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趁火打劫,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走了中國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這是除外蒙古獨立之外,中國遭受的最慘重的一次領土損失。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是主力,俄國只是跑腿的配角,沒出兵北京,也沒燒圓明園,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它只能跟在英法兩國後面喝點湯。

但實際上,俄國纔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大的贏家——沒費一槍一彈,僅用一紙條約就割走大清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如此手筆,在世界侵略史上可算得上曠古絕今。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今天梳理一下《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看看沙俄是如何喫下這塊肥肉的。

1

1689年,也就是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的這一年,沙皇彼得一世發動政變,囚禁了攝政索菲亞公主,正式掌權。

彼得一世即後來的彼得大帝,史上著名戰爭狂人,執政36年,徵兵53次,見誰咬誰。攤上這麼一個不安分的鄰居,大清的日子本應不會好過。但事實上,彼得一世時代,俄國除了支持大清的死敵準噶爾,以及暗中蠶食蒙古邊境之外,沒有大的出格舉動。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彼得一世

彼得不找茬,不是因爲康熙牛逼,而是他自己的精力和俄國的實力有限。

作爲一個夢想征服星辰大海的政治強人,彼得早就爲俄國制定了爭霸世界方略:

歐洲方面:北上打敗瑞典,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西進吞併波蘭,以便向西歐擴張;南下擊敗土耳其,奪取黑海出海口,打通黑海進入地中海海路。

亞洲方面:南下征服高加索,佔領中亞,進而爭奪西亞和印度,打開通向印度洋的道路;東面佔領黑龍江,開闢通往太平洋的航路。

彼得始終認爲:俄國必須佔有涅瓦河口、頓河口和黑龍江口,這對俄國未來的發展異常重要。黑龍江是東北亞流入太平洋的唯一可以通航的河流,只有佔領黑龍江,俄國才能獲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爲什麼彼得對獲得出海口如此上心呢?因爲作爲傳統大陸國家的俄國,對出海口的渴望就像人對鹽的渴望一樣。

彼得的胃口很大,但俄國的牙口很小,在北方戰爭中,彼得傾全國之力死磕了21年纔打敗瑞典,打完後自己也沒幾天活頭了(卒於1725年),死前一年,彼得還放言要親自出馬,到通古斯人的地方去,與康熙會獵於長城之外,談笑風生,只是上帝沒給他這個機會。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俄國取得大北方戰爭的勝利(油畫)

雖然無緣與大清一較高低,但彼得的遺志被歷代沙皇所繼承。葉卡特琳娜二世(1729~1796)時代,俄國就已經把奪取黑龍江作爲遠東政策的中心,尼古拉一世(1796~1855)執政後,發誓要實現高祖父(彼得一世)和祖母(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遺志。

爲此,每當有外交人員和商人來華時,俄國政府都會要求他們:謹慎探知中華帝國的軍事實力和物資資源,查明取道黑龍江開展遠東貿易的可能性。此外,還不斷派遣“勘察隊”到黑龍江一帶活動,測量地形,繪製地圖。

輿論方面,俄國不斷有專家跳出來,質疑《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是清國用武力逼迫俄國放棄了黑龍江以北的大片國土,應該修改條約,重新劃分中俄東段邊境。專家帶頭鼓動,俄國收復黑龍江的輿論甚囂塵上。

總之,雖然俄國還沒有大舉入侵黑龍江,但征服黑龍江已經成了其既定國策,在歷代沙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這一國策的情況下,俄國征服黑龍江的各種準備工作一刻都沒有停止。

而俄國之所以引而不發,是因爲力量不足,俄國的重心在歐洲,無休無止的戰爭拖住俄國的精力,而其亞洲部分力量較弱,無力與全盛時期的大清國正面對抗。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拿破崙進攻俄國(油畫)

另一方面,1728年《恰克圖條約》簽訂之後,俄國與大清建立了貿易關係,俄國通過恰克圖進行的對華貿易,佔俄國對亞洲貿易額的60%~70%,關稅收入佔俄國總關稅收入的30%以上(1775年數據)。考慮到大清有可能用貿易戰進行反擊,俄國始終沒有輕舉妄動。

