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區:“黨建+旅遊”助推興村富民

今年4月,新疆首家冰雪裝備製造企業——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在福海縣工業園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冰球棍、速滑冰刀、越野滑雪板等普及類的運動裝備,在黑龍江省產業援疆戰略推動下,落戶企業將逐步實現本土生產。這一切都得益於阿勒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以旅遊業爲主體,牽動一產、託舉二產”的發展格局。

素有“金山銀水”的阿勒泰,近來年,地委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打造冰雪旅遊勝地,爲促進新疆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推動旅遊興疆戰略實施,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撐。全地區8個縣(市、景區)注重盤活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選準產業發展路子,探索推行“黨建+旅遊”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圍繞旅遊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旅遊”的科學發展之路。

黨員就是旗幟 勇當興村富民排頭兵

從剛開始什麼都不會,到現在得心應手,民宿生意很火爆,這都得益於‘黨建+’新模式,作爲黨員示範戶的葉爾波拉提•夏木奇提汗是布爾津縣衝乎爾鎮合孜勒哈英村“黨建+旅遊”受益者。通過加入“紅葉林民俗文化協會”, 葉爾波拉提告別了傳統放牧,搭上了旅遊致富“直通車”,如今收入達到8萬餘元。

近年來,合孜勒哈英村依託“黨支部+協會+黨員+經營戶”模式,採取1戶黨員幫帶至少3戶村民的方式,發揮輻射帶頭效應,帶動全村37戶農牧民加入協會。自協會成立以來,累計接待遊客6300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餘萬元。

同時,村裏相繼湧現出紅葉林民宿家訪協會、馬拉雪橇協會、喀蜜瓜加工協會等多個成功典型,帶動了100餘戶農牧民參與到旅遊業中,解決就業崗位200餘個,帶動農民人均增收4000元。

下一步,合孜勒哈英村計劃盤活山林、土地等各類資源,把生態資源、環境整治等成果轉化爲發展優勢,做優做精農家樂、民宿等新產業,建設特色刺繡基地,帶動賦閒家庭婦女就業,探索“互聯網+電商+農戶”模式,培養本地電商實用人才,藉助‘旅遊+’和遊客推廣,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注入源頭活水。

從阿勒泰市出發,沿克蘭河而上,就是阿勒泰市拉斯特鄉喀拉鐵列克村的斯德克片區,這裏是去往阿勒泰市野雪公園的必經之路。2017年,經由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黨員、村民代表參加的聯席會研究討論,決定抓住全域旅遊發展時機,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組織村民利用地緣優勢發展牧家樂,共享旅遊發展“紅利”。

在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斯德克片區的農戶房屋進行了統一裝修改造,打造了村口及牧家樂門外的雪蘑菇景觀,突出哈薩克族、蒙古族傳統文化。作爲黨員的娜仁材克在村黨支部的組織帶動下,首個放下多年放牧的馬鞭,利用自家修茸一新的房屋開起了牧家樂,還加入到合作社,享受到3萬元的資金補貼,依靠旅遊惠民的好政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近年來,阿勒泰市加大生態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除農家樂外,一批批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館、民俗茶坊、民俗旅館、攝影體驗館、小超市等如雨後春筍發展起來,民俗表演、古老滑雪、馬拉爬犁等娛樂項目應運而生,農村休閒旅遊成爲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支部就是堡壘 產業轉型促升級

“這裏太漂亮了,快來咱們合張影!”進入6月份,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阿克託別村的芍藥花競相綻放,藥香四溢、奼紫嫣紅的迷人景色,引得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也成了阿克託別村平最“搶眼”的風景。

阿克託別村地處白沙湖與五彩灘景區之間,距哈巴河縣城12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人均耕地不足6畝,加之土地沙化,村民靠種植常規作物很難實現穩定增收。爲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村黨支部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決定探索“種植特色中草藥+觀賞花卉助力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創出一條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種植觀光性中草藥村民們能不能收益,到時候有沒有遊客來,草藥如何賣得出去……面對村民們的疑慮,村黨支部積極動員引導,讓有中草藥種植經歷的黨員汪超飛打頭陣,協助汪超飛申請種苗,試種了近50畝芍藥,並一舉獲得成功。看到收益的村民們心動起來,汪超飛乘勢做好示範宣傳工作,還細細地給大夥兒算了一筆賬:“種植芍藥平均畝產乾貨3噸左右,最少也能達到2噸,平均按20塊錢一公斤,可以達到4萬塊錢,純利潤2.5-3萬元,去掉1萬元的開支,效益非常可觀。在花未開放的時候,花苞採下來做乾花,花粉可以做花茶,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村黨支部扶持和黨員示範帶動下,村裏先後有5戶村民開始嘗試種植觀賞性中草藥。

