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三国时,一度把曹魏、蜀汉、东吴作为三个割据政权,其实还有很多小政权并未统计在内,但有一支很强大势力,曾存在近六十年,统治朝鲜半岛也近五十年,《三国演义》记载很少,《三国志》中也没有详细记载,其实这个势力很强大,曾是东亚霸主。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割据辽东

辽东地区在汉朝以来虽然有汉人居住,但到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时,此地人口稀少,一度被人遗忘。但辽东却有汉朝臣子在此立足,这个一势力就是历史上割据辽东,统治朝鲜半岛的公孙氏。《三国志》记载:“以中平六年据辽东,至渊三世,凡五十年而灭。”可见也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割据势力。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公孙氏的崛起,得益于公孙度。公孙度祖籍就是辽东辽阳,长大后在玄菟郡里担任小吏。而此时玄菟太守是公孙琙,虽然都复姓“公孙”,但公孙琙与公孙度并没有亲缘关系。就是公孙度与三国时另一支割据势力公孙瓒也无亲缘关系一样。

公孙琙的儿子叫公孙豹,本来能接替公孙琙担任太守,但由于18岁就是早逝了,让公孙琙很伤心,但恰巧公孙度叫“豹儿”,与公孙琙的儿子同龄,于是公孙琙就收公孙度为养子,把对儿子的爱倾注到公孙度身上,供他学习,并为公孙度娶妻立家。

公孙度后来被推荐到冀州当刺史,但不久被人陷害而罢免。190年,由于公孙度与公孙琙这层关系,再次被董卓手下中郎将徐荣推荐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能成为辽东太守,得益于他与公孙琙的关系。但他当太守后,当地贵族势力对他并不在意,很多人瞧不起他,就因为公孙度就是玄菟小吏出身。公孙度意识到如果不立威,他很难在辽东呆下去。而立威的方式就是杀人。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公孙度首先向公孙昭(与公孙度无亲无故)开刀,鞭杀了他。后来公孙度又向那些瞧不起他的大族动手,其中一个大族就是田韶,公孙度杀了一百多家豪族后,震慑了辽东内部,辽东官僚贵族都臣服于公孙度。

公孙度稳定内部后,又开始出兵打击周边势力,其中高句骊是一支不断西拓势力,公孙度东伐后,震慑了高句丽,又向西征伐乌丸,使乌丸势力也臣服于公孙度。自此公孙度开始割据辽东,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恢复汉土

公孙度割据不长时间,变稳定内部,威慑外部势力。此时东汉末年,中原一带三国势力也在混战中,这也使公孙度借助这种混乱,不断拓展势力。公孙度在辽东势力巩固后,他的名声也传到了中原,曹操无暇顾及辽东,于是就以汉献帝名义,封公孙度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但公孙度对此瞧不起,因为在他心里有帝王梦。

辽东乃至朝鲜半岛在汉武帝时期就被统一纳入中国版图,特别是汉武帝设立的四郡,那才是汉朝土地。因此,公孙度及其后人,并未止步于辽东地区。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公孙度统治辽东地区时,他大力招揽人才,而且对周边的少数部族势力进行恩威并施,当时的扶余势力就归附于公孙度,公孙度还实施联姻政策进行笼络。

公元204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接任他的职位,公孙康上任后,继续奉行公孙度的政策,除了威服少数民族外,而且不断打压势力强大高句丽势力,利用高句丽内部混乱之际,发兵征讨,致使高句丽“移都于丸都”,但公孙康并没有止步,他的目标是恢复汉武帝时期的领土。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后来公孙康再次收复乐浪郡,并在设立7县进行统治。公孙康还重新设立带方郡,使汉武帝时期的领土逐步恢复。而带方郡已经深入到朝鲜半岛南三韩之地,而倭国势力也到了南三韩。

在汉代南三韩是不毛之地,以公孙氏家的势力,恢复了汉武帝时的领土,实际也就统治了整个朝鲜半岛,那是倭国与南三韩只是一些部族间的争斗,他们对于强大的公孙氏势力都害怕,倭国就派人到带方郡通使中国,实际上这是一种臣服。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当然公孙家族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统治时期,为了自身的稳定,公孙康及其弟公孙恭对曹魏臣服的,毕竟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公孙康还将逃亡到乌丸的袁绍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杀死,把首级献给曹操。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弟弟公孙恭继位后,曹魏已是称帝的王朝,但也无力征伐公孙氏,公孙恭被曹魏封为车骑将军、平郭侯。

骑墙策略

公孙氏势力在公孙恭接任后,就发生了内变。当时公孙康以自己儿子小,就让弟弟公孙恭接任,但却埋下内乱因素。

公元228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成年后,胁迫叔叔公孙恭让位,于是曹魏政权再封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这里有一个细微变化,公孙渊并未封侯。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公孙渊接任后,他就玩起了“钢丝”,想在曹魏与东吴两家找平衡,用现在话讲叫“骑墙”。他既接受曹魏政权的官职,又和孙权勾勾搭搭,他甚至骂曹魏:“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讹得行其志,……猥兴州兵,图害臣郡。”同时对孙权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向孙权出谋,让孙权统一天下:“诚原神谟早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公孙渊的打法也没有错误,他鼓动孙权与曹魏对抗,那么辽东就会安稳,公孙渊可以趁两败俱伤之际,再次拓展自己的势力。但公孙渊却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曹魏势力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孙吴加蜀汉都不可能灭掉曹魏。

东吴还是有明白人的,即使孙权被公孙渊忽悠了,但东吴打不过曹魏。公孙渊的骑墙术终于引来了曹魏不满。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霸主被除

景初元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带着诏书要求公孙渊到曹魏朝拜,公孙渊于是起兵与毋丘俭在海城一带大战,并大败毋丘俭。随后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并诱使北方的鲜卑人侵扰北方。

公孙渊又派人向曹魏谢罪,再向东吴说明情况。在公孙渊心里,他以为孙权会帮他,会出兵曹魏,但孙权很奸,表面对公孙渊说:“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但根本就没有动作。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魏明帝已经开始排兵布阵,命令司马懿率军远征,于是灭辽东之战开始了。以公孙渊的实力,与曹魏大战有优势,必定曹魏是劳师远征。但公孙渊的计谋却与司以懿相差太远。

司马懿的策略很简单就是速战速决,因为后勤供应困难。但公孙渊却没想到,司马懿竟然直接穿插到公孙渊的都城襄平,经过一个月激战,司马懿攻陷襄平,杀了公孙渊父子,平定辽东。

三国割据时,此汉人统治朝鲜半岛50年,司马懿不征或成东亚霸主?

结束语

有人在文章中表扬司马懿平定辽东势力。这种说法就欠妥,当时三国割据,还没有天下统一,公孙势力也算其中一支。而司马懿虽然灭了辽东势力,但自此汉人在辽东城防减弱,虽然有人把守,但与一支割据的汉人势力是两码事。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