2

時間進入到19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的春風吹滿歐洲,俄國人民挺爭氣,資本主義經濟在俄國快速發展,這直接產生了兩個影響,一是俄國國力大增,二是俄國資本家急需開拓國外市場和原料產地。

敵人一天天好起來,我們一天天爛下去。進入嘉慶、道光時代,大清帝國困於傳統痼疾之中,對來自西方的強勁挑戰已漸漸力不從心。中俄兩國均勢打破,一場風暴不可避免。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俄國紡織廠

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上臺後,加快了對中國動手的進度,俄國國內對中國強硬的言論不絕於耳。1843年,東西伯利亞總督上奏沙皇:俄國東部地區需要黑龍江,就像俄國西部地區需要波羅的海沿岸一樣,我們需要黑龍江,是爲擴大我們同中國以及整個東方的貿易體系,爲了斷然確立我國國旗在太平洋北部水域的地位,同時也是爲了更迅速、更合理的開發東西伯利亞。因此,俄國佔有黑龍江,無論如何都是不可避免,或遲或早必然實現。

在時代的呼喚下,一個名叫穆拉維約夫的人出現了。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穆拉維約夫

穆拉維約夫出身於俄國貴族家庭,軍校畢業,參加過俄土戰爭、鎮壓波蘭起義、遠征高加索等軍事行動,是一個狂熱、能幹且富有經驗的軍人,是沙皇政策的堅決的推行者。1847年,穆拉維約夫被任命爲東西伯利亞總督,負責解決黑龍江問題。

爲了策劃和統一部署行動,1849年尼古拉一世下令組建了“阿穆爾問題特別委員會”(俄國稱黑龍江爲阿穆爾河),委員會由總理以及外交、陸軍、海軍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專門負責研究和指導入侵黑龍江的計劃與行動。

此後,俄國開始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頻繁偵查,比如“黑龍江勘察隊”隊長涅維爾斯科伊三次乘船闖黑龍江口,派遣“考察隊”分赴黑龍江、庫頁島、外興安嶺以南,廣泛蒐集當地軍事、居民、物產、地理、氣候等情報。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白令海峽”的發現者白令,就是俄國勘探隊的,曾指揮過對黑龍江的勘探

在這一過程中,俄國不僅踏上了庫頁島,還完成了對闊吞屯、廟街、克默爾灣、哈吉灣等戰略要地和海灣的侵佔,將黑龍江下游的中國大片領土置於軍事控制之下,爲鯨吞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奠定了基礎。

此時的俄國,已經不再顧忌大清復讀機一樣的抗議了,因爲它知道大清的底牌。

3

1853年,俄國爲了奪取黑海出海口,對土耳其開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法爲了維護近東利益,對俄宣戰。密切關注局勢發展的穆拉維約夫從克里米亞戰爭中,嗅到了對中國動手的機會。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回到彼得堡後,穆拉維約夫上書:克里米亞戰爭可能波及遠東,爲了防禦英國進攻西伯利亞,俄國應該先發制人,武裝佔領黑龍江。

防禦英國是幌子,狠宰中國纔是目的。雖然東西兩線作戰對俄國不利,但穆拉維約夫自有計較。俄國駐北京的大司祭巴拉第深知大清國虛實,他每次都用隱形藥水寫信,通過俄國外交人員或商人向穆拉維約夫傳遞情報。

巴拉第告訴穆拉維約夫:中國政府由於內亂四起(太平天國和捻軍),不得不對我國採取妥協政策。建議穆拉維約夫抓住機會,對中國採取斷然措施。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太平天國起義(油畫)

正是有了這一可靠的情報來源,穆拉維約夫才能準確做出判斷: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派遣大軍沿黑龍江而下,滿洲當局一定會口頭阻攔,然後還會由理藩院向我國樞密院提書書面抗議,但是,對於這兩種情況可以而且應該堅決地回絕···我敢斷言,這件事也就到此爲止了。

