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發商內蒙古宏揚昌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對外售房同時,還把房屋同時抵賬給了施工方和物業,導致小區B16號樓的多套房子被一房多賣,涉及購房者200餘人。開發商達昕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高斌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因爲公司出納夥同股東之一趙寶私下把70餘套房子賣給光漢。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6月13日電 題:呼和浩特一房多賣現象頻出買房爲何成高風險投資?

作者 奧藍 胡永鳳

近年來,國內城鎮樓市火爆,市場價格變動頻繁,房地產買賣糾紛也隨之而來,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也是如此。

中新網記者經不完全梳理發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自2014年房價開始出現大幅上漲以來,被爆出多起商鋪、住宅一房二賣,甚至多賣的消息。

2014年底,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業豐商業廣場有22家商鋪被爆出一房多賣。媒體介入後,開發商內部出現兩種不同聲音。開發商內蒙古京義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法人陳存義表示,項目投資人之一趙偉將部分房屋抵押給小額貸款公司,屬個人行爲;趙偉則表示都是誤會,不存在一房多賣的現象,他正在協調,不願多說。但不論如何,同一套商鋪出現在不同買方的購房合同中,房管所工作人明確表示有22家商鋪出現一房多賣。

2015年底,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天府家園的6戶居民在不知情情況下突然收到來自法院的執行公告,要求他們在公告發出次日起15日內搬出自己的家,逾期法院將強制執行,此前他們已在房子里居住了四五年。居民們在向法院瞭解後得知,他們於2010年全款購買的房產早在2007年就被開發商賣給了別人。

2016年4月,呼和浩特市昕泰大觀小區的居民向媒體反映,70餘位業主遭遇一房二賣。在呼和浩特市房管局備案的網籤合同中,這些業主購買房屋的買受人幾乎全爲光漢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開發商達昕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高斌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因爲公司出納夥同股東之一趙寶私下把70餘套房子賣給光漢。高斌多次強調,這是個人行爲。


呼和浩特一房多賣現象頻出 買房爲何成高風險投資?



2018年6月,有業主向內蒙古地方媒體尋求幫助,稱呼和浩特沁豐園小區存在一房二賣情況。據瞭解,該小區五證不全,共建有500餘套住宅,其中百餘套被一房二賣。有些涉事房屋有人居住,有些已經裝修無人居住,有些已經被鎖無法進入。開發商呼和浩特兆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法人範海利也因合同詐騙被公安機關帶走。

2018年10月,呼和浩特玉泉區塞外名苑小區被爆出一房多賣。據業主介紹,開發商表示部分房子在銷售同時頂賬給施工方,至少錯賣七八套。

2019年1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鈺景花園小區房屋涉一房二賣的問題浮出水面。多年來,開發商一直以在辦理手續爲由不向業主交鑰匙,涉事業主達20餘位。

同月,呼和浩特小城大愛商鋪業主同樣中招。一名業主表示,認購商鋪時項目五證不全,沒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之後開發商內蒙古恆東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也未能按期交房。2019年1月,業主在得知五證全可以交房之後,發現房屋被賣給了別人。

2019年3月,武川縣開元國際小區40套房被曝出分別賣給120個人。


呼和浩特一房多賣現象頻出 買房爲何成高風險投資?


圖爲:一套房子被賣給三個買主的欠條


2019年5月,呼和浩特市西岸國際小區被媒體點名。開發商內蒙古宏揚昌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對外售房同時,還把房屋同時抵賬給了施工方和物業,導致小區B16號樓的多套房子被一房多賣,涉及購房者200餘人。

呼和浩特青雲景苑業主也同命相連。2019年6月有媒體爆料,僅在2017年的統計中,就有200多位業主遭遇一房多賣。開發商自曝,最多的一戶有一房九賣的情況。據瞭解,此前開發商沒錢蓋房,將房子作爲抵押物多頭抵押給小貸公司和個人來籌措資金,並同意這些公司和個人通過賣房的方式抵頂借款。據當地媒體報道,開發商因害怕房屋所在土地因五證不全被重新招投標而被其他人拍走,已建好的樓房最終成爲“一場空”,特“自曝家醜”,以向外界施壓。


呼和浩特一房多賣現象頻出 買房爲何成高風險投資?


圖爲:呼和浩特市青雲景苑小區 來源:都市全接觸


不僅如此,還有mini公寓、大將作、名都地產、塞外名苑、榮斌公園一號……中新網記者經梳理近年來的地方媒體新聞報道獲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被一房二賣乃至多賣的房子不勝枚舉。

中新網記者經梳理發現,部分涉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其實並不“乾淨”,五證不全、房屋無法如期交付等現象較爲普遍。呼和浩特市昕泰大觀小區的開發商達昕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被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凍結了212套商品房,理由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發生糾紛;天府家園因手續不全,在建設過程中被主管部門喊停,施工單位連看門人的工資都付不起,只能用房頂工錢;大城小愛商鋪在發售認購時五證不全,尚未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沒有按期交房;武川縣開元國際小區的開發商蒙力威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涉及訴訟34起,還因不執行其中3起執行案件上了失信名單;作爲鈺景花園小區的開發商,內蒙古昭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工商註冊登記的聯繫方式都是假的。

此前就有內蒙古地方媒體在報道中評論說:“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開發商本身不守信用,不按規定交易;另一方面是監管不到位、管理不規範,對於房地產開發商的篩選沒有進行嚴格的把關。”

北京法大(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律師肖振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只有取得房屋預售許可證後,房屋才能上市交易。沒有取得房屋預售許可證出售房屋和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爲都是無效的,因爲開發商沒有達到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條件。而在實際當中,城市中大量的房屋存在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出售的情況,買受人只與開發商達成了購買意向,而簽訂的意向性協議,先簽署合同的權益要比後籤屬的權益保障大一些。

此前一位馬姓律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建議,如果開發商惡意欺詐消費者、一房二賣或者一房多賣,使消費者最終無法取得產權的,消費者可以要求雙倍返還購房款。如果開發商是以非法佔有、騙取他人鉅額財產爲目的,騙取當事人的信任,那麼將構成合同詐騙罪。

呼和浩特市城管執法局三支隊工作人員曾在接受地方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的監管是針對企業的違規銷售行爲,出現一房二賣乃至多賣的購房者可以拿着購房合同到城管三中隊進行投訴,中隊覈實後會對企業進行處罰。

中新網記者將持續關注此事。(完)



來源:中新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