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有持續穩定高收入的一個能力,我認爲是這些人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東西,還未必是全部,就已經能體現出價值了。如果仔細去看得到做的事情,你會發現,他們做的就是面向成年人的通識教育。

熱貼:年薪 100 萬人民幣 差不多是這樣的

  這個話題的起因,是一個小夥子來問我,幾年前在"在行"上向我提問,如何做到年收入 50 萬? 現在他已經做到了。問如何做到年收入 100 萬(編者注:人民幣(專題))。

  前面已經寫了如何年入 50 萬,現在再簡要寫一下年薪 100 萬需要什麼,也算有始有終。

  之前的文章,我大致分析了一下 50 萬年收入的可能性,以及路徑。這個路徑對大多數人來說還算可行,但要跨越 100 萬門檻,就未必了。

  50 萬以下,基本上一個把能力做到專精,就有機會。而再上一個臺階,只具備某一個能力的專精,就不太管用。

  比如說,你是開發高手,精通某項技術,但這個技術往往是有周期的,而且,你在一家公司做得很好,到了第二家公司就未必,因爲有一個時機問題,還有人的問題,有人有關係,可以罩着你,是不太一樣。

  阿里早期的技術,薪水都不太高,後來公司發展迅猛,水漲船高,大家都有不錯的回報可拿。人未必有 10 倍能力提升,但公司有 10 倍發展,那麼你回報增加三四倍,沒什麼大問題。

  如果公司到了高點,由盛轉衰,那就未必了。

  100 萬年薪,對於公司來說的話,至少要付出 150 萬的成本。一個公司能養多少這樣的人才?再看一下,上市公司裏面,那些公司盈利情況,就會知道,在互聯網公司裏,100 萬年薪是個幾乎高不可及的薪酬。不能總去跟頂尖的公司比,考慮到自身情況,我們只能分析自己能做到的部分。

  能做到 100 萬收入的,工資層面拿到的都不多,更多的,都是其他層面的收入。比如,常見的有期權收益,做諮詢顧問的收入,現在知識付費比較熱,在平臺開課,也有機會拿到額外的收入。這是個基本情況。做公衆號,你可以認爲是知識創作,包括出書,都有可能。但是後面提到的這些,不少人看不上,或是做了之後,覺得是小錢,會跟我說,你說的這些我也做了,根本賺不到錢啊? 額外收入的萬把塊的能做什麼?

  這裏的差異就在於,從入行到成爲一個高階狀態之後,你的能力擴展是否有效。而這些擴展能力,有的能帶來收益,有的並不能。

  比如我此前提到的數據分析能力,這是個通用能力,可以增強你的競爭力,能帶來不錯的回報。如果你創業,做流量生意,都有可能迅速帶來變現機會。但是你只掌握了 20% 的能力,繼續做原來的事情,就未必能發揮多大價值。

  決定能持續有收入的變量有哪些呢?運氣肯定是一個,而且對一些人來說,是唯一的一個變量。有人可能幾年前買了一批比特幣,然後就賺了一筆錢,但是,隨後做別的事情,可能憑運氣賺的錢,憑本事又虧了回去。

  另外一個,就是綜合素養。也就是吳軍在得到專欄裏常提到的"博雅教育",或者說"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爲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羣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其實一個成年人,出了校門之後,已經沒人教你這個了。只有自己去摸索。

  比如說,做互聯網的,綜合素養應該包括哪些?在職場上,綜合素養要哪些?這些都是有共性,又有差別的。但都需要一個人能持續學習。

  這也是爲什麼我比較欣賞"得到"的一個原因。如果仔細去看得到做的事情,你會發現,他們做的就是面向成年人的通識教育。不少人很看不起知識付費什麼的,覺得這有什麼啊?有什麼用?不就是販賣焦慮心靈雞湯麼?但我認爲有價值。

  能有持續穩定高收入的一個能力,我認爲是這些人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東西,還未必是全部,就已經能體現出價值了。專業技能是入行的本錢,其它綜合能力,是擴大收入的關鍵。

  我也是一家之言,所以反例很好舉,如果不相信我的這個論點,你可以舉出一堆個例。比如,誰誰誰,中學沒畢業,現在億萬富豪,還有誰誰誰,大學剛畢業,做公衆號賺了幾千萬。你能學這些麼?如果可以學,去幹。學不了,找自己能學的東西一點點來。

  有些人做不成事或是總賺不到錢,就認爲是因爲自己運氣不好。其實,機會可能早就給你了,但你爲什麼沒抓住,沒去抓,或是都沒看出來是個機會?

  我過去有些文章是推廣內容,文章發出去之後,典型讀者反應是"又是廣告""又要騙我",甚至有人罵一句後憤而取關。而有心人則會琢磨,這個轉化率能到多少,爲什麼要這樣引流,甚至付費報名,研究一下整個流程做得有什麼獨到之處,爲什麼有人能這樣?因爲隨後他們可以用這個去賺錢。

  例如說比特幣,現在比特幣不少人賺了錢,不少人爲此瘋了着了魔。我知道比特幣有多早?要知道,李笑來最早提比特幣就是在推特上,我那時候整天在推特,推特中文用戶羣裏影響力能進前十名,不誇張的說,什麼重要信息都看到過,霍炬那時候也說比特幣,可是我根本沒往心裏去。

  爲什麼? 認知不夠。我不懂經濟學的東西,只把這個東西當成又一個不成熟的新技術。看了之後就忽略了。以至於後來火起來,我還莫名其妙。當然,比特幣完全火爆之後,已經背離了我的價值觀判斷,就更不去碰了。

  可以說這是運氣成份。但歸根結底還是價值判斷。再比如,我對某大互聯網公司的判斷,我覺得撐死也就 100、200 億美元市值規模,因爲當時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也就幾百億美元的市值,難道中國公司一下子能把他們滅掉?從這個角度倒推,公司空間有限,於是,就去做別的了。

  但這個是不懂大環境變化,不懂經濟運行規律。現在,市值幾千億。你說這是運氣問題?不對,這是內在能力問題。

  但也有些人,根本不想這麼多,稀裏糊塗的"坐車","很傻很天真",跟着大部隊走就行了。這個,是運氣,也是某種智慧。

  其實你收入到了一定階段後,是不會算計每年收入多少錢的,沒必要。一是到時候你要不停的花錢,做投資買股票也好,買不動產也好,資金進進出出,算不清楚的。

  100 萬不過是個階段。因爲你很快就想要 1000 萬,想着財務自由,問題是,有多少錢你覺得財務自由了呢?

  留給大家探討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