1854年一月,俄國皇太子亞歷山大召集“阿穆爾問題特別委員會”會議,研究討論入侵黑龍江。會議決定:不論大清是否同意,都要沿黑龍江航行

三月,穆拉維約夫派人到北京,聲稱:爲了防範英國人佔據俄國東部島嶼和大陸領土,奉沙皇之命,率軍隊取道黑龍江,趕赴太平洋,希望大清給予方便,不要誤會。

此舉遭到了清政府的斷然絕,但穆拉維約夫不鳥清政府。

五月二十六日,穆拉維約夫率領近千名全副武裝的遠征軍,分乘70幾艘船隻出發,開啓了征服黑龍江的征程。六月二日,船隊經過雅克薩廢墟時,穆拉維約夫特意上岸憑弔了一番。抵達璦琿時,黑龍江副都統胡遜布上船責問穆拉維約夫,穆拉維約夫反而要求中國方面放行。雙方爭執不下。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清軍在黑龍江上既無戰船又無水師,只能坐視俄國船隊強行通過,之後穆拉維約夫一路暢通無阻到達了下游,將軍隊部署在了之前佔領的闊吞屯、廟街、克默爾灣等地,燒磚蓋房,打鐵練兵,佈置大炮,積蓄力量。

通過這次試探性航行,俄國人得出了重要結論:該地區人煙稀少,居民熱愛和平,抵抗軟弱,佔領黑龍江兩岸是方便的、可行的。

此後,穆拉維約夫又組織了幾次武裝航行,將大量軍隊、物資和移民運送到了黑龍江下游地區,在從闊吞屯到廟街300多公里的地帶上,建起了一批哥薩克移民點和軍事據點。到1855年末,俄國在這一地區的移民已超過7000人,基本實現了對黑龍江下游地區的佔領。

4

穆拉維約夫武裝航行黑龍江時,正值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高潮期,也是英法美三國要求修改南京、黃埔、望廈條約之時。咸豐皇帝被內憂外患搞得焦頭爛額,沒有精力管黑龍江,接到俄國入侵的奏報時,只能指示地方官員:密切監視,隨時彙報,不可輕舉妄動。

東北是大清的發祥地,長期以來都有精銳的八旗兵駐防,以維持對關內的武力威懾,同時震懾蒙古諸部。根據咸豐年《皇朝兵制考略》記載,東北三省兵數爲盛京19862人,吉林13267人,黑龍江11423人,合計44000餘人。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清朝東北行政區劃:上面紅色部分爲黑龍江將軍轄區,右邊綠色爲吉林將軍轄區,下面紅色爲盛京將軍轄區。

4萬多八旗理論上應該能對付幾千俄毛,但實際上東北清軍的佈防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分佈太散,4萬多人軍隊散佈於42個地點,難以集結成強大作戰力量;重路輕水,只重視陸軍,幾乎沒有水軍,無法進行水陸配合作戰;重南輕北,將重兵放在了南邊的盛京,黑龍江兵力最少。

此外,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實際兵力不足:清政府不斷從東北抽兵前往關內,鎮壓反清武裝力量,抵禦英法聯軍。從1852年底開始,清廷多次抽調八旗兵入關,且日益頻繁,一次性調兵500人的記載,不絕於書。1855年,黑龍江將軍奕格向咸豐皇帝表示:黑龍江除帶傷徵兵外,僅有兵四千餘名。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圖

1856年,穆拉維約夫再次入侵,吉林將軍向朝廷告急,請求從抽調入關的軍隊中撤回兩千人,充實防守兵力。這一提議遭到了咸豐的痛斥:粵匪未平,戰事喫緊,調出的軍隊萬難撤回!對付外國人,你要學會用羈縻之策,好好開導,如果毛子再來,你一定要搞好關係,別給我惹事。

站在咸豐的角度,他的決策沒毛病,攘外必須先安內,俄國人只是佔大清國一點荒地,太平天國卻是要大清的命,誰輕誰重?難道把軍隊調到黑龍江對付俄國,讓太平軍打下北京、上海纔是愛國的、正確的?

