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建設集中式能源基地、統籌開發分佈式能源、電網互聯互通等手段,預計到2030年,全球無電人口將下降至5億人以下,用電成本下降約四分之一,人均電力消費水平提高40%以上。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加強最不發達國家能源供給與融資國際會議”發佈了《全球能源互聯網解決無電、貧困、健康問題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加強最不發達國家能源供給與融資國際會議”發佈了《全球能源互聯網解決無電、貧困、健康問題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報告從能源轉型角度爲破解全球無電、貧困和健康問題提供了創新方案和實施路徑。


中國“光伏扶貧”行動惠及164.6萬貧困戶


數據顯示,全球47個最不發達國家90%分佈在非洲、亞洲,人口超過10億,GDP總量僅佔全球1.2%,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人均用電量不到200千瓦時,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7%,60%以上人口用不上電;僅有46%的人口接受過中學及以上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不足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的一半。

“破解最不發達國家發展困局,必須抓住能源這個關鍵,加快推動能源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加快最不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依託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夠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以綠色方式保障電力充足供應;推動最不發達國家建立健全工業體系,並通過跨國電力貿易,將最不發達國家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根本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促進交通、醫療、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讓人人享有現代文明生活。

劉振亞說,通過構建非洲能源互聯網,到2050年,非洲電力裝機和人均用電量將分別是目前的7倍和3倍,非洲用電成本將比目前降低5美分/千瓦時以上,能源及相關產業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億個。

如何通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解決無電、貧困和健康這三類全球性問題?行動計劃給出了研究結論。

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大電網是主要方式,重點滿足城市、人口、產業集中區域用電需求;局部配電網和微電網是重要途徑,重點滿足偏遠地區、小島嶼等分散區域用電需求。通過建設集中式能源基地、統籌開發分佈式能源、電網互聯互通等手段,預計到2030年,全球無電人口將下降至5億人以下,用電成本下降約四分之一,人均電力消費水平提高40%以上。

在資源富集、適宜集中連片開發的地區建設大型清潔能源開發項目,將推動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如中國“光伏扶貧”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25個省、940個縣建成規模1011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3萬多貧困村、164.6萬貧困戶。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實現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帶來的環境污染。預計到2050年,因空氣、水等環境污染引發的健康問題將下降20%左右,非洲每年可減少相關疾病200萬至300萬例,助力低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之間人均預期壽命差距從2015年的17.5年,縮小到2030年的13年至14年。

“消除全球無電、貧困以及實現人人健康,需要世界各國聯合行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積極推動世界清潔能源開發、大範圍配置,以及能源消費領域的變革。”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周原冰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