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現實,惠民縣淄角鎮解放思想,創新政策措施,提升“雙招雙引”實效,探索推動新鄉賢返鄉的方法和路徑,發揮新鄉賢興淄會、商會、同心聯盟團隊等組織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示範帶頭作用,越來越多的新鄉賢飛回家鄉,如鴉反哺,越來越多的各界能人來到淄角,爲淄角鄉村振興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守強開闢藥食同源新天地,2018年成立了惠民縣遠志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計劃用兩年時間建成淄角鎮藥菜種植示範產業園,項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助推農村產業振興,佔地2000畝,建設1000畝中藥材生態種植園、精深加工2000平方米車間、藥膳和養生講堂中醫藥文化養生園180平方米、700畝藥菜旅遊體驗園,栽植200畝中藥材樹木,配套鵝卵石等健身休閒設施,購置中藥材、蔬菜精深加工及配套ETS微肥滴灌設備和“物聯網”技術及安全溯源系統等設備,建設“藥菜鮮喫”網上商城和實體店,以生態有機型的良種繁育及種植中藥材+蔬菜產業發展爲主題,建成集生態養生、中醫藥種植加工、菜菌種植加工和健康旅遊休閒爲一體的現代藥菜產業園。

大衆網·海報新聞惠民6月13日訊(記者 王君彩 孫凱)隨着時代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才、資金更多地流入城市,一些村莊老弱婦孺留守,鄉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農民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人”的問題成爲鄉村振興的瓶頸問題。面對現實,惠民縣淄角鎮解放思想,創新政策措施,提升“雙招雙引”實效,探索推動新鄉賢返鄉的方法和路徑,發揮新鄉賢興淄會、商會、同心聯盟團隊等組織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示範帶頭作用,越來越多的新鄉賢飛回家鄉,如鴉反哺,越來越多的各界能人來到淄角,爲淄角鄉村振興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6月的清晨,走進惠民縣淄角鎮淄角社區南街,活動廣場上一位老人正翻閱着一本圖文集《不忘歷史 開闢未來》,老人邊看邊興奮不已,他告訴記者,這本書讓他看到了淄角古老的傳說,想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艱苦,現在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這輩子都沒什麼遺憾了。

老人說的這本圖文集,是淄角鎮李向陽等幾位新鄉賢自發編印的,這本作品集有50頁,共十三個篇章,近200副圖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較系統的介紹了千年古鎮淄角的歷史沿革,人文風貌,文化遺產等,以文字、圖片等再現千年古鎮之風貌。這是千年古鎮淄角鎮的歷史文化淵源與發展軌跡的概述,資料翔實,脈絡清晰,有些資料首次披露,鮮爲人知,彌足珍貴。作品集從時段上可分爲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現代文化,着重展現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全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敵人殊死搏鬥的沙窩戰鬥,踊躍參軍支前,安置轉移軍民等事蹟,充分展示了“不屈不撓 艱苦奮鬥 顧全大局 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這本圖文集是一本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助推鄉村振興的好教材,爲淄角鎮紅色革命紀念館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圖文集的誕生便是淄角鎮解放思想提升“雙招雙引”實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淄角鎮完善機制,統籌推進“雙招雙引”工作,黨政一把手多次外出招商引智,並通過新鄉賢沙龍活動,定期問策“新鄉賢”,合力搶引項目;出臺了淄角鎮“雙招雙引”有關政策,聘用了14名“招商大使”,共收集有用信息11條,建立“雙招雙引”項目庫,確保專班、部門實現信息共享、跟蹤服務,加強培訓指導,實行“項目落地”專班全程代辦制度,補人才、服務短板。堅持招商優商並重,全力服務山東魯氏茶品深加工、藍富金屬、冠森木業3個新開工項目,禽樂智能種養、美孚德甜玉米罐頭2個續改建項目,英睿包裝材料、德鵬網業等新投產項目,讓項目留得住、長得大。力爭年內再引進過億元項目1個,過5000萬元項目2-3個。目前,興淄會、商會等組織作用發揮明顯,“雙招雙引”已初見成效;吸引了更多的離退休老幹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來到淄角投身鄉村振興建設。

爲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弘揚古鎮數千年曆史文化,搶救挖掘遺散的文化遺產,新鄉賢李向陽情繫家鄉,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編制出版了第一部書寫淄角鎮歷史的書--《青龍鎮史話》,用十多萬字記錄了古鎮淄角的點滴史料。2018年,李老與馬明森、張同勇、韓強、韓增嶺等,籌備編制第二部淄角鎮歷史文化圖文集,經過無數次走村入戶,實地勘察,找當地老人瞭解淄角歷史,探尋古蹟、傳說,李向陽不畏古稀之年,較短時間內策劃出方案,撰好文字稿。王翠翠熱情打印文稿,讓部分古今文明躍然紙上,新鄉賢興淄會的鄉賢們、商會的會員們紛紛出人出力出錢,讓兩部優秀作品順利面世。