清政府的動態,穆拉維約夫總能通過巴拉第的渠道知曉,因此,他總能在最佳時機趁火打劫:

1854年天平天國東征北伐,捻軍縱橫中原,穆拉維約夫第一次武裝航行黑龍江。

1855年太平軍西征進入高潮,捻軍依舊活躍,穆拉維約夫第二次武裝航行黑龍江。

1856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捻軍依舊活躍,穆拉維約夫第三次武裝航行黑龍江。

1857年太平軍與捻軍會合,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穆拉維約夫第四次入侵。

1858年英法聯軍攻克大沽口,佔領天津,穆拉維約夫逼迫大清簽訂《璦琿條約》。

正如吉林將軍景淳所言:彼之進退,即視賊之消長。

俄國人處心積慮搞事情,大清卻還在奉行傳統的外交倫理道德——以誠待人,厚往薄來,以換取四夷對天朝的景仰。當俄國人殺進來了以後,只能拿着《尼布楚條約》反覆抗議譴責。

5

1856年3月,克里米亞戰爭以沙俄的失敗告終,沙俄在歐洲和近東的霸業遭到重創。

沙俄被英法兩強圍毆之後,採取“失之西方,取之東方”的策略,加緊搞中國來補償。很快,穆拉維約夫以“借地屯糧”爲由,在黑龍江中游左岸強行建立了四個軍事據點。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克里米亞戰爭(油畫)

英法聯軍打完俄國又來教訓中國,同年十月,英法聯軍炮轟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俄國不斷收到巴拉第傳來的關於大清虛弱的情報,俄國駐美大使也探清了英法進攻中國的目的,得知英法不會妨礙俄國奪取黑龍江。兩方面的情報都清楚表明,中國已是板上肥肉,不喫白不喫。

1857年五月底,穆拉維約夫組織大批哥薩克及其家屬,商人、科學家等,第四次武裝入侵黑龍江,這一次,俄國人在海蘭泡架起了大炮,威脅璦琿城,宣佈從明年開始,黑龍江左岸居民歸俄國管轄,不願歸附俄國的人,必須遷移到右岸。

駐紮在璦琿的清軍試圖集結兵力反抗,反被俄國軍隊繳械,璦琿城也被順便佔了。黑龍江上、中游落入俄國人之手,此後,俄軍繼續向黑龍江移民,逐漸將黑龍江上、中與之前佔領的黑龍江下游領土連成了一片。穆拉維約夫趁勢在黑龍江左岸設置了兩個軍區,實現了對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的軍事佔領。

吞併一片領土,軍事佔領只是第一步,後面還需要進行外交談判,將佔奪來的領土合法化,合法化的形式就是讓對方籤一個條約。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

1858年五月二十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天津告急,北京震動。俄國趁機狠勁逼迫大清割肉。二十二日,穆拉維約夫一行乘汽艇從海蘭泡來到璦琿城,與從齊齊哈爾趕來的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第二天,雙方開始在璦琿談判。

俄國人提出了六條草案,核心就是要求中俄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爲界,以及通商權利。實際上是要求大清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領土讓給俄國,並限奕山第二天答覆。

奕山這個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露過臉,當時琦善妥協退讓被撤職,接替琦善的就是奕山。奕山是滿洲親貴,是康熙朝十四阿哥胤禵的後代,從當年主持廣州戰事的表現可知,此人能力非常一般。但即使這樣,奕山卻對俄國人提出的無理要求逐條進行了駁斥。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璦琿條約》簽訂時的場景(蠟像)

講理俄國人是講不過大清的,從二十三日談到二十六日,俄國人極盡外交訛詐與無理取鬧之能事,逼迫奕山屈服,奕山依然據理力爭,穆拉維約夫拂袖而去。當天晚上,黑龍江左岸炮聲不絕,廝殺吶喊,大舉尋釁。

咸豐皇帝早就定了調子:無論如何,不可與沙俄衝突!奕山不敢承擔引起兩國開戰的責任,最終屈服了。

1858年五月二十八日,《璦琿條約》簽訂,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成了俄國領土,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由中俄兩國“共管”,僅留江東六十四屯歸中國人居住,而所謂的共管,只不過是沙俄進一步吞併的過渡措施。

《璦琿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俄國後,俄國舉國歡慶,到處懸燈結彩,舉行盛宴和宗教儀式,向穆拉維約夫致敬,沙俄政府稱讚他“爲我國增添了幅員廣闊的領土”“在聖朝(羅曼諾夫王朝)史冊中寫下了燦爛輝煌的新篇章”,沙皇還破格授予其上將軍銜。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5000盧布紙幣上的穆拉維約夫塑像

《璦琿條約》簽訂半個月之後,沙俄趁英法聯軍攻佔天津的東風,與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第九條專門規定,由兩國派遣大臣,查勘未定明的邊界,爲之後沙俄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6

