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beebee星球

ID:beebeesub

養生圈有這麼一句話:平生不玩內蒙罐,拔盡天下也枉然。

拔過一次內蒙牛角罐,似乎連身上的怯懦都隨着風溼一起被驅除了。

話說這不完全是內蒙人民因地制宜的奇葩玩法。

拔罐古稱“角法”,意思是用動物的角作工具的一種療法。

中醫初代版本的拔罐就是用牛角羊角之類當醫療器械的。

拔罐早期多出現在戰場,用作治療箭傷,清除傷口污血。

隋唐時期開始改用竹筒。

到了清代換用陶瓷罐代替,火罐一詞也由此誕生。

現代嘛基本都用玻璃罐了。上面還帶抽氣孔,可幹可溼,能剛能柔。

早期的牛角拔罐是不用火的。

人們會在角尖上開個小洞,靠肺抽真空。

這種方式至今都有些非洲巫醫在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本西漢醫書,其被認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

書封無名。按照目錄上的信息,工作人員將它命名爲《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上有一個關於角法的記載,說是用來治痔瘡。

不過牛角是怎麼被固定在X眼上的書中並未詳述,後人只能憑藉想象。

回到內蒙。

可能是出於對牛的感情還有文化積澱,內蒙人把角法保存了下來。

幸臨過的網友表示,當牛角接觸到自己肌膚的那剎那好像體內電解質都紊亂了。

有網友感嘆牛角拔罐區別不僅只是在造型上而已。

走氣的方式渾厚又清新,不似玻璃罐那種幽閉,也不像竹筒子總欠一點溫存。

內蒙有些地方還保留着最原始的角尖開洞,不過基本上你不會碰到用肺抽真空的。

有網友甚至表示他在當中感受到了一股來自牛角的生命力。

“我感覺這些牛角與我的脊椎接在了一起,它們成爲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在內蒙的醫院裏,牛角拔罐依舊擁有一席之地。

老玩家喜歡把牛角朝腦袋上夯。

不但多年的偏頭痛沒了,接孫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小孩也老實多了。

除了內蒙,牛角拔罐比較流行的還有廣西。

內蒙和廣西都是與牛有不解之緣的地區,這也算是因爲牛文化所以保留了角法的一個側面證據。

不過廣西人拔罐一般不去養生所或者休閒屋。在街頭你就能見識到他們的風度。

要說廣西狼兵可不是蓋的。

大媽這身裝備上公交車就算再擠方圓五個身位一定都空蕩蕩。

哥佬倌一旦動起粗來旁邊的長安麪包都能被他頂翻。

就像擠痘,事實上拔罐不是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獨創。從兩河流域到高加索地區都有它留下的足跡。

“把髒東西吸出來就舒服了”這種思想彷彿天生就寫入了人類的基因中。

而且全世界就像商量過一樣開始都是以用牛角爲主。

早前外媒一篇關於印尼街頭牛角拔罐的報道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有說法是東南亞牛角拔罐都是廣西傳過去的。

不過無論如何Belian Daraq都能稱得上是一位宗師。

他不僅承襲了初代的傳統手藝用肺抽真空。

這位老師大概是在學習中國文化時牢牢記住“揠苗助長”這四個字。

治療脫髮是他獨步天下的看家本事。

關於拔罐最早的文字記錄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

用楔形文字寫下的醫書《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是現今最早記載有拔罐的文獻。

對生活在東非大裂谷的黑叔叔來說拔罐就是一種自然的恩賜。

即便早已進入到工業文明,最虔誠的玩家依然堅信用嘴吸治療纔會顯靈。

在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的波斯灣。

考古學家在波斯帝國的殘垣上挖出了深埋了數千年的牛角拔罐工具。

歐洲亦從中世紀起便流行拔罐。

一百年前牛角拔罐與放血療法哥倆強強聯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獨霸醫療天下。

現在仍是歐洲職業運動員圈滋陽補腎的首選。

但我最鐘意的還是內蒙牛角拔罐。

不僅是因爲這裏有最粗最長的牛角。

喝大酒,聽天堂。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樣消費環境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end-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牆藝術立場。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牆報,一個牛掰的藝術大號!

👇文末固定廣告位👇

聯繫人:王女士

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點擊圖片,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招聘信息】

牆藝術公司位於北京藝術類地標798內

工作環境一流

牆藝術現急招!

新媒體編輯&新媒體實習生

聯繫電話:010-51290303轉853

簡歷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優選好物在等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