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順着對方的水聲信號活動,K276號很快就找到了巴吞魯日號,這場水下對峙就此展開,儘管雙方都攜帶了先進的魚雷和導彈,但核潛艇之間一旦輕易動用這些武器,就很可能帶來可怕的連鎖反應:大國核戰爭。讓美軍始料未及的是,俄方對巴吞魯日號不懷好意的祕密潛入早有了解,隨即派遣了塞拉級攻擊型核潛艇K276號進行監視。

近日,美俄兩國軍艦在東海差點發生一次海上碰撞。當時,俄海軍太平洋艦隊在演習中偶然遭遇了美國海軍某航母戰鬥羣,美軍巡洋艦錢瑟勒斯維爾號突然做出了挑釁性動作,一舉切入俄艦隊航線,最近時距離俄反潛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不足50米。爲了避讓,俄艦隻能採取規避措施才避免了事故。

然而,事後雙方卻各執一詞,聲稱對方在挑釁。俄方要求美國必須絕對杜絕此類危險挑釁行爲再次發生。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則聲稱,當時錢瑟勒斯維爾號正在接受直升機降落,航向十分穩定,但俄艦突然加速逼近到相撞距離,使得錢瑟勒斯維爾號只能加速。美軍聲稱俄艦的舉動是危險且不專業的。結合現在美俄關係,完全可以認爲,這是美艦的一次公然施壓和挑釁。

然而,美俄海軍的艦艇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碰撞,而發生在1992年的一次碰撞,幾乎引發戰爭!當時正值前蘇聯解體後不久,按理說,美國海軍已經無需秉承冷戰時的高度戰備,但俄羅斯海軍的核潛艇依舊讓美國坐臥不安。長久以來,讓每一艘俄軍核潛艇背後都有美國核潛艇跟蹤,是美軍的原則。1992年2月11日,美海軍洛杉磯級核潛艇巴吞魯日號就祕密潛入到距離摩爾曼斯

克港23公里處的基爾丁島一帶20米深的淺水區域。據稱,巴吞魯日號當時攜帶很多情報人員和專用設備,唯一任務就在於收集俄海軍潛艇的聲音,以便進行專業鑑別。

讓美軍始料未及的是,俄方對巴吞魯日號不懷好意的祕密潛入早有了解,隨即派遣了塞拉級攻擊型核潛艇K276號進行監視。順着對方的水聲信號活動,K276號很快就找到了巴吞魯日號,這場水下對峙就此展開,儘管雙方都攜帶了先進的魚雷和導彈,但核潛艇之間一旦輕易動用這些武器,就很可能帶來可怕的連鎖反應:大國核戰爭!雙方都很清楚這種後果,所以較量就在沒有硝煙的氛圍中展開,起初,K276號試圖通過無線電和對方取得聯繫,並責令巴吞魯日號離開俄領海。可幾次通訊後,美軍根本不予理睬,非但如此,K276號還感受到對方開始將興趣放在自己身上。事實的確如此,作爲素以高速、噪音低著稱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巴吞魯日號有十足的自信在這場較量中佔據優勢。

然而,還未等巴吞魯日號高興多久,一場大禍就降臨到它的頭上。該艦航海日誌記錄,2月11日8點16分,本艦下方突然遭到猛烈撞擊,壓載艙嚴重撕裂。原來,K276的艇長以自身老練的航海經驗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認識到,面對洛杉磯級這種技術優勢的對手,一味採取脫離規避是不可能佔據主動的,特別是在淺海中,他靈機一動,離開調頭,並略微下潛,直接向巴吞魯日號撞了過去!他很清楚,塞拉級是典型的俄式核潛艇,具有堅固的鈦合金材料和特殊的雙艇殼結構,這是由於爲適應北極冰海而專有的,雖然這使得塞拉級的機動性遠低於洛杉磯級,但如果發生相撞,對方必然凶多吉少。當時,K276號的動作在對手看來幾乎就像是發瘋一樣,根本不符合潛艇戰指揮官正常的選擇。

K276的艇長不但計劃調頭,而且計劃僞裝成被對手逼出水的樣子,他指揮潛艇下潛到對方斜下方,然後以13公里的速度接近,同時緊急上浮,在雙重作用下,兩艘潛艇都受到重創。K276號的指揮塔嚴重破損,而巴吞魯日號的耐壓殼嚴重損壞,差點因嚴重漏水而沉沒。最後,巴吞魯日號召喚了附近的另一艘美軍潛艇,在其協助下才返回基地。但由於高額的維修費用,以及反應堆需要更換,美軍認爲還不如讓其退役,最終巴吞魯日號在1995年被解體。而撞傷它的K276號卻服役至今,爲紀念此事,俄水兵還在其指揮塔上繪製了一張特殊的圖畫。然而,很多研究者都認爲,如果這次相撞導致巴吞魯日號的反應堆爆炸,那就可能會導致美俄爆發核戰!

事後,俄總統葉利欽質問美國國務卿貝克有關美國核潛艇入侵俄領海一事。然而,雖然美國方面認爲一國領海應當是距離海岸20公里內,事發地已經超過了該區域,但俄方堅持反對這一點。美方只能表示,以後避免出現此類事件,喫了個啞巴虧。而K276的艦長則藉口,當時水聲條件太差,而且本艦當時系統在調整,所以航向和深度突然改變,才發生這次讓人不快的碰撞事故。很明顯,這讓人想起《亮劍》中李雲龍佔便宜後裝傻充愣的行爲,讓人忍俊不禁。長期以來,美國都嘲諷俄軍核潛艇噪音大,設備落後,機動性差,而俄方順着自己的宣傳,在關鍵時刻將責任歸結於潛艇性能、高緯度影響聲吶等因素,無異於將了自己一軍。此時,美方除了喫啞巴虧以外,也毫無辦法,畢竟如果直接反駁對方,就無異於承認自己過去對俄海軍的宣傳存在嚴重偏頗,對本國海軍的士氣將帶來巨大打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