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規範治療很重要,李教授說,有的病人被濫用藥,有個人做了16次化療,最後雙膦酸鹽過量,造成腎衰竭。“很多病例還是適合放療這種經典療法”,李教授說,靶向治療大多適用於晚期的、全身轉移的,放療則針對於局部出現病竈。


咳……咳……

上週四(6月6日)下午6點,“河南抗擊肺癌第一人”鄭大一附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李醒亞教授,如約開始了一場面對喜粉的直播。

剛開始,李教授說,這一週看病人太多了,把嗓子都說啞了,今天就簡單點,說半個小時吧!

但是,談起肺癌,時間就不受李教授控制了,清嗓子36次,喝了2杯水,分享了19個病例,整場直播持續1個多小時,乾貨滿滿。

每個病例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戰爭;

每個病例背後,又都是人類科技與死神的戰爭。

對此,小喜唏噓不已,感慨良多:抗癌需要科學戰法,更需要像李教授這樣的科技“抗癌將軍”

1

治療,急需規範

行醫不規範,患者兩行淚

規範行醫,是我們建立多學科會診的初衷

免疫治療、靶向藥、化療……哪種纔是最適合的治療手段?

65歲的老太太,兩年前得了肺癌,基因突變。

喫靶向藥治療,第一代喫了一年半,第二代、第三代,喫了七個月耐藥了。

轉移到肋骨,肋骨骨折,轉移到臀部,走路都受影響。

40歲的女士,肺腺癌,沒有基因突變,進行了化療,但不規範,做了三個週期。

現在形成了空洞。”

提起不規範治療,李醒亞教授連稱遺憾。

第一個病人,李教授建議她化療,因爲新一代的靶向藥還沒出,而這個老太太從沒做過化療。

化療不行,還有免疫治療,還有抗血管生成治療。

第二個病人,李教授連稱遺憾,這個病人本應在前期進行手術、或者規範放療的,但是“她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免疫治療、靶向藥治療、化療,幾種手段,因人而異。

李教授說:“這就是多學科會診的意義,可以綜合患者的情況,給予一個綜合方案”

李教授的團隊有五年了,包含影像、手術、放療、內科、呼吸等多個學科,兵力很強,每一次會診都在學習和成長,“我們做過大量的培訓”,他說。

2

放療,過時了嗎

病人不能手術,就會選擇靶向藥

但是,喫靶向藥,最後耐藥,怎麼辦?

“很多病例還是適合放療這種經典療法”,李教授說,靶向治療大多適用於晚期的、全身轉移的,放療則針對於局部出現病竈。

但是,很多醫院是沒有放療設備,沒有放療人才。

“覺得放療是過時的技術,這樣的想法是錯的。”李教授說。

能局部治療的,不要做全身治療。

有一個病人腦轉移,做過手術後,一檢查還有問題。

最終查出,問題來自於肺。

經過詳細檢查,一羣人廢了很大的勁,纔在心包旁發現一個很小的結節。

“這個病放在小醫院,很可能被耽誤了。”李教授感慨道。

規範治療很重要,李教授說,有的病人被濫用藥,有個人做了16次化療,最後雙膦酸鹽過量,造成腎衰竭。

3

戒菸,比抗癌難!

“我是病房裏的林則徐”

農村幾乎找不到不抽菸的男人。

有人用這句話,表述中國吸菸的人多。

“已經查出來肺癌了,還要抽”,李教授皺着眉頭說,他是很反對吸菸的。

有的病人查出癌了,還戒不了煙。

李教授說:“我是我們病房的林則徐……”

說到這個問題,他用手推了下眼睛,柔軟的語調,拔高了一點。

他說,在這個問題上,說話會有點激進。

他的科室病人150個,加上家屬300人,加上工作人員350人,接近400人,密密麻麻。

一人抽菸,就可能會有400人吸二手菸

4

免費,未知生門

臨牀試驗

很多試驗型的項目,招募患者招募不到

而患者負擔重重,卻不知道有這個療效不錯還免費的機會

與癌症的戰爭,是專業技術的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持久戰,特別檢驗家庭和醫生的“彈藥”是否充足。

但有一個免費的“炮彈”似乎被大部分人忽視了。

它就是——臨牀試驗

最近,李教授接了一個患者,一個從深圳來的小夥子。

他的姐姐似乎是媒體人,爲他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介紹他專門來河南,就是因爲臨牀試驗。

但是,很多患者並不知道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怎麼獲取這方面的信息。而醫療機構有時卻招募不到合適的患者。

“我們承擔的國內外的臨牀試驗很多。”

普通的治療特別貴,但是參加新藥臨牀試驗的話都是免費的,這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李教授說,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爲120多人提供了免費的治療。

效果怎麼樣?“一般說臨牀試驗都是優於現在的標準治療。”

李教授說,因爲醫學的進步都是通過臨牀試驗探索出來的。

目前,鄭大一附院腫瘤科現在完成的和正在進行的是20多個臨牀試驗項目。

李教授說:“有人說,在國內臨牀試驗特別多,病人不夠用了。”

其實河南多年發佈腫瘤登記年報,肺癌一直高居榜首。

“我們看肺癌的量,全世界很少能超過的,一星期能看上百個肺癌。”

李教授說,這也是很多藥企選擇在河南進行試驗的原因。

4

癌症,龜兔賽跑

“我去年還體檢了,怎麼一來都是晚期了”

很多肺癌似乎一發現就是中晚期,難道患者之前每年沒體檢嗎?

體檢很重要,但另外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快癌和慢癌是有區別的。

有一些腫瘤發展得特別快。

李教授做了個比喻,“在街上,你能追上跑步或者騎自行車的人,但是,開車的人,如果說是不剎車的話,你會追上嗎?”

長得特別快的腫瘤,一來發現就是比較晚期的。

一些長得比較緩慢,比較惰性的腫瘤,能在早期被發現。

近日,一個兩歲四個月的寶寶來會診。

孩子媽媽說,孩子的乳頭有個小結節。

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性早熟了,一查卵巢上有個腫瘤,切了這個腫瘤,乳腺結節就會消失。

此外,肺癌基本認爲和遺傳沒有什麼關係。

危險因素有抽菸、大氣污染、工業暴露。

李教授說:

“這些,我們不叫病因,我們叫危險因素,就是你接觸這東西的話,發生腫瘤的風險會大一些”。

無論是快癌,還是慢癌,都是死神出給人類科技的題。

而像李教授這樣的智者、“抗癌將軍”正通過科學的戰法,幫助人們科學對戰。

每週四下午6:30

李醒亞教授會通過西瓜視頻直播的方式與大家見面,分享病例和普及抗擊肺癌知識

如有需要,請關注本號每週四6:30準時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