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薦讀 :張愛玲

《天才夢》 | 第 37 期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作家

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在傳奇裏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面尋找傳奇。

▎編輯手記

1943年4月,23歲的張愛玲在《紫羅蘭》雜誌上公開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後,很快在當時的文壇走紅。之後的短短兩年間,張愛玲幾乎把她一生中最有名的十餘部中、短篇小說都發表了,如《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金鎖記》等。

1944年8月,她的小說集《傳奇》出版,就像一個預兆。此後七十餘年,其天才的創作和富有傳奇色彩的生平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談到張愛玲,總有個約定俗成的印象:這是一位傳奇作家。

23年前的今天,張愛玲在洛杉磯一所公寓裏悄然離世。她“傳奇”的一生結束了,但“張愛玲”這個名字卻永遠留在了讀者心裏。今晚,我們共讀一篇她早期的散文作品《天才夢》,一睹20歲的天才少女所保有的沉着與冷靜。

點擊收聽

天才夢

作者:張愛玲

爲你朗讀:齊溪 | 演員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爲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爲神童。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着他的淚珠滾下來。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遇到筆劃複雜的字,我常常跑去問廚子怎樣寫。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失戀自殺的女郎。我母親批評說:如果她要自殺,她決不會從上海乘火車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爲西湖詩意的背景。終於固執地保存了這一點。

我僅有的課外讀物是《西遊記》與少量的童話,但我的思想並不爲它們所束縛。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題名《快樂村》。快樂村人是一好戰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國皇帝特許,免徵賦稅,並予自治權。所以快樂村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大家庭,自耕自織,保存着部落時代的活潑文化。

我特地將半打練習簿縫在一起,預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對這偉大的題材失去了興趣。現在我仍舊保存着我所繪的插畫多幀,介紹這種理想社會的服務,建築,室內裝修,包括圖書館,“演武廳”,巧克力店,屋頂花園。公共餐室是荷花池裏一座涼亭。我不記得那裏有沒有電影院與社會主義——雖然缺少這兩樣文明產物,他們似乎也過得很好。

九歲時,我躊躇着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後,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裏演奏。對於色彩,音符,字眼,我極爲敏感。當我彈奏鋼琴時,我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豔的衣帽攜手舞蹈。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如“珠灰”、“黃昏”、“婉妙”,“splendour”,“melanchol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現在,我仍然愛看《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爲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在學校裏我得到自由發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堅強,直到我十六歲時,我母親從法國回來,將她睽違多年的女兒研究了一下。

“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她告訴我,“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着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我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教我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裏住了兩年,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我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里,我等於一個廢物。

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我的兩年計劃是一個失敗的試驗。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親的沉痛警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喫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選自《張愛玲作品精選套裝》,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朗讀者根據個人習慣略有改動

- 留言:你眼裏的張愛玲 -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名門出身、天才作家、傳奇人生,是張愛玲留給世人的畫像。

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爲李鴻章長女。父親廷重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是赴歐遊學的新女性。張愛玲自小到大都在寫她的高門巨宅三歲背唐詩,七歲寫小說,這樣的她被視爲天才也不足爲怪。

一如熟悉她的出身,讀者們更熟悉張愛玲的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呀!”《天才夢》發表後不久,爲了“趁早出名”,張愛玲四處自薦,兩年間發表近20篇作品,一時在上海名聲大噪,少女的天才夢自此不再是夢

很多人對“出名要趁早”懷有偏見,以爲張愛玲重名利。但在這句話背後,有張愛玲的坎坷成長作底色。出身名門卻並未有“千金”待遇,父母離異,繼母“虐”待,父親關其禁閉,張愛玲險些年少喪命。而後“叛逃”父親的宅門,寄居母親那裏,卻又遭受嫌棄,母親視其爲負累。在港大讀書期間,母親不爲張愛玲提供學費和生活費,她只得忍受飢餓,依靠獎學金支撐學業。

人生種種,換作任何一人,也都會想盡快自立吧。由此,“出名要趁早”一來是爲了人格的獨立,不再受制於人;二來是爲了“痛快”的心情,張愛玲後來在給宋淇夫婦的信中也說到:

一九四三年《傳奇》出版——第一本書“快活得簡直可以飛上天”。《秧歌》永遠不能比——雖然當日出書易(沒有人寫,誰都能出),現在難。

宋以朗保留的張愛玲親筆信

從天才少女走向天才作家,對於張愛玲而言,似乎毫不費力。其天生的才華也爲她遇到第一份愛情作了渡橋——與胡蘭成結爲夫婦。只是日後沒有如二人所期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胡蘭成風流成性,張愛玲徹底失望後,便與其決絕作別。世人對這段錯愛感到惋惜,但張愛玲說:雖然當時我很痛苦,可是我一點不懊悔……只要我喜歡一個人,我永遠覺得他是好的。”愛上一人,懂我足矣。

一個人但凡才華出衆,便難遇知音,普通人怎能輕易理解她呢?“懂我”於張愛玲而言何其重要。移居美國後,她與年長自己30歲的小說家賴雅成婚,這段婚姻仍被世人所不解:爲什麼要嫁給一個不出名的糟老頭?張愛玲給宋淇夫婦的信中有答案:“這婚姻說不上明智,但充滿熱情。總之我很快樂和滿意。”那封信後也附有賴雅的信:

我只想向你們保證,與我一起她很安穩,永遠都會這樣美麗,開懷和睿智,這一切奇蹟的發生,並不因爲要互相遷就而改變。過去如是,今天亦然,直到永遠。

愛情之於張愛玲,並不是“蒼涼”的,世人看不清的東西,她比誰都懂得真切。

張愛玲與賴雅

賴雅去世後,張愛玲一直獨居,且極少與人來往。正如在《天才夢》中的敘述,她不太會打理生活,且始終沒學會。因而獨居時的她很樸素,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一次性的,隨用隨換,飲食也極不健康。

晚年爲了躲避蟲患,她不斷搬家,過着半流浪的生活。“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個張愛玲20歲時寫的比喻,半個世紀後竟在她身上活過來,夢魘成真,且困擾她直至離世

1995年秋天,她悄然離開人世,無人知曉。在她生命的盡頭,“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想必她是滿心歡悅的。

- 本期配樂 -

配樂剪輯自日本作曲家渡辺雄一的作品「夕暮れのソネット」,選自專輯「ピアノ・オマージュ」。

- 朗讀的人 -

齊溪

中國內地女演員,第四十九屆金馬獎最佳新人。代表作品:話劇《戀愛的犀牛》,電影《浮城謎事》《萬物生長》,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父親的身份》等。最近電影作品《八個女人一臺戲》《拓星者》《一意孤行》等即將上映。

用戶聲音投稿方式

通過「爲你讀詩」“聲音徵集”郵箱:

[email protected]

回聲電臺

——嘉賓與用戶共同參與的朗讀節目

1. 聲音徵集截止時間:每週四18:00前

2. 節目播出時間爲:

每週一 22:00(嘉賓節目)

每週六 22:00(用戶節目)

下期預告

列夫·托爾斯泰誕辰190週年紀念特別節目

溫馨提示

聲音徵集暫停一週,下期再會。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李亞律師 王維維律師

本公衆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道系「爲你讀詩」獨家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詩歌、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