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良不過是推脫而已,沒想到劉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當回事,由此便認定劉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動搖。而劉邦一個寫過《大風歌》的霸氣帝王,寫出了那麼一首自輕自賤的詩,也不過是他推脫責任,找的一個藉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劉邦一生寫過兩首詩。

準確地說,也不叫寫詩,而是寫歌詞。在當時的楚地,流行一種楚歌。只要有調子,誰都可以編一些詞填上去。只要是生活在吳楚一代的人,似乎都會唱。而且這種楚歌很有代入感,當年韓信就用一招“四面楚歌”,讓項羽的十萬大軍潰不成軍,項羽也因此走到了絕境。

劉邦顯然也很會唱這樣的楚歌。他一生寫了兩首詩(或者說兩首歌詞,我們姑且把它們都稱爲詩,下同),不過,我們今天讀這兩首詩的時候,卻感覺劉邦寫的這兩首詩,畫風完全不一樣,完全不像是一個人寫的。爲什麼這麼說呢?

劉邦寫出霸氣的《大風歌》,爲何寫給戚夫人的詩,卻那麼軟弱

(劉邦劇照)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寫的第一首詩《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慷慨悲涼。尤其是最後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達了劉邦心中的落寞和悲哀。他雖然是帝王,他雖然能夠雄視天下,一統海內。但是到了最後,卻是所有的人都想反叛他。先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接着是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相陳豨。後來又是淮南王英布。雖然他率軍平定了英布之亂,但是,他本人也被英布射了一箭。然而這還沒完,北方的匈奴又虎視眈眈,他重新封的燕王盧綰,本來是他最好的兄弟,似乎又有背叛他的風言風語。

早年的劉邦,朋友滿天下。現在卻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人和他說說心裏話。

不過,劉邦心中雖然悲涼,但是,悲涼並不是主調,慷慨纔是這首詩的主調。“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這種威服天下,一掃六和,捨我其誰的氣勢和霸氣,滿滿的都是驕傲,都是狂放。

這是一種帝王的霸氣,一種想要你今天死你絕不可能活到明天的霸氣。

但是,在劉邦寫的另一首詩裏,我們讀到的卻是另外的東西。這首詩是劉邦寫給戚夫人的:“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劉邦寫出霸氣的《大風歌》,爲何寫給戚夫人的詩,卻那麼軟弱

(戚夫人劇照)

當時劉邦爲了戚夫人,準備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爲太子。然而,劉邦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周昌這些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呂后最後去求已經歸隱的張良想辦法,張良對呂后說,你把商山四皓請出來,給劉盈站臺吧。於是,呂后花重金請出了商山四皓。當劉邦看見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後的時候,於是認爲劉盈羽翼已豐,不可動搖。

回去以後,劉邦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戚夫人,還對戚夫人說,你給我跳個舞,我給你唱首歌吧。在戚夫人絕望含淚跳舞的情況下,劉邦唱了這首歌。也可以說,寫了這首詩。

在這首詩裏,劉邦滿滿都是灰心喪氣,意氣消沉。他認爲劉盈是鴻鵠,已經羽翼豐滿,高飛而去,橫絕四海。而自己手中只有短箭,就算是想要劉盈射下來,也是辦不到的。

如果我們不明白劉邦和劉盈的關係,我們可能真的會和戚夫人一樣,陪劉邦傷心落淚。但是我們知道劉邦和劉盈的關係,我們知道劉邦的能力,他想要換太子,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而已。雖然有周昌等人反對,雖然樊噲等人肯定也會反對,雖然呂后更不同意。但是,韓信、臧荼、韓王信、彭越、英布、陳豨等等這些一世梟雄劉邦都不放在眼裏,周昌、樊噲、呂后又算得了什麼?

劉邦寫出霸氣的《大風歌》,爲何寫給戚夫人的詩,卻那麼軟弱

(呂后劇照)

周昌連話都說不利落。劉邦敢跑過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周昌反對又怎樣?

​劉邦派樊噲去打盧綰,樊噲不動身,劉邦還不就毫不講情面地讓陳平、周勃去殺他。如果當時劉邦不是行將就木,樊噲肯定就被殺了。

至於呂后,她連大聲對劉邦說一句話都不敢。當週昌反對劉邦廢太子後,她作爲一個國母,竟然趕緊跑去跪謝在周昌面前,可見她的無助。要救劉盈,她還只能去求張良出主意。我估計她當時可能並不是去求張良出主意,而是求張良救劉盈。但是張良知道他去對劉邦說也沒用,同時,也不想再招惹紅塵之事,才讓她去請商山四皓的。

張良不過是推脫而已,沒想到劉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當回事,由此便認定劉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動搖。

劉邦真的把商山四皓很當回事嗎?商山四皓無權無勢,不過是四個隱居的老頭罷了,也談不上有什麼德行。而且劉邦心狠手辣,從來沒認爲老人家很重要,他怎麼會把商山四皓當回事呢?

顯然,或許劉邦壓根就沒想過要換太子,商山四皓只不過是劉邦推脫戚夫人的一個藉口而已。

而劉邦一個寫過《大風歌》的霸氣帝王,寫出了那麼一首自輕自賤的詩,也不過是他推脫責任,找的一個藉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