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0年,冼星海经马思聪介绍,跟随其小提琴老师奥别多菲尔免费习琴,被他顽强的毅力所感动,巴黎音乐学院的多位知名教授都愿意免费让他学习作曲与指挥。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国防音乐运动,义务给抗日歌咏团体担任作曲和指挥。

有的人活着,就如同死了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就永远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巨匠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的音乐却时刻在激励着国人的心,他是永恒而不朽的光

冼星海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是抗战时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民的音乐家”,

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

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

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但是,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成就背后,冼星海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辛酸,

他穷其一生,把将个人的艺术道路与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自己的非凡才华和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

他的一生,是为追求光明、进步而顽强奋斗的一生,是历经磨难,披荆斩棘的一生。

1928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在主修小提琴的同时,选修了钢琴和作曲理论等课程。

当时的他就满腔热血,心怀祖国,一心想用音乐救起不振的中国。

然而热血青年却因为参加了学潮被迫退学,加上当时国内颓废的环境,冼星海眼见报国无望,就选择去巴黎学习。

但迎接冼星海的,不是歌声与微笑,而是饥寒交迫的困窘,“我常常在失业与饥饿中,而且求救无门”。

1929年,冼星海一到巴黎,他就晕倒在大街上,几个流浪汉发现了晕倒着的冼星海。看着他的衣服破烂不堪,流浪汉探了探他的鼻子,见还活着,就把自己的水喂给他喝。

之后冼星海就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他在理发店做杂役,给人抄过乐谱,在餐厅当过服务生。

尽管如此,微薄的收入依旧让他饥寒交迫。在塞纳河畔的梧桐树下,冼星海晕倒了太多次,法国的警察好几次都差点把晕倒不省人事的他送进陈尸所。

冼星海经历着太多的辛酸,但是他始终不忘初心。在他刚刚开始学习拉小提琴的时候,遭到了同学们的耻笑,还给他取了外号—“宰鸡能手”。倍受打击的他并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努力。

1930年,冼星海经马思聪介绍,跟随其小提琴老师奥别多菲尔免费习琴,被他顽强的毅力所感动,巴黎音乐学院的多位知名教授都愿意免费让他学习作曲与指挥。

困窘的冼星海学习上有了转机,但他仍然居无定所。只能租住在一所旧房子的顶层,门和窗户都破旧不堪,连最基本的棉被都没有。

冬夜里凛冽的寒冬冻得他瑟瑟发抖,饱受沧桑。

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出一曲饱含对祖国与亲人思念之情的歌曲《风》,《风》在巴黎举行了公演与电台广播,广受好评。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

在即将考试的时候,冼星海因为自身衣着破烂不堪,又是黄皮肤的亚洲人,险些被门警拦着不能进入考场,好在恩师路过,才没错过考试。

考试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可见冼星海当时在巴黎的生活是有多么艰苦,连自己的温饱都没正常满足。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国防音乐运动,义务给抗日歌咏团体担任作曲和指挥。

在他笔下汩汩流出的杰作,《救国军歌》、《黄河之恋》、《青年进行曲》等,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乐章。

救国军歌中央乐团合唱团 - 名曲忆当年(第三辑)---抗日战争时期歌曲

黄河之恋施鸿鄂 - 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

1938年,冼星海奔赴延安,六天六夜创作出旷世绝响——《黄河大合唱》

保卫黄河中央乐团合唱团 - 黄河大合唱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这首曲带动了国人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更是有很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每每听到这首曲子,相信很多人鼻子都会很酸楚,眼泪完全不听使唤,这是怎样的一首震撼人心灵的音乐啊!

可是,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不可多得的音乐才子

由于冼星海常年的奔波劳累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肺病越来越严重,身体每况日下。尽管在苏联给与了他最好的医治,却依然没能挽救这位历经沧桑的音乐家。

1945年,冼星海病逝,当时才40岁,他的一生短暂却充满意义。

他把战歌化作刀光剑影,劈开漫天黑夜的暗幕;一曲“保卫黄河”,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穷其一生用独具特色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不朽作品,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艺术。

冼星海是我们的骄傲,

他的音乐作品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

他在我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仅以此文纪念冼星海114周年诞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