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在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的我軍首支空中突擊旅,已經組建一年了。在反映該旅成立一週年的軍事報道節目中,這支由原54集團軍陸航某旅和步兵某師所屬“鋼刀團”等部隊合編而來的新質作戰力量,展示了這一年來其組訓成果。

  和朱日和閱兵中該部以全員國產直升機的形象亮相不同,在演練中搭載突擊步兵的主力是引進的“河馬”系列而非直-8。作爲我軍較早使用該系列機型的用戶,該旅對米-17系列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十分了解,比如這次就曝光了適合在面對敵火力時強行突擊的“小速度掠地跳下機降”戰法。

爲了充實革命隊伍,還從兄弟部隊把最老的米-17弄回來了爲了充實革命隊伍,還從兄弟部隊把最老的米-17弄回來了

  相比直-8系列,除了老生常談的機艙空間問題之外,米-17系列更好的重載低空操縱性,也讓它們在經常需要在“樹梢高度”滲透的空中突擊部隊遊刃有餘。當然根據咱在閻良的體驗,真要實現隱蔽突防,那還得等換上直-20才更靠譜。

  俗話說得好,無貓不成新,也就是沒有“山貓”你就不好意思說你是新質作戰力量,空突旅自然也少不了“山貓”。不過在這次演練中,“山貓”是作爲一個純運輸平臺,沒有架設諸如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等支援裝備用於伴隨突擊。

  之後在奪控機場的演練中,空中待命的米-17在艙內架設機槍對機降部隊進行了火力支援。這本來也沒啥,空突旅的空中支援並非什麼時候都得靠武裝直升機,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比如敵我交戰距離)選擇精度和散佈更好的武器很正常,然而這個機槍啊。。。。。。怎麼看着和機降下去的兄弟們大差不差呢?

  人家也不是沒有重機槍啊!

  相比在直-8G的艙門架12.7mm重機槍的新疆軍區陸航旅(下),83集團軍空突旅(上)架的95班機明顯“武德”不足

  總體來說,這一年來空突旅已經逐漸能夠針對未來主要作戰環境進行實戰化訓練,主要技能越來越紮實,“花活”也越來越多。但從裝備到細節上,不要說是跟強敵的空中突擊師PK,即使和俄軍的空中突擊作戰體系相比,我軍的不足之處也很多。

  河馬依舊騷~

  目前,我軍正在適合直升機使用的西部地區,組建更多的空中突擊旅,而由於米-17系列平臺已經停止引進,再靠裝備調整的方式讓新陸航旅靠“河馬”打天下不僅不現實,也不利於讓部隊樹立對國產裝備的信心。從長遠角度來說,部隊還是需要更多的直-8G(包括未來的直-8寬體型),並在不斷使用中促進平臺的改進,在直-20大量服役前填補戰鬥力的空缺。

  最後還是想說,作爲陸航部隊調整轉型的先鋒,空中突擊旅的空勤人員啥時候能把這身實在跟步兵兄弟們“協同”不來的衣服給換了呢。。。。。。

  美軍101空中突擊師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飛行員,注意其不僅裝具迷彩和地面人員一致,座椅側後還有一支M4卡賓槍。(作者署名:揚基幀察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