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RA出新品SIF這事,我不是第一個知道的,有兩個粉絲先我一步拿到,其中一個還在微博催我更新測評。

那今晚,就抓緊寫完……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包裝盒上的圖案很有美術氛圍,畫畫多年的我表示:我很喜歡!

再就是,獨特的六邊形設計也給人強烈的“禮物感”,送人確實比較合適。

其實SEED(299元)也是如此,只不過SEED的包裝盒顏色特深,不夠“明媚”,而SIF就明快的多。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SIF——我也不知啥意思。反正很文藝就是了。等有空,我再查查它的典故。

作爲第一款動圈耳機,KINERA還是很重視的(窮廠生存確實不容易),據悉研發部從德國引進了一種比較獨特的複合高分子振膜,具體特性我就不說了,我也不懂。

以聽感判斷,SIF這個動圈單元最好是來一輪“煲機”,且30小時起步,這會讓它的層次感、線條流暢性得以強化。爲何這麼說,因爲初聽時,SIF的三頻是有點“亂遭”的——互相糾纏。

當時想着,這廠子要涼了。因爲他們確實是隨時準備“涼”。

不過,在煲機後,我被打臉了。首先,最最牛逼的是極高頻好迷人(400元以內的塞子裏,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可以談極高頻的),然後,低頻好厚實(但還需要進一步煲機),人聲自然也較突出,流行、古典均能駕馭。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背面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參數如上:阻抗32歐,110±2dB靈敏度。很好推。MMCX結構可換線設計。

話說,一看到MMCX,我就感到“大廠”來了。因爲目前絕大多數國內廠商都在使用保守卻也保險的雙針插(0.78mm)設計。只有少數實力極雄厚的,比如達音科、索尼、舒爾、拜亞等才玩得起MMCX。我也不知自己這種感覺是不是對,但MMCX在我心裏確實更有分量。

有趣的是,SIF的價格也就200多……,能提供MMCX換線接口,還是挺有種的。彰顯了一種錯位的高級(性價比這次被用爛了,我換換)。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目前流行這種包裝方式。收納盒裏面就是耳塞了。發燒友都愛這種。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左邊網兜,裏面是一些白色耳套,右邊是耳塞。耳塞外殼可能不是金屬的,不過質感還是很讚的,有時會讓人產生“白色鋼琴烤漆”的幻覺。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上面的Logo不再是自家圈鐵耳塞SEED那種金色,而是匹配白色的“銀”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通過變換角度,這logo(像是浮雕設計)也會有一定的變化。

放在耳朵上,會有非常棒的修飾性,說白了,就是“裝逼神器”,它那白色鎖鏈線、白色“鋼琴烤漆”大個頭光滑腔體都在強化你的時尚感。

上一個讓我愛上的白色耳塞是索尼MDR-NC33(好像是這個型號),帶上去,感覺自己特帥。

再往前是蘋果小白(算不上帥,就是稍微潮一些)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視覺觀感上,黑金拼色的SEED好像更顯高貴。

但白銀撞色的SIF更適合這個夏季,你會發現它有一絲清爽、一絲科幻。

線的手感和光澤都很好,在編織型耳機線中,似乎是更好一級的水平,尤其是彈性很足,這很有安全感,爲啥說安全感,懂的人自然懂。

佩戴、隔音、舒適性、聽診器效應幾乎和SEED一樣,都是“”級。不再贅述。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易推性:大多時間是搭配IPhone XR聽,夠響的了。和InTime sora幾乎一個水平。都是對手機很友好的塞子。

煲機:這個開聲不大好聽,和TFZ、OSTRY、SONY那些千元內的塞子不一樣,可能你需要“刻意”的連在某個可以長久發聲的設備上,來個儀式上的“煲機”。我個人感覺,它在30小時後已經有變化。100小時的話,估計會更動人。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也接了下手頭的千元級國磚,山靈M2X,聲音會更有力道,純淨感也進一步增強。

對比InTime sora,兩者聲音各有特點,相似之處是,這倆都在低音上有所發力,其實都有些偏多,不過sora更多,另外,sora的陶瓷單元讓音色更偏“冷硬”,即“密度”和“銳度”較強,這樣的話,它即便是低頻兇悍,但整體仍是“冷聲”向,這和TFZ T2那種“冷聲”卻均衡的塞子又有區別。好有趣。

我手裏這個InTime sora買了好久好久了,炭黑版,它給我的總體感受是清晰且有力量,小遺憾是不優雅,缺乏延伸,略中性,氣氛“莽撞”和“壓抑”。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KINERA SIF對比InTime,高頻瞬態、分離、延伸,以及聲音柔和度(優質動圈所特有)都有進一步增強,即便在IPhone XR上也能察覺,整體上,它像是飛利浦S2強化了中、低頻的版本。好吧,勉強就是這個大概感覺。

不得不說,相比S2和intime sora,SIF的人聲更爲自然,順耳。

而在加持AUNE X1S 2020款耳放後,這SIF簡直有些顛覆我的聽音觀,也許是這振膜的潛力太大,它的橫向、縱向聲場得以大幅提升,這使得原本就高頻出彩的聲音更具魅力。

相對的,雅馬哈EPH-200那較小的聲場,不夠舒展的中頻真是有些………………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這幾天其實也在給雅馬哈EPH-200煲機,其實目前還不好下結論。

不過SIF面對這個1500元日本頂級樂器製造商出品的旗艦入耳時,氛圍、解析上是沒有顯出落差,而是“時有勝出”,聽感是大幅勝出

倒閉廠家死前最後掙扎:擊敗日系旗艦?250元內“動圈之王”誕生

測試的文件均是索尼公司內部的試音曲,都DSD格式,包括電影原聲(哥斯拉來襲)、交響樂、搖滾、流行人聲、爵士等等,分離度、定位上,中頻、高頻的自然度、分離度都沒得挑,已經非常乾淨且飽滿了,一般飽滿後,容易粘稠,進而層次不好,但SIF是可以在飽滿的基礎上做到夠乾淨的中高頻和極高頻。這是它比較超我預期的點。

不過,也許是低頻欠缺更久的煲機?KINERA SIF在某些低頻樂器較多的音樂下,或是在推力相對國磚不夠好的IPHONE XR下,會有下盤不夠精準的小問題。

總之,這塞子聲音既不像InTime那般厚中偏冷,也不像雅馬哈那般拘謹。它潛力巨大,金字塔形調音的基礎上,強化了高頻和極高頻表現力,樂器泛音抓耳!且並非血色圍城KC06A那般對樂器高頻泛音區予以瞬態上的“誇張”(突兀不自然)式強化,這在眼下200到250元之間的動圈耳機中實在少見,也因此極可能是個王者。

適合什麼曲風呢?我聽了一圈(各類曲風)下來,可能沒有它不適合的。

SIF是個非常適合靜下來“浸入音樂”的塞子,它有着媲美監聽耳機的中高頻分離度,且中、高頻都更加柔美(精細的華麗感,特別的美好),只是中低頻段或需更久一些的煲機(對發燒友)。

————————————————————————

感謝閱讀,多多點贊!!點讚的都是爺爺。打賞的,我在後臺都有記錄ID,未來有機會,我會主動送你個耳機(打賞多的絕對會),之前已經有一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