從框架體系來看,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經基本建立,上海已經形成格局完整、品種完備、交易活躍的金融市場體系,也可以說上海和紐約倫敦一樣,具備了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所有的主要要素。上海集聚了各類全國性的要素市場,在國際上排名也是顯著提升,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從國際化角度來看,滬港通、黃金國際板、債券通、原油期貨相繼啓動,銀行間外匯貨幣等市場加快開放,海外投資者廣泛參與上海的市場,積極性特別高。上海基本形成門類齊全、中外薈萃、總部彙集的金融機構體系,到去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605家,較十年以前翻了一番,較前年增加68家。

從內涵功能來看,上海金融中心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可以說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就是說在集聚了所有的主體要素基礎上,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在逐步完善。除了傳統的投融資功能以外,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歸根到底就是對貨幣定價的功能。

從發展環境來看,金融中心環境生態持續優化,獲得廣泛認可。金融法治環境方面,上海率先成立了金融法院、金融審判廳、金融檢查科、金融仲裁院、央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陸續成立。

不過,鄭楊同時也表示,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和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還存在着差距。比如說我們的市場大,但是不強,整體上缺乏足夠的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國際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上海金融發展環境需要不斷優化,政府還要爲此付出更大的努力。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來正視解決,同時也要通過金融開放、改革創新來加以推進。

鄭楊指出,上海要研究推進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在加快金融開放創新方面勇於作爲,還要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敢於作爲。

以下爲鄭楊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晚上好,非常歡迎各位嘉賓來參加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來到我們浦江之畔共夜話。如果說白天的大會是思想的饕餮盛宴的話,晚上的夜話就像溫酒小酌,氣氛可以更加輕鬆活潑一點。如果說窗外還有一點綿綿細雨,更有一些獨特的情調。大家晚上可以稍微敞開點來談,就如何提升上海金融中心核心競爭力展開探討。剛纔方主席要我先鋪墊一下,我先說一點我的想法,大概有三點。

第一,上海能夠基本完成國發2019年19號文件提出的目標,建設上海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國家戰略,也是上海承擔的重大使命,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指導支持下,也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上海金融中心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果以大家熟悉的目標來衡量的話,明年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要完成這個目標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一些說明。

從框架體系來看,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經基本建立,上海已經形成格局完整、品種完備、交易活躍的金融市場體系,也可以說上海和紐約倫敦一樣,具備了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所有的主要要素。上海集聚了各類全國性的要素市場,在國際上排名也是顯著提升,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從國際化角度來看,滬港通、黃金國際板、債券通、原油期貨相繼啓動,銀行間外匯貨幣等市場加快開放,海外投資者廣泛參與上海的市場,積極性特別高。上海基本形成門類齊全、中外薈萃、總部彙集的金融機構體系,到去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605家,較十年以前翻了一番,較前年增加68家。

其中,外資金融機構佔比超過30%,大概501家。上海已經成爲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主要集聚地。同時各類國際化總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機構不斷在滬湧現,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CP12和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相繼落戶上海,還會有一些大的機構會落戶上海。

還比如上海已經形成了產品豐富、服務齊備、創新突出的金融業務的體系,多年來中央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許多創新探索都在上海試點,上海已經成爲金融產品和業務品種較爲豐富較爲集中的城市。

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不斷拓展,並且我們還要將它提升爲本外幣一體化的賬戶。銅期權兩年期國債期貨等金融產品持續推出,跨境人民幣業務、投貸聯動,ETF等業務不斷創新,層出不窮。此外我們自貿區成立五年來,我們也發佈和推廣了9批110個金融創新的案例。

從第二個維度來講,從內涵功能來看,上海金融中心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可以說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就是說在集聚了所有的主體要素基礎上,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在逐步完善。除了傳統的投融資功能以外,我們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歸根到底就是對貨幣定價的功能。

上海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額達到了9.6萬億元,是十年前的4倍,同比增長25.8%,佔全國的直接融資總額85%以上。對貨幣的定價功能來說,我們人民幣的價格形成、資產定價和支付結算的功能,三方面上海較十年以前取得了較大進展。今天上午易綱行長也指出來,上海要建設全球人民幣資產中心。

價格形成方面,人民幣基準價格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影響力不斷提升。央行多年在上海推廣的上海同業拆借利率應用的範圍不斷擴大,去年貨幣市場成交量達到了862萬億元,同比增長24%。中債登在上海推出的上海關鍵收益率選取3個月、一年期等6個期限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外匯交易中心匯率指數也成爲國內外觀察人民幣匯率量化指標和基準價格。

資產定價功能方面,一批以人民幣計價產品的上海價格的影響凸顯,“上海金”引入了海外投資者,迪拜交易所推出了掛鉤“上海金”的期貨產品。最近黃金交易所還要跟芝加哥交易所進行一些合作。原油期貨去年3月上市以來,日均成交量已躋身全球交易量前三位,螺紋鋼、銅、天然橡膠等十個期貨品種的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對於相關大宗商品定價能力來說,我們在逐步拓展。

