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河北省廊坊市。与北京一河之隔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并没有大的厂矿,最早让这个小县城声名远扬的是大厂评剧歌舞团这张“文化名片”。俯瞰大厂评剧歌舞团外景,广场装潢样式新颖独特,已成为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市民最喜爱的活动场所之一,每天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休闲、娱乐。

报道大长评剧歌舞团事迹的部分手稿复印件。河北大厂大厂评剧歌舞团成立于1974年。在短暂的红火之后,随着戏曲艺术市场的整体滑坡,剧团很快陷入生存危机。管理体制落后、经济效益萎缩、经营规模难以扩大........问题集中爆发,几乎让剧团濒临解散。

1982年,36岁的赵德平出任大厂评剧团团长,他带领这个濒临倒闭解散的剧团正式开启改革之路。赵德平在大厂评剧歌舞团展览室整理剧团荣誉证书。剧团到底获得过多少证书,多的没有人能数的过来。

从濒临解散的县级剧团,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再到拍摄影视剧、建设全省第一个农村文化题材影视基地……赵德平带领大厂评剧歌舞团(原大厂评剧团),经历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当时,演员是自己背着干粮来上班,上午排练完,吃不起菜就拿馒头蘸着酱油当午饭。记得1981年春节前,团里发不出工资,大年初一全团都没休息,在县礼堂演出评剧《花为媒》。结果两块钱一张的票才卖出去7张。没钱、没市场,剧团面临解散。”赵德平回忆他刚接手大厂评剧团时的境况。那时候他就就一个心思——剧团死活不能散,必须走改革这条路。

改制前,剧团演出一场收入两三万元就不低了。改制后,一场演出收入15万元是常事。剧团实行营销经纪人制,聘请全国7位知名经纪人,组建演出营销部,主动出击,拓宽演出市场。由大厂回族自治县评剧团创排的2018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编现代评剧《秋月》首场汇报演出现场。

大厂评剧歌舞团展览室摆满了过去获得的各项剧团荣誉证书。剧团到底获得过多少证书,多的没有人能数的过来。“农字是金,只要平下心、扎下根,黄土就能变成金。”在赵德平的眼里,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是他的光荣使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