同時,李向陽、韓長勝、於學良、凌和木、馬明森等人也致力於道德建設,春節期間,他們每人捐出1千元錢慰問敬老院老人,會長張風秀、副會長隋強、胡令喜等每年都爲弱勢羣體捐款捐物,彰顯了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還有很多新鄉賢、商會企業家致力於公益事業,李興華捐款2萬元贊助了中小學體育事業,左修亮投資1萬元助力教育文化發展,爲學生送來文明的智慧和種子。

張風秀、魯守強、孔凡良、李加寶、曹明新、高強、孫波等衆鄉賢,與鎮商會會員劉登春、劉洪明、俎承祿、孫波、耿文剛等爲淄角經濟發展、扶貧攻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風秀創辦的禽樂養殖場,搶抓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歷史機遇,先行成爲新舊動能轉換樣板項目和鄉村振興鄉賢返鄉創業示範項目,凸顯了四大新業態:一是集約化。2.4畝土地籠養10萬隻雞,等同於傳統養殖100畝,土地利用率提高42倍。二是智能化。雞舍採用全封閉、遠程集送一體化飼養模式,10萬隻雞需1臺機器人+2名工人,完成32名人工的勞動量。三是技術化。養殖將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技術與畜牧業跨界融合,合理應用分子育種、生物疫苗、微生物發酵、微生態應用等生物技術,應用國內頂尖設備,實現綠色餵養。四是環保化。糞便通過智能好氧發酵一體化成套設備,進行有機質分解腐熟,轉化爲有機肥,實現糞便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在解決部分人員的就業的同時,可向附近種植戶提供優質有機肥15000噸,可就近消化附近種植戶玉米10000噸,爲附近農民提供了方便,更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銷路難題。企業機械產品全部是自主設計研發、自己生產的,實現了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標準,高度詮釋了養殖業的新舊動能轉換,智能化、集約化、環保化樹起了我市、甚至是我省養殖行業的標杆。

魯守強開闢藥食同源新天地,2018年成立了惠民縣遠志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計劃用兩年時間建成淄角鎮藥菜種植示範產業園,項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助推農村產業振興,佔地2000畝,建設1000畝中藥材生態種植園、精深加工2000平方米車間、藥膳和養生講堂中醫藥文化養生園180平方米、700畝藥菜旅遊體驗園,栽植200畝中藥材樹木,配套鵝卵石等健身休閒設施,購置中藥材、蔬菜精深加工及配套ETS微肥滴灌設備和“物聯網”技術及安全溯源系統等設備,建設“藥菜鮮喫”網上商城和實體店,以生態有機型的良種繁育及種植中藥材+蔬菜產業發展爲主題,建成集生態養生、中醫藥種植加工、菜菌種植加工和健康旅遊休閒爲一體的現代藥菜產業園。目前,該項目不止給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還把技術無償傳授給了人們。在他的幫助、帶動下,光他們村就有近30戶村民種了藥菜,成爲富農強村的一大助力。俎承祿的英睿包裝也是一個引領型項目,投資密度高(投資密度平均每畝250萬元以上),生產過程環保(不產生廢水和污水,少許廢氣經處理達標排放),產品可回收循環利用。劉登春的和美食品美神養殖基地,打破了傳統地面養鴨模式,真正實現“趕鴨子上架”了,對土壤沒有了污染,鴨糞通過沼氣應用工程處理,變廢爲寶,成爲燃料。

新鄉賢協會會長、商會副會長張風秀說,淄角鎮新鄉賢協會、商會等同心聯盟團隊將切實履行職責,團結帶領社會各界人士將淄角發展的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讓淄角發展更有活力,讓我們這支人才隊伍成爲鎮黨委、政府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與黨委、政府攜手並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在新起點上實現淄角富民強鎮新發展貢獻力量!

很多各界人才的名字無法一一贅述,但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在淄角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助力淄角鎮現代農業發展特色初現,優質蔬菜、精品苗木、中藥材種植有規模、有品質。他們讓淄角的發展目標清晰可圖。目前全鎮城鎮建設總規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全域土地整治振興規劃初稿已經成型。下一步要通過3-5年的建設,建設一個現代田園、生態宜居、健康美麗的新淄角,打造“中國食養第一鎮”,構建“一心、兩帶、四區、多點”新格局(一心中心城鎮,通過合村並居構建一個萬人新型社區,打造好南北兩大工業園區,沿土馬河、徒駭河打造兩條旅遊觀光帶,建設優質蔬菜、精品苗木、特色藥材、健康菌類四大特此農業種植示範區,建設多個居民聚居點)。

如今的淄角,還在尋找各個領域的人才,期待着更多在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有影響、有貢獻、有成就的能人關注淄角。淄角雙招雙引故事將一直講下去,讓每位爲淄角建設出力的人才成爲淄角的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