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島第一原發"封堆"之後,儘管該堆溢出的放射性物質依舊在對全世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不過好歹日本的核事故是暫時淡出了大衆視線。

但就在近日,位於日本首都圈西北部的茨城縣東海村"國立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卻再度發生核燃料泄漏事件,再度將外界目光聚焦到搖搖欲墜的日本核工業上:如此"狀態頻發"的日本核工業,是否真能當成解決日本能源問題的"金鑰匙"?

日本最荒唐的核事故:居然用不鏽鋼桶裝核燃料 瞬間爆發核反應

圖爲茨城縣東海村日本國立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外景。

截至目前,日本核能開發研究機構(JAEA)尚沒有公佈具體的人員傷亡情況,但事故經過還是非常清晰的:泄漏發生在覈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的鈈燃料二次研發室,在工作人員爲兩個鈈和鈾容器更換橡膠口蓋時,監控輻射強度的設備發出了警報。

而從"鈈燃料二次研發"和同時使用鈾和鈈的諸多細節來看,本次事故涉及到的是MOX燃料棒的研發鏈,而核燃料的研發和製造也是日本核事故的高發地帶,甚至可以說是福島核事故之前日本核事故的"代言詞"。

日本最荒唐的核事故:居然用不鏽鋼桶裝核燃料 瞬間爆發核反應

圖爲豎起廣告牌,激烈反對當地核能產業的東海村民衆。

事實上,在福島核事故之前最廣爲人知的日本核事故,同樣也發生在茨城縣東海村。確切地說,那次事故的發生地,也就是住友金屬礦山公司的核燃料工廠,和本次事故發生地國立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實際上相隔不遠。

至於那起發生在1999年的事故來龍去脈,現在外界已經十分清楚了:生產重鈾酸銨的工人疏忽錯記了硝酸鈾溶液的量,導致容器內的鈾物料重量超過了臨界線,繼而導致無防護的容器內發生鏈式反應。

日本最荒唐的核事故:居然用不鏽鋼桶裝核燃料 瞬間爆發核反應

圖爲住友金屬礦山公司(JCO)事故的第一受害者大內久在覈泄漏26天后的慘狀。

儘管輻射強度最強烈的X射線沒有對周邊居民產生影響,但當時在容器旁作業的工人就倒了大黴:X射線並沒有讓他們當場喪命,但在一瞬間就打散了他們體內細胞的大部分染色體。而在失去了新陳代謝能力後,二人相繼在一年之內全身衰竭去世,過程已經無法用文字來形容。

日本最荒唐的核事故:居然用不鏽鋼桶裝核燃料 瞬間爆發核反應

圖爲尺寸嚴格確定,安全設施完備的鈾溶液容器。

而對外界和日本核工業來說,更恐怖的是事後調查出的事故原因:當時盛裝硝酸鈾的容器並非是日本科技廳嚴格規定的,尺寸明確的溶解容器,而是一個普通的不鏽鋼桶。

很明顯,不鏽鋼桶並不能阻止臨界事故的發生,更不能用於預防鈾質量過大的臨界事故。而工人也沒把不鏽鋼桶當回事,直接往桶內灌裝了多達16.6千克的鈾。而對比之下,日本的核工業標準認定單個容器內的鈾質量不得超過2.4千克,而國際上公認的鈾最小臨界質量爲5.5千克,無論哪個標準都是"成倍超標"。

日本最荒唐的核事故:居然用不鏽鋼桶裝核燃料 瞬間爆發核反應

圖爲戒備森嚴,程序複雜的PANTEX核武器工廠。

和1999住友金屬礦山核泄漏事故的"管理混亂,標準模糊,安全思想渙散"一樣,本次同樣發生在茨城縣東海村的核事故很可能是日常管理上出了疏忽,並最終導致容器密封出了問題。

而接二連三的事故,則足以說明日本核工業即便要維持現在的規模,也必須從頭開始反省整改,否則福島事故還將再次重演;而至於坊間常年熱炒的"日本核武器",這種製造難度十倍於核燃料棒,對管理和技術水平均要求極高的物件註定和現在的日本無緣——不是想不想的問題,就是壓根做不到。(利刃/T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