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空軍戰鬥機發展史上,殲10系列佔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空軍當家花旦依舊是引進版蘇27,那時國人對殲10曾有過很多過高的估計。時至今日,儘管隨着殲20服役,殲10的光環難免被搶走,但通過不斷改善,殲10不斷升級自身性能,成爲中國空軍舉足輕重的重要利器。

2017年,俄羅斯軍事觀察網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目爲《殲10C讓西方飛機公司頭疼》,該文章認爲,殲10C的性能已經進入四代半行列,甚至還有繼續進步的潛力,成爲準五代機。儘管F22依舊佔據世界最強戰機寶座,能夠以1:50甚至1:100的比分秒殺蘇27或殲10A,但如果面對殲10C,這個比分會被迅速壓縮至1:3。言外之意,殲10C的戰力已經比殲10A提高了十幾倍以上!

結合殲10系列多年來的改進,這種說法並非沒有根據的譁衆取寵,殲10C具備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前世紅外系統,機載電子對抗和智能系統也大幅進步,整體的火控和感知能力和殲10A判若兩人。由於近年來中國機載制導武器技術的進步,霹靂10E近距離格鬥彈、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也配備該機,極大加強了遠程空戰能力。此外,殲10C也是殲20項目的受益者,殲20的隱身塗料因爲中國全新的材料加工技術,在保證和美軍隱形機相當效果的同時,還很少會和美軍戰機隱形塗料那樣動輒成片脫離,對機庫溫溼度的要求也低得多。而殲10C也具備了這種隱形塗料,雖然機型上並未採取隱形設計,但依靠隱形材料和類似於殲20的DSI進氣道,其RCS甚至可以控制在0.5平方米左右,據稱已接近了蘇57的水平!

據稱,在中國空軍演習中,殲10B在和蘇27進行過模擬格鬥,曾創造過1架殲10B無損前提下瞬間擊落4架蘇27的輝煌記錄。由於蘇27配備的還是老式的機械掃描雷達,只有一組收發單元,處理信息的效率遠低於有源相控陣雷達,所以對戰場決策和感知的能力就遜色的多,最大有效探測距離也相差甚遠。蘇霍伊系列的RCS至少在10平方米左右,完全不具備任何隱身能力,而殲10B完全可以在300公里處就探測到它,反之蘇27即使探測RCS爲5平方米的目標都要接近到150公里。所以殲10B或殲10C完全可以遠在對方發現自己之前就依靠霹靂15做到先下手鎖定勝局,局面自然一邊倒。

對F22級別隱形能力的對手,殲10C只能在100公里內發現目標,依靠APG77雷達,F22可在200公里以上探測到殲10C,並在180公里外以低截獲率模式發射AIM120D空空導彈,此時殲10C很難有太多機會捕獲對方導彈信號,只能通過規避儘可能自保。而且進入格鬥戰,F22憑藉世界第一的發動機和高度優化的氣動佈局,超音速機動性下的各類機動都優勢明顯,且過載能力同樣非殲10C能比。殲10C要想擊敗F22,必須依靠兩個前提:第一,在90-100公里使用具有強抗干擾能力、過載38G且衝刺速度超過4馬赫的霹靂12C中程空空導彈;第二,近距離格鬥時使用頭盔瞄具發射紅外線導的霹靂9C近距格鬥彈,當然,由於美軍具備能指示紅外線導彈頭的頭盔顯示系統,要想勝利並不容易。但藉助於預警機和地面反隱身雷達,考慮到中國空軍的國土/領海防禦任務,在適當情況下,反敗爲勝的幾率依舊不低。

此外,俄方認爲,即使是改進後的殲10C,比蘇35依舊有相當的差距,考慮到中國已購買了第一批蘇35,並可能和俄方展開新的空軍領域合作,所以俄媒無疑也希望給蘇35造勢,希望中國繼續購買。2016年開始的幾次空中軍演中,殲11B改進後依靠電子戰吊艙、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新型格鬥彈,徹底扭轉了此前被殲10系列壓制的結果。特別是自身重型戰鬥機的底子,滯空時間優勢巨大,加上持續高速下的機動性優勢,完全可以避開殲10系列引以爲傲的近距離格鬥,通過中距離一次次的攻擊,最終立於不敗之地。而俄軍也同樣瞭解重型戰機的這一優勢,甚至專門還研究出一套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齊射的方式,專門對付輕型戰機。所以,俄方對殲10C的高度評價,也可以理解爲對蘇35外銷的基礎奠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