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建築攝影師仍在爭論,是否該改用數碼相機,還是仍舊選擇傳統膠片機型。事實上,現在的數碼技術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數碼相機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爲了清楚地展示出數碼與膠片的時代興衰,我們製作了下面這個時間表,並記錄下一些在攝影歷史上最重要的片段。

1826 - NicePhore Niepce拍攝了歷史上第一張照片。儘管同一時期可能還有其他人也拍了照片,但Niepce在自己家中拍攝的窗外風景是有記錄的最早的照片。他使用一塊塗有瀝青的金屬板進行曝光,時間長達8小時。

1839 - William Fox Talbot發明了正/負片工藝,他稱其爲“光的繪畫過程”。一年之後他改進了工藝流程,並將其命名爲“光力攝影法”(calotype)。這一發明影響至今。

1854 - André-Adolphe-Eugène Disdéri因發明了carte de visite(法文“名片”)而聞名。Disdéri的搖轉相機可以在一張底片上重複曝光8次。

1861 - 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James Clerk Maxwell拍攝了第一張彩色照片。他使用紅、黃、藍三種濾鏡分別拍攝,然後將三張照片合成爲一張彩色照片。

1868 - 法國的Louis Arthur Ducos du Hauron成爲彩色攝影領域的先驅。使用加色(紅、綠、藍)和減色(青、品、黃)法,他使彩色攝影成爲了一種藝術形式。Hauron獲得了多項專利,他最知名也是最早的一張法國南部的風光人像照片,就是使用減色法在1877年拍攝的。

1887 - 物理學家和發明家Gabriel Jonas Lippmann因利用干涉現象在攝影基片上重現了色彩而獲得1908年諾貝爾獎。這後來成爲了著名的力波曼光譜感光板。

1888 - 柯達第一臺盒式相機問世,將攝影帶給了大衆市場。當拍攝了100張照片之後,用戶可以將相機寄回柯達公司,以10美元的價格沖印照片。

1900 - 柯達的盒式相機進一步將廉價攝影普及給普通大衆,世界進入隨心拍攝的時代。這種紙板做的相機能提供簡單的控制功能,而僅僅標價1美元。

1902 - Arthur Korn發明了實用的電傳照片技術,意味着可以用電線來傳送照片了。這種技術很快在歐洲得到應用,1910年開始在本地傳送照片,到1922年則建立起了洲際傳送線路。

1923 - Doc Harold Edgerton發明了氙氣閃光燈泡,成爲閃光燈攝影的先驅。這一進步爲人像攝影鋪平了道路。

1936 - 世界上第一臺單反相機問世。這臺35mm單反相機名叫Ihagee Kine-Exakta,德國製造。

1948 - 寶麗來公司創始人Edwin Land在這一年發明了立即成像相機。這臺設備成了寶麗來公司之後幾十年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1959 - 此時的AGFA(愛克發)正在緊跟柯達成爲攝影界的領先者,他們推出了第一臺全自動相機Optima。

1972 - 數碼相機的崛起實際上比很多人想象得更早。德克薩斯州的儀器工程師Texas Willis Adcock,設計了一臺不用膠片的相機,並在1972年申請了專利。

1973 - Faurchild Semiconductor推動了數碼影像的發展,在Texas Digital之前推出了第一個智能環路系統。

1975 - Steven Sasson推出第一臺使用CCD傳感器的數碼相機。這臺創新的設備可以拍攝黑白照片,擁有1萬像素分辨率。這臺相機拍攝的第一張照片用了23秒。

1981 - 索尼推出第一臺商業化的數碼相機Mavica。儘管在攝影行業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但它實際上是一臺數碼攝像機。

1986 - 攝影行業的領導者柯達公司,推出第一款百萬像素傳感器,具有140萬個像素點。1991年,柯達推出第一個面向攝影記者的專業數碼相機系統(DCS)。

1994 - 在此之前,只有少數人能享受到數碼技術的樂趣。1994年2月,蘋果公司推出了QuickTake 100相機,一款面向普通大衆的數碼相機,並可與家庭電腦一起工作。其他廠商迅速跟進,比如柯達DC40、卡西歐QV-11和索尼Cyber-Shot。

2006 - 數碼攝影的穩定發展將膠片相機擠到了邊緣,寶麗來公司宣佈其立即成像膠片產品將全線停產。

2010 - 數碼相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擁有更先進的功能、更好的畫質及更大的存儲空間。與此同時,照片打印也變得更加快速和便宜,並減少了浪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