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约6000-8000年。据史料记载,当时黑山地理位置在绕阳河与羊肠河流域之间,新石器时期,大吴台和莲花泡(今姜屯土城子)一带,有以捕鱼和猎取小动物为生的人类散居在此活动,有几个部落人口数百人。黑山新石器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大兴乡大吴台、芳山镇蛇盘山、大虎山等地。

大吴台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位于大兴乡大吴台村。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为细沙形成的高低不等的丘陵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之”字纹陶片、陶纺轮、夹砂红陶、灰陶、鱼骨陶及大道沟纹残陶片,其中以夹砂红陶、素石磨光的器物残片为多,纹饰复杂,还有大绳纹、抹沟纹、回纹、交织纹等,器物有三足器的残足、豆柄、器耳、器底、口沿等。

大吴台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6000-8000年,属辽西红山文化范畴。据专家推断,这里散居着一个相对较大的部落,先人们已经彻底摆脱了居住天然洞穴的状况,知道修建房屋,从近千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看,约容纳十余座草房,大约有一百人。从陶质器型来看,相当于商、周、春秋时代的遗物。这里只见陶器,未见石器、骨器,可推断农耕生产迹象不明,由此也可以间接断定当时人类以捕渔为主。遗址文物属典型的汉代陶器特征,未发现汉代以后器物,因此可断定大吴台遗址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消亡于汉代。

大吴台遗址出土的夹砂红陶是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素石磨光的器物残片较多,纹饰复杂,还有大绳纹、抹沟纹、回纹、交织纹等。在遗址上未发现烧陶的窑址,可见,这里的陶器是从其它地方交流所得。在大吴台东北方向1公里处还有一个小吴台,应存在同一个时期。因此,可以说大吴台遗址不是孤立存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住地和葬地。大吴台遗址只发现住址没发现葬地。大吴台新石器时期灰坑被风、雨水冲噬,或者人类将垃圾直接倾倒湖泊。从大吴台出土的器型有三足器的残足、豆柄、器耳、器底、口沿等类似祭祀器皿的陶器可以断定,大吴台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与辽西文化已融为一体,有祭祀活动。

石龙新石器遗址位于黑山县城北部石龙小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施工时挖到一个打磨光滑的石斧和一些散落的夹砂红褐陶碎片,经文物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物。从打磨光滑的石斧可以断定,当时磨制石器的技术比较熟练,应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4000——5000年,从夹砂红褐陶碎片来断定属于辽西红山文化范畴,从居所形状和面积可以断定为半地穴式,人字形草房,是散落而居的部落。

我县的新石器遗址具有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性质, 具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特征,最早可追溯到红山文化的早期的查海文化。查海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阜蒙县沙拉乡查海村西)距今约有八千年。查海遗址已被考古专家确定为中华龙的形象诞生地,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是C型玉龙,早期的C型玉龙因其首似猪,被称之为玉猪龙,也称猪首龙,猪首至龙首有一个渐变的过程。黑山早年出土过一件猪首饰件,材质为青石,器型为猪首圆柱直柄,直径约1.4厘米,长约15厘米。直观感觉比玉猪龙更加古朴写实。2002年12月,省政府验收黑山文化先进县时,有文物专家认为此器物应是猪首器物形成的早期,属于查海文化范畴。此为黑山县歌“沧海桑田八千年”的初始依据。

作者|王 根 朗读|王曼妤

编辑|王大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