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字的造字法到底本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殷商同时代留下的有关字义的直接可信解释,所有的解释都是后人对殷商甚至更早的造字之人的意思的猜测和揣摩,我知了哥觉得,有很多关于具体每个字造字法的说法都是缺乏有力根据的,有一些后人解释可信度不高。

有人认为,甲骨文的“中”像两边有飘扬的旌旗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并在圆点上加两点,表示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非军事地带。有人认为有的甲骨文“中”字省去字形下端的旗帜,像一杆旗插在城邑的核心地带。

(以上为甲骨文和金文“中”字例证)

据说,郭沫若这样解释:金文凡中央之中均作中,乃指事字,一竖之上下各作二旄或三旄而围其中部,意谓其所圈处,适当其中;伯仲之仲则作中,即射箭中的之中,一圈示的,一竖示矢,乃会意字。

(以上为“中”字金文例证)

甲骨文与金字的“中”字一脉相承,郭沫若解释金文,实际也就是在解释甲骨文。

《说文解字》解释:“中,内也。从口,Ⅰ,上下通。”显然,东汉的许慎并没有提到有关旗的象形的说明。

甲骨文“中”字一竖的四条飘带的确有点像旄旗。

有人说,以前的氏族以旄旗作号召,越靠近旄旗中间的人地位越高,越显贵,越尊贵,居于旄旗下是最中央,这个方位最正中。

我知了哥觉得这种解释更讲得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