2018年,哈巴河縣大力實施“千里花海”工程,全縣種植四年生芍藥1.8萬株,自行擴繁培育的20餘萬株桔梗、5萬餘株射干等花期中草藥,既有效促進了中草藥產業、康養旅遊產業的發展,又爲美麗鄉村建設,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利保障。

同樣,在青河縣阿尕什敖包鄉今年探索並走出了一條“黨建+貿易+旅遊”發展路線,該鄉黨委緊緊藉助薩木特石人、烏倫古河溼地等旅遊資源,在該鄉人民政府周邊打造了一個佔地面積2000平方的特色旅遊產品銷售市場,設置了40個攤位,攤位用於售賣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繡、毛氈、靴子等手工藝品。

爲鼓勵農牧民黨員參與其中,鄉黨委推出在開業首日免費提供午餐,首個月將攤位免費給創業者使用,充分帶動農牧民黨員參與熱情。據瞭解,市場每週六開放,爲擴大市場影響力,計劃七八月份開放夜市。如今已吸引76戶村民參與其中,每戶月增收1000元。

據瞭解,阿勒泰地區始終堅持因村制,一村一策,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引領作用,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圍繞旅遊創業發展,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發展模式,重點打造庭院經濟、畜牧養殖、鄉村旅遊等10類增收產業,由種養大戶、種養技術能手、農牧家樂能人牽頭,吸引農戶參加,成立相應種植、養殖和民宿旅遊合作社230餘家。

黨建凸顯亮點 村企互聯共發展

今年以來,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阿克烏提克勒村黨支部立足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全力打造“中國—哈薩克民俗第一村”爲契機,搭上發展全域旅遊的“致富快車”,逐步形成了春季觀花品蜜,夏季體驗田園採摘、秋季品嚐鮮美牛羊肉、冬季暢享篝火及體驗冰雪文化的四季旅遊新模式,旅遊產業輻射、文旅服務創收的效益正在顯現,直接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位於可可托海鎮東側 5公里,是額爾齊斯河流域源頭上的第一個村落。村黨支部打造集觀光、休閒、度假、民宿於一體的民俗文化村,村民們搞起民宿、銷售手工藝品、黑加侖產品、奶製品等特色產品,村裏民宿客棧61家,6家主題庭院……實現了“景中村”“村中游”的目標。

同樣,吉木乃縣託斯特鄉依託草原石城景區,4個牧業村41戶建檔立卡牧民成立了“馬遊協會”,協會按騎馬80元/小時,駱駝100元/小時的標準計費,還提供20個就業崗位,協會會員日均收入100餘元。

今年,喀納斯景區以禾木村“過大年”爲主題,開展賞雪、戲雪、潑雪、跳雪、雪上徒步等冬季休閒雪上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圖瓦民俗活動。在禾木村洪巴斯片區設置冰雪大樂園,根據雪情適時開展雪地賽馬、叼羊、滑冰、古老毛皮滑雪、雪雕邀請賽等娛樂活動,使禾木村成爲處處可賞雪、處處可戲雪的冰雪公園,吸引遊客2萬餘人。

爲進一步延伸旅遊產業鏈,解決好遊客“購”的問題,阿勒泰市打造具有地方產品特色的“阿勒泰禮物”,推廣古老毛皮滑雪板及其衍生產品,加強果醬、香菇胡爾達克等特色食品以及刺繡、木雕、骨雕等手工藝品開發包裝力度,通過新建、租賃模式打造阿勒泰禮物體驗店3家,在公園、夜市、景區門票站等人員集散地佈設移動體驗店18處。

“旅遊產業發展到哪裏,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裏,作用就發揮到哪裏”如今,阿勒泰地區切實把黨組織延伸到以旅遊爲主體的產業鏈條上,實現了村級黨組織建的更強了、產業更大了、村莊更靚了、農牧民更富了,“處處是風景、行行加旅遊、時時可旅遊”的全域旅遊願景變爲現實……(張新梅 胡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