《璦琿條約》墨跡未乾,穆拉維約夫便踏上了新的征程,目標直指烏蘇里江以東的那40多萬平方公里“共管”土地。侵佔烏蘇里江以東的過程,與侵佔黑龍江以北的過程,如出一轍,俄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1860年,俄軍基本完成了對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的佔領。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中國東北出海口被徹底封死,最近處離日本海近14公里,但可望不可即

《璦琿條約》簽訂之後,沙俄不僅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搞事,咸豐對此憂心忡忡。1859年六月,咸豐索性下旨將奕山革職,並委婉表示不承認《璦琿條約》。此後,俄國指派少壯派軍官伊格納切夫爲代表來華談判。

1859年七月,大清國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肅順,在俄羅斯南館會見了俄駐華公使伊格納切夫,雙方就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了深入交流。肅順指出:《天津條約》已經批准,北京與俄國之間沒有未了之事,所以兩國沒什麼可談的。針對伊格納切夫關心的《璦琿條約》,肅順嚴正指出:《璦琿條約》是完全無效的,因爲簽訂條約的奕山,沒有被大清政府授予談判全權,他無權代表大清簽訂條約。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肅順(劇照)

伊格納切夫表示:大清內部的破事,俄國完全不關心,但是如果大清否則《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俄國絕對不能容忍。

雙方撕了兩個半小時撕不出結果,伊格納切夫撂下一句話:俄中接壤達7000俄裏,俄國較之其他任何海上強國,都更易於隨時隨地給中國以有力的打擊!

從七月十一到八月三十一日,中俄展開了多次談判,幾乎每次都是不歡而散,最嚴重的時候,肅順將伊格納切夫拿來的、未經批准的《璦琿條約》文本甩在桌子上,直接了當告訴伊格納切夫: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伊格納切夫則指責肅順蔑視國際文件,要求清政府換個懂禮貌的人來談判。

伊格納切夫到底還是太嫩,沒鬥過精明能幹的肅順,只得按俄國外交部的指示,暫時離開北京,前往上海等待機會。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天津條約》簽訂場景(版畫)

機會很快來了,1860年春,英法聯軍陸續調集了兩萬多軍隊來華,第二次鴉片戰爭迎來高潮。在上海,伊格納切夫利用俄國在華情報渠道,向英法聯軍提供了清軍在北京、天津一帶佈防的情報,爲英法聯軍充當“中國通”的角色。

英法聯軍一路北上,連下大沽口、天津,最後佔領了北京,咸豐和肅順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負責與英法聯軍議和。此時,伊格納切夫以“調停者”的身份回到了北京,聲稱可以幫助清政府斡旋。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恭親王奕訢

一邊幫英法聯軍出謀劃策打擊大清,分肉喝湯,一邊充當好人騙取大清信任,套取絕密情報,索取鉅額回報,兩邊通喫。此外,俄國人還做了另一手準備:一旦清王朝在英法聯軍的打擊下崩潰,俄國就應出動大軍佔領庫倫,並從外貝加爾省和黑龍江調遣軍隊進駐滿洲。企圖將中國東北和蒙古全部吞併。只能說,俄國佬打得一手好算盤!

此時的大清被人用槍頂在了腦袋上,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迫切希望抓住伊格納切夫這根救命稻草,伊格納切夫提出了三個條件:必須奕訢出面,以書面形式請求我調停;談判時,所有內容事先必須徵求我的意見;我之前提的關於領土方面的要求,必須全部滿足。

絕對的實力差面前,任何談判技巧和鬥爭策略都是徒勞。在伊格納切夫的主導下,1860年十月,奕訢與英、法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十一月,又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

《璦琿條約》背後的故事:一紙條約如何割走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中俄《北京條約》不僅承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還將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讓給了俄國,條約還規定兩國派大臣會勘東段和西段邊界,這就爲中國西北邊疆喪失大片領土埋下了伏筆。果然,四年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西北44萬平方公里領土被沙俄吞併。


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沙俄侵華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璦琿條約>簽訂前沙俄武裝侵佔黑龍江地區論述》,劉淑傑

《穆拉維約夫武裝侵華與清朝東北邊防》,孔豔波

《巴拉第與<璦琿條約>》,李隨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