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煩死特魯多了 但白人卻是這麼看(圖)


  8月間,土豆在蒙特利爾開始了繼任大位的第一集攻略。

  主打的政治信念,便是他一直奉如圭臬的“性別平等”;次之,輔以西方社會的政治王炸,“環境保護”;最後,以“明日經濟”的衆望所歸,煞尾收聲。原來百忙之中,他並未忘記加元和加國經濟,久候逆風翻盤。

  放眼望去,一排排紅色標牌後的人羣,一片叫好.....

  

  喪新聞傳開,華人瞬間炸了。

  微信羣、朋友圈和網絡裏,土豆麻辣登場,他被插着大麻王子、花襪子總理、戲劇老師、信託基金男孩等各種標牌,遭到裏裏外外的諷刺,指摘他誤事誤國的聲浪,實在配得成語“此起彼伏”。

  

  “一定要把他趕下臺”的金句,到處流行。華人的立場,幾乎從來沒有如此一致,真真“驚豔了時光。”

  置身華人圈,土豆就是人見人厭的存在。

  華哥華妹們,就等着明年選舉的那一刻,一齊對準他,可勁兒一推,讓他選相難看,讓他走進歷史煙塵的那一刻,超級喪、超級解氣。

  

  然並卵,華人畢竟是“少數民族”。在華人圈之外呢?8月份橫跨族羣的民調出爐,儘管自由黨已經麻麻地,但支持土豆的人還是賊多啊!這到底怎麼回事?

  沒有自由黨的蔭庇,土豆民調依然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土豆的升級打怪,當然繞不開“多數民族”-白人圈的先生小姐太太們,看看他們的回應如何?(引號內的文字)

  1. 對於加拿大(專題),什麼事情更重要?

  “很多白人,對土豆總理是支持的。你問爲什麼?”

  “你知道,大量白人磕藥。大麻、同性戀及相關的性和性別教育,也是白人長久以來的事,白人社區一直比較關心。而總理中,只有土豆最關注這個問題。”

  “關心的事情,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是不一樣的。”

  

  我反問:作爲一個國家的總理,難道他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嗎?比如說,經濟,市場,貿易,工作和高科技?

  “我們國家是發達國家、富裕國家,我們有足夠的食物,藥,和非常多的資源。可能發展中國家來的人,主要關注與食物相關的事情吧。”

  說我嘛?是提醒我們以前窮,養成窮爸爸思維嗎?坐井觀天,果然好玩。不知今夕是何年,找機會向他們灌輸灌輸什麼叫高鐵高音速飛機還有中國式高消費高幹待遇高幹病房,洗洗腦.....

  主要的對話者:白人女性,註冊護士,64年,本地生。她的老公,公立學校的老師,教歷史和數學。老公也是德語的行家裏手,可惜在公立學校沒派上用處。

  往前溯,她和老公的祖父母輩,均來自英格蘭。到了他們的父母輩,也還是藍領。從她記事起,很多藍領家庭,父親在工廠做,母親成全職家庭婦女。即使這樣的家庭生活,據她的記憶,她和同學們的pocket 裏,從來不缺零花錢。

  同樣來自工薪階層,另二位一男一女白人同事皆同意她的說法,他們周圍的人羣,大體從來不爲生活發愁,醫療又有國家保障;對以上所涉及的議題,基本持一致的看法。

  這些生活感受和文化背景,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社會問題的看法,不可能消弭於她們的政治興趣和選擇。

  那就再問問其他人吧...

  把大麻同性戀性教育等等問題,再加物價房價交通費漲聲不停中產階級不斷萎縮等等問題,一起請教我的的白人鄰居:政治人物應該側重那些議題,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那些方面?

  

  他同她們的回答,如出一轍。只是表達有所不同,把“發達國家的關心問題”換成“第一世界關心的問題,”“發展中國家關心的問題”換成“第三世界關心的問題”等等。

  又說我嗎??我不介意被認爲是帶有第三世界觀念的人。不用提醒,我永遠不會因爲移民(專題)身份的變換,忘卻我從那裏來。但是大哥,世界在變,加拿大GDP原來基本霸居世界第七位,現在呢?在第十位上已顯踉踉蹌蹌!

