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我國在非遺文化保護工作得到了顯著的進展,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人們也更加註重文化的原始真實性與整體性。

儺文化

儺(nuó)文化的發展流傳的過程就具有比較完整真實的特徵,最開始的儺文化主要用來表達對原始自然的一種崇拜,起源於人們對神靈的敬畏,而後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日益豐富,慢慢的儺文化中的儺戲也就慢慢演變成了日前的一種娛樂的文化形態,所以它所帶有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中國戲劇中的一塊瑰寶。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古人對圖騰、鬼魂、祖先有着獨特的崇拜的情懷,“儺”就是從這種古原始老的文化中得到衍生並慢慢發展起來的。“儺”是一種從古至今文化傳承的現象,不僅僅侷限於中國,而是一種世界性範圍的文化範疇。而在現在生活中出現的儺也是宗教文化的結合體,裏面夾雜着不同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等等。

同樣儺文化一定程度上還與巫文化有關,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對自然產生一種敬畏的感情,同時又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休養生息,繁衍後代,爲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便藉助自然宗教的觀念來自我修煉,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巫儺文化開始逐漸的發展起來。

在巫儺活動中產生的生命意識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信仰者們的生理需求,而後長年累月的發展,使得巫儺的風氣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習俗之中,到現在還是以一種傳統文化的形態存在於民間。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儺文化不斷積澱衍化,有的仍停留在傳統的祭祀儀式階段,有的則成爲了儺戲的表演藝術,今天主要講的就是這部分文化中的儺戲。

儺戲

儺戲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出現的原因是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後來又慢慢變化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用來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而後便以娛神娛人的巫歌儺舞的形態向世人展現。

在整個儺戲的表演中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表演流派:

一是宮廷儺,現在主要流傳在西藏甘肅等地區;

二是鄉人儺,也就是民間的流傳的表演形式;

三是軍儺,最早主要爲了鼓舞士氣,流傳於軍隊駐地之中;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從衆多關於儺文化的研究記錄中可以瞭解到,隨着歷史的變遷與發展,以及一些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曾經盛行於中原一帶的儺戲漸漸開始西南等較爲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並且日益蓬勃壯大。

甚至在中原儺戲慢慢走下披路以後,邊遠地區的儺戲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生命力頑強。也正是當時邊遠地區中儺戲得到了發展,才使得它與當地的文化相互滲透,成爲了如今保留下來的不同地區的儺戲藝術。

在各地關於儺戲的發展裏,以貴州地區爲主要代表,貴州儺戲擁有的種類多樣,形式各異,是這部分文化中研究、學術以及審美價值最高的一個。因此以貴州的儺戲文化研究爲起點展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我們瞭解儺文化。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民間儺戲系列

貴州的儺戲文化是一種尚待開發與研究的民族民間文化,它的古老與新奇,也讓人充滿了興趣,其中所包含的悠久歷史文化的沉澱信息也具有很好的欣賞研究價值。貴州的民間儺戲也在其系統上進行了細緻的劃分,其中漢族、苗族、彝族等地區便組成了一個系列,即民間儺戲系列。

關於層次方面,彝族儺戲中的變人戲以及布依族的啞面儺戲是最先完成祭祀儀式向戲劇文化過渡的,是儺戲的最初形態,但是由於它只是用來祭祀和供奉祖先,因而它只屬於低層次的儺戲。

而在漢族、苗族等民族地區的儺戲,雖然也與祭祀儀式有關聯,但其中更多地融入了戲劇的因素,並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是單一的祭祀向藝術文化過渡的層次,因而在儺戲中它屬於中間層次的。其他另有一些地區,將儺戲最初的形式過渡到具有一定表演雛形的戲劇形式,也就是貴州地戲又稱爲軍儺,使得儺戲從此開始走向戲劇表演轉變。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當然因爲儺戲屬於古老文化的一個分支,現在的人很難完全掌握其中的文化,所以流傳至今難免會出現一些文化傳承的障礙。雖然它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和衆多的非遺文化一樣,難以從盛衰相繼的模式裏跳脫出來,如今的儺戲表演也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衝擊,衰弱的趨勢日益明顯,因此我們也需要了解儺戲文化傳承的現狀,以便更好的傳承保護。

四種儺戲的生存類型

第一種是原生態儺戲,這種形態的儺戲主要保留了儺戲最原始的狀貌。這種原生態的儺戲主要出現在偏遠的農村鄉鎮地區,因爲環境偏僻,與外界鮮少有溝通,因而使得它能夠保留最開始的面貌。它的搬演主旨還是保持了驅陰導陽和驅兇納吉。崇奉的神靈也是原始時期的藥王三聖、伏羲、女媧等等。貴州福泉的儺戲主要是打寶福,從它的基本表演程序來看,正是原生態儺戲的一種。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第二種便是次生態儺戲,這裏也包括了三種類型:

一是面具儺戲,因爲戴着面具進行表演而得名;

二是開臉儺戲,顧名思義就是露出臉來表演,而不是戴着面具,而這兩種儺戲也主要流傳在烏江流域;

三是面具開臉混合的形態,也就是綜合了前兩種的表演形態;

說它們是次生態,是由於它們既保持了儺戲原有的導陽還願的宗旨,又結合了當地的歷史人文做出了相應的改變。這種形態的儺戲雖然一開始也敬奉藥王三聖等主神,但是後來漸漸改成了敬奉關公。

因爲在當地的人看來他們所處地區的建置開始於三國時期,所以爲了紀念這段歷史,便將儺戲敬奉的主神改成了三國的關公。而且當地對於儺戲的傳承也賦予了地方的特色,這是與原始形態相對不同的。除此之外相比原生態儺戲,次生態儺戲還在搬演程序上作出了重大的改動。

第三種是再生態儺戲,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巫山、秀山,這種形態的儺戲的突出特點是受到了其他地區的影響,把很多舞臺表演的元素進入到了其中,而且它有很多比較出名的表演劇目也多是和舞臺表演戲曲相關。

非遺文化:“儺戲”有哪3個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種傳承方式?

第四種是特殊形態儺戲,這種形態主要出現在近郊的農村地區,比如巴南的慶壇戲以及彭水秀山的儺戲。前者的搬演主旨、神靈供奉以及主要表演程序等都還比較接近儺戲。而後者的表演內容則更廣泛更加豐富,但很多的劇目、特技都屬於儺文化的表演範疇,所以說盡管形態較爲特殊,也還屬於儺戲的形態。

儺戲的傳承也分爲了三種不同的類型:血緣類型、地緣類型和業緣類型。

血緣關係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子承父業”即是它的傳承形態,血緣關係是維持傳承的重要因素,而地緣類型則是指在傳承中以地理位置作爲傳承聯結的紐帶,這種傳承方式主要是由於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共同生活交往而產生了人際關係,運用這些人際關係來將儺戲代代傳承下去。

例如在黔南、黔西南地區因爲在同區域生活,互相影響交融,使得當地儺戲文化具有了一種鮮明的地域特徵。

業緣類型的業緣關係是人們由於職業或者行業需要而構成的人際關係。當然不論是哪一種傳承類型,他們的共同願望都是能夠將儺戲文化傳承發揚下去,讓這一璀璨的文化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

參考資料:

《中國儺戲文化》陳躍紅

《東方儺文化概論》曲六藝 錢茀

《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胡天成

《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發展史》王文章

【抄襲必究,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歷史知識,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