支付清算功能方面,上海已經成爲人民幣全球清算支付的核心樞紐,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全面投產,日均處理金額超過千億元,業務覆蓋159個國家和地區,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支撐。上海已經成爲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銀行卡交易清算中心,我們銀聯全球受理的網絡延伸到了170個國家和地區。

第三個維度,從發展環境來看,金融中心環境生態持續優化,獲得廣泛認可。金融法治環境方面,我們率先成立了金融法院、金融審判廳、金融檢查科、金融仲裁院、央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陸續成立。

我們也頒佈實施《上海市推進金融中心建設條例》,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出臺了全國首部地方性的信用條例。人民銀行的徵信中心已經建成全國集中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的數據庫,人民銀行的資金中心落戶在上海已經十年了。

上海市公共信息信用服務平臺開通運營,金融服務的專業機構體系不斷健全,陸家嘴金融城沿黃浦江金融集聚帶建設成效明顯。此外,我們近年來上海通過主動實施各項金融服務的措施,積極吸引金融人才集聚上海,現在在滬的金融從業人員超過37萬。

在英國獨立智庫最新推出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排名當中,上海連續兩年保持全球第五名。根據GFCI的評價,上海在營商環境、能力資本、基礎設施、聲譽等方面表現比較好,得到了國內外認可。

但是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和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還存在着差距。比如說我們的市場大,但是不強,整體上缺乏足夠的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國際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上海金融發展環境需要不斷優化,政府還要爲此付出更大的努力。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來正視解決,同時也要通過金融開放、改革創新來加以推進。

第二方面,我們要全面提升上海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關鍵在於重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當前上海已經完全確立了以市場爲核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的人民幣的產品創新、交易定價、清算中心,我們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我們要堅持一個核心,做到三個“更加註重”。一個核心是要繼續把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作爲我們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這也是我們上海金融中心的一個基礎。金融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載體,也是金融體系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渠道,也是金融中心服務全國的關鍵性的平臺。

因此,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市場體系這一核心,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要繼續拓展人民幣市場、產品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豐富人民幣產品和工具,健全交易定價、支付清算等功能。形成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體系。

同時,我們還要做到三個更加註重,一是更加註重開放引領,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體系。我們在通過自貿區加快了金融的開放步伐,我們金融業的開放也將持續推進。特別是我們最近對於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方面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同時也打造了“一帶一路”的投融資中心,使上海成爲我們國內外資源配置和合作共贏的重要節點。

二是要更加註重深化改革,建設全球金融科技的創新體系。我們要探索實施監管的創新機制,積極應用監管科技,鼓勵金融機構運用科技的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務。我們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公司落戶上海,今天中國銀行科技金融公司下午剛剛掛牌,也落戶在我們上海。這樣有利於上海成爲金融的科技中心。

我們要在有效開展風險壓力和服務能力測試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的中國標準、上海標準,贏得金融科技領域方面的競爭力。我們上海作爲金融中心城市和科創中心城市,理應在金融科技方面要有大的作爲。

三要更加註重風險防範,加強金融營商環境的建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不斷完善金融法治、稅收、會計、信用、監管等制度體系,同時要強化專業服務隊伍的建設和壯大。

第三,我想講的是進入決勝衝刺階段,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仍需大膽作爲。今年1月份,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發佈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我們金融中心建設的目標和路徑,明確了我們的戰略重點和推進的舉措。我們要乘勢而進,奮發有爲。

我們想通過三方面推進:一是在三大任務方面積極作爲。去年11月,總書記交給我們上海三大任務,這三大任務都跟金融有關係,也給我們很好的機會推進金融創新和發展。我們要主動服務好科創板,今天科創板開板了,以後我們還要開市,我們要把科創板和註冊制的試點全面服務好,落實好。

加強資本市場和科技資源的結合,支持更多的優質的科技企業做強做大,打造服務全國科創企業的重要投融資平臺。我們要深化以設立新片區爲重點的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爭取實施更有力度的開放突破的舉措和更大程度的風險壓力測試。

同時我們還要研究推進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加強長三角區域的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提升政策的一致性,爭取在科創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率先實現一體化。當然我們現在長三角方面,還要把長三角的風險羣防羣控工作,還有重大案件的協調處置機制建好。

二是要在加快金融開放創新方面勇於作爲,在金融機構集聚方面,我們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資產管理機構,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吸引大型的再保險公司來落戶。

我們上海還是要打造國際的保險中心,推動更多的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入駐上海。在金融創新方面,我們要加快金融市場關鍵產品和工具的創新,推出成品油、天然氣、航運價格衍生品等期貨產品,繼續擴大上海的金融市場與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

三是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敢於作爲,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地方金融監管的責任,同時強化央地金融管理的協同配合,嚴防跨區域、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交叉疊加成系統性的重大風險。

我們將推動上海地方金融監管的條例儘快出臺,建設金融風險管理和壓力的測試中心,在監管的好的前提下,爭取更多的產品、更多的創新、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

今天我們借這個場合想,通過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引起一個新的高潮,我們要把陸家嘴論壇辦成大家思想交鋒、智慧碰撞的高端的全球的金融服務平臺,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把這個論壇辦好,我也代表主辦方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本文來自於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