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6年越南改革開放,到1991年建成第一個出口加工區,再到2008年第一家百分百由外企投資的園區成立,二十幾年間,越南的工業園區已經飛躥到326個。相比於中國由政府主導的園區模式,越南人更多地將園區交到了企業手中。其中既有越南本土企業,也有來自新加坡、日本、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外企投資者。由於投資年份、區域位置和資本性質的不同,園區的營運模式也是見仁見智。

本期的《龍行天下》,我們將走進越南兩家不同的工業園,看不同背景,不同開發條件的工業園區,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出生存之道。

寶明

工業園

關鍵信息: 越南北部南定省 /越南本地的國有企業牽頭,多家企業共同注入資金/水電供應和管理都是由當地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負責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盛泰集團越南區代表及襯衫製衣總經理 張曉輝:我們有這麼大的產能要轉移到越南來,對於勞動人口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我們在招工方面,主要遇到的是勞動力不夠這樣的一個問題。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裕綸越南紡織染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譯:我們去考察很多,最終我們選擇了在北部,因爲我們畢竟是紡織行業,我們需要相對充裕的工人到我這兒來工作。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從2010年開始動工,如今已過去了整整八年。儘管園區的管理層則一再向中國廠商做出保證,但各種問題仍舊層出不窮。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越南寶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資公司總經理 阮文檢:

我們是一家本地的私營企業,我們是從紡織起家的,我們很清楚一個紡織企業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需求,分別是什麼。在寶明工業園,電力非常穩定,足以支持長期的運作。

裕綸越南紡織染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譯: 我們在生產過程當中遇到的停電可能會分成兩種,一種是故障型的停電,一種是由於這種極端天氣所,比如說遭到雷擊了,或者說由於極端天氣,電力局主動的斷電了等等。

盛泰集團越南區代表及襯衫製衣總經理 張曉輝:這個主要是越南它的電網的,可能它本身的抗雷擊或者各方面的自己的配套可能還稍微差一點。所以在夏天,一旦發生暴雨或者雷擊的現象,就比較容易產生停電。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當初來到越南時,兩家企業爲什麼會選擇一個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工業園呢?

入駐園區的中國企業之間該如何相互配合?

除了用電問題,還有哪些要素是企業在做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江

工業區

關鍵信息: 越南南部前江省 /第一個中國獨資的工業園區,從規劃到管理,是由中國的一傢俬營企業負責/水電燃氣供應自給自足/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越南龍江工業園區有限公司董事長 翁明照

龍江工業區發展到現在,對勞動力方面我們還是有一點比較講究的。勞動力用的太多的企業,附加值不高的我們不要它。所以從附加值比較高,又從勞動力角度綜合來考慮的。

印度Renaissance時裝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 拉達克裏希南·帕斯里克:

當我三年前來到這裏時,附近幾乎什麼都沒有,現在有很多商店,人們有了自己的小生意。他們依靠當地的工人來發展生意。這個工業園幫助當地提高了生活水平。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越南通威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波:我們在很多養殖密集的區域裏面,我們是設立了有化驗室的,每個化驗室的投資都是非常多非常大的投資。每個化驗室的設備都是世界一流先進的設備,我們投資了二三十個這樣的一個化驗室,在養殖集中區都會有給免費給養殖戶化驗水質,抽取樣品,免費做防疫。這些是我們的一些軟件的一些配套服務。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越南龍江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總經理 餘索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我們的規劃,我們的設計,我們對這個品牌的講究,我們對一系列的像園區的管理,也是不一樣,我們這個是高端是高端的工業區。對環保,你看我們現在裏面的環保,沒有一家像印染的,電鍍的,電池的,這些我們都統統沒有。

園區設計,哪些是一開始就要考慮的要素?

吸引高端製造業企業,園區自身進行了哪些能力建設?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晝夜不停在全球流動着的資本,其靈敏的嗅覺,隨時在尋找成本更低的區位。

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想要把生產要素留在本地,園區的經營者如何邁出轉型升級的第一步?

那些在海外投資工業園的中國企業,與國際園區競爭的同時,又該如何摸索出一條適者生存的道路?

更多內容 請關注本週日晚19:45分播出的龍行天下

龍行 | 深謀園慮: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工業園模式如何持續經營?

編輯:張晨楊、李曌、巴塔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