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鰺圖冊中文名:珍鰺(拼音:zhēn shēn);英文名:Giant trevally;學名:Caranx ignobilis。珍鰺,爲鰺科鰺屬的魚類,俗名白麪弄魚。分佈於印度洋、紅海、東至日本、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南海、臺灣海峽等海域。主要在夜晚覓食,以甲殼類如螃蟹,龍蝦等及魚類爲對象。珍鰺體長:130-160釐米。

珍鰺體呈卵圓形,側扁而高,隨着成長,身體逐漸向後延長。頭背部強度彎曲,頭腹部則幾乎呈直線。脂性眼瞼普通發達,前部達眼之前緣,後部達瞳孔後緣,留下略呈半圓的縫隙。吻鈍。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色。各鰭淡色至淡黃色。鰓蓋後緣不具任何黑斑,體側亦無任何斑紋。

分佈範圍/珍鰺 編輯珍鰺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羣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海域,臺灣各沿岸經常可見其蹤跡。

生活習性/珍鰺 編輯珍鰺是近沿海洄游性魚類。成魚多單獨棲息於具清澈水質的瀉湖或向海的礁區,幼魚常出現於河口區域。主要在夜晚覓食,以甲殼類如螃蟹,龍蝦等及魚類爲對象。

鰺魚跳出水面並在空中翻轉,張大嘴巴捕到小燕鷗的神奇畫面。難得一見!鰺魚跳出水面捕食燕鷗

這隻鰺魚在初次捕食時,隔着幾英尺與燕鷗擦肩而過,然後重回水中,但下一次就成功地通過雜技性的空中翻轉技巧捕到了一隻小燕鷗。據悉,這種鰺魚可以長到5.5英尺(約1.4米)長,12英石(約76公斤)重的程度。

都說天高任鳥飛,怎麼這些鳥飛過海面,突然就消失了?

都說海闊憑魚躍,難道它能夠躍出海面,吞食飛鳥嗎?

誰聽了都難以相信。

當然我也不敢相信。

最初,一位導演聽一位漁夫說起這個奇聞,也沒有相信。

後來,五人攝製組,800公斤拍攝裝置,守候好幾周——

在塞舌爾一個偏遠的環礁。

我見到平靜的大海上,一羣烏燕鷗在海空中翩翩起舞。

它們只知道歌舞昇平,不知道哪一天會有戰爭降臨,不知道居安思危這個成語。

這時,訓練有素的珍鯵魚羣正在水下巡邏,核潛艇一般遊弋。

在烏燕鷗掠過海面的一刻,突然,珍鯵一躍而起,張開血盆大口,把烏燕鷗一口吞沒。

沒有驚呼,沒有慘叫,一切都來不及。

一隻烏燕鷗被捕食了,又一隻烏燕鷗被捕食了,一羣烏燕鷗頃刻間煙消雲散。

海空中,只飄蕩着一些美麗的羽毛。

我目瞪口呆,看到了這驚心動魄的場面。

世界太奇妙了,世間又太殘酷了。

在這弱肉強食的法則後面,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成王敗寇血淚史?

我就奇怪了——

那些珍鯵,一定有它們的父兄一代代言傳身教,並長年月累、反覆磨練,才擁有這驚世駭俗的絕技的吧。

而那些烏燕鷗的祖輩,爲什麼不給它們的子孫,哭訴這一幕——

血的教訓?

現已成爲傳奇人物的BBC電視製作人大衛•弗雷德裏克•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用其慣用的吸引觀衆的評論和充滿緊張感的背景音樂強調了這個極富戲劇性的片段。他說:“如果鰺魚還準備再捕一隻鳥,那麼,它們的遊戲就得升級了。這是一隻在頭腦中能夠計算出空速和鳥的飛行高度與軌跡的魚。”

這個片段以鰺魚在水下游動而附近水面上漂浮着燕鷗血肉模糊的屍體爲結尾。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吐槽,小編真是不勝榮幸,小編將努力分享更好的文章給你,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動動手指給點意見吧,小編會虛心接受好好改進。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以上呢,就是本期的內容,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見解,歡迎轉發或者在留言評論。

此文爲原創內容,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