  “既然很多人在吸大麻,爲什麼不公開化呢? 公開化,便於管理。”儘管我反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大麻畢竟是毒品,公開化就是除罪化,對社會危害大。

  看來,基於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白人圈和華人圈關注重點確實不一樣,價值判斷也不一樣。

  2. 關於白人的一些價值觀與移民難民

  “各個社區,人羣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白人社區,我們比較關注自我決定,自我依靠。對於孩子,我們會給他們出一部分學費,也可能會幫他們付一些房貸的首付,但餘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事了,他們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的父母八十多了,我會去看他們,他們也會來看我,但是,我們不可能住在一起,不管房子有多大。住在一起,我們不舒服,他們也不舒服。我知道,這方面,其他社區可能做的更好些。”

  “一個社會,人們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人吸大麻,有人生病,有人是同性戀,有人是移民,有人是難民,人與人本質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應該寬容。尊重和寬容是我們的價值觀,杜魯多也是這樣的人。”

  

  “其實,加拿大的難民和移民,並不算多。多元文化主要是在多倫多等一些大城市,小鎮和鄉下全是白人。對移民和難民大家都應該寬容。”

  “當然,對難民檢查背景是必要的。”

  “現在多倫多三天兩頭有槍聲,很討厭,但不代表是難民造成的。”

  “你知道皮埃爾.杜魯多嗎?就是小杜魯多的父親。他在加拿大人心目中,份量特別不一樣。所以,杜魯多的姓,是自帶光環的。”

  “這就是小杜魯多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3. 自由黨的是是非非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資源富裕的國家,但是電費、水費實在太高了,簡直不可接受。我們的水、電費,是歐洲一些國家比如瑞士、德國等兩倍以上(是否確是這樣?我不瞭解),這是無法接受的。水電部門的負責人,都是自由黨的一些人脈,說不定哪一天,他們會被關進監獄。”

  “環境保護?難道我們不應該更關注?看看我們樓底下的那些汽車。在歐洲,他們是不被允許上路行駛的,因爲尾氣的排放標準,不符合歐洲要求。只有我們買歐洲的汽車,我們的汽車,在歐洲不被允許銷售。爲什麼我們不可以做的更好?”

  

  “保守黨上臺,會減少職位。九十年代,保守黨減少了不少病牀牀位,導致許多護士找不到工作。當時,我只好去美國得克薩斯州,在那裏找了份工作,做了四、五年才返回加拿大。自由黨?他們一般不會砍職位。”

  4. 土豆是一個好人

  一個愛爾蘭女同事說:“我的祖上來自愛爾蘭。十九世紀,因爲土豆大饑荒,大量愛爾蘭人逃難來到北美大陸,多倫多街頭的一些招聘廣告卻寫着‘不要愛爾蘭人’,‘愛爾蘭人與狗不得入內’”。 “一個社會,沒有寬容度是不行的。”

  “人,一般都會對他不熟悉的人與民族有排斥傾向,這是天性。”

  我插話說,我們中國人相反,對外族人、對外國人特別友好。把最好的禮貌、最好的善良留給外人,所以外國人到中國,都說中國人善良、好客,現在中國有許多黑人呢,已經樂不思蜀了。

  “十九世紀,你們中國人來到加拿大,修太平洋鐵路,乾的是最有生命危險的開山劈路,崇山峻嶺的石頭砸下來,死了大量中國人,非常慘。”

  “杜魯多總理,參加過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地同性戀遊行,也包過錫克教那種頭巾,也參加過中國人的舞龍”,一位女士即興抬起兩手,模擬舞龍,上下翻飛着。”“你們的節日叫什麼來着?”

  

  我們的節日? Spring Festival !

  “不是,Chinese New Year!杜魯多參加的是Chinese New Year的舞龍活動。

  “杜魯多特別重視加拿大尊重寬容平等的價值觀,關注同性戀,關注人道和人權,這沒錯。他是一個好人。”

  5. 土豆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

  當我就以下問題與他們展開探討,白人同事和鄰居也認爲,杜魯多作爲政治領袖,許多地方確實做的不夠好:

  IS的戰敗士兵,他讓這些人回來,相信他們能迷途知返;美國準備在美墨邊境修長城時,杜魯多卻忙着給全體墨西哥人免簽證;美國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的移民難民進行入境限制,杜魯多卻在推特公開表示加拿大歡迎您。

  

  特朗普(專題)給美國國家安全上緊閥門,而一境之隔的杜魯多卻反其道而行之,因此特朗普以鋼鋁爲祭,認定加拿大是美國的國家危險,看似荒謬,不暗合着一種現實的邏輯嗎?

  杜魯多以上行爲明顯是跟美國對着幹,他不知道嗎?在歐洲被難民問題搞得焦頭爛耳,幡然醒悟的時候,他卻渾然不覺,非得等到加拿大邊境失控,他的天靈蓋纔開一丁點兒竅,這是一個總理的高度嗎?作爲總理,要爲加拿大的國家利益負責,他做到了嗎?

  而這幾年,加國經濟差強人意,欲振乏力;而加幣一路下滑,跌跌不休;各種人羣爲大麻和性教育紛爭不休,社會撕裂;爲難民花大量公幣住酒店,引起數省爲安置問題向聯邦政府討價還價,引得民衆抗議聲不斷......

  “他是一個好人,卻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