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將領中,陳賡是傳奇色彩較濃的一位,素有“幽默將軍”的美稱。這同他活潑好動、幽默風趣的性格有着很大的關係。

腿傷未愈 走上朝鮮戰場

一八〇師慘敗,彭總痛心疾首。1951年4月22日誌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到6月10日結束,殲敵8萬多人,是志願軍入朝以來消滅敵人最多的一次。迫使美國不得不到談判桌上談和。7月13日的美國報紙《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不得不承認:“一個美軍司令官,在美國政府的命令下,插起白旗,前去和敵人談判,在美國立國以來的歷史中,這是第一次。”但這次作戰也充分暴露出志願軍裝備與技術落後對於作戰所造成的影響。在戰役臨近結束的時候,第三兵團所屬的第六十軍第一八〇師,由於遭美軍飛機和機械化部隊的襲擊及領導指揮不當等原因,損失極爲慘重。

他是唯一能讓彭德懷息怒的人

陳賡大將:原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

第五次戰役後期,根據美軍的作戰特點,彭德懷司令員於5月22日電令各兵團後撤時要留一個師至一個軍的兵力,採取逐步後撤、節節阻擊的戰術,殺傷消耗敵人,掩護主力轉移。

在後撤過程中,第三兵團所屬的第六十軍在北漢江南岸遭到美軍特遣部隊的割裂,處於三面受敵的不利態勢。5月25日該軍擔任後衛掩護的第一八〇師搶渡過北漢江後,被美軍機械化部隊隔離在漢江以北,同軍部失去了聯繫。彭德懷得到報告後,立即電令第三兵團速派第六十軍第一八一師和第一七九師前去救援。5月27日拂曉,經過慘烈的浴血戰鬥,一八〇師的兩路突圍隊伍以傷亡2/3的代價突出包圍,越過公路,抵達鷹峯山下。全師指戰員已不到2000人。然而在鷹峯山主峯上等着他們的不是一七九師和一八一師的接應部隊,而是美二十四師的部隊,一八〇師再次陷入包圍。五三八團在團長龐克昌和參謀長胡景義的組織下,把全團班幹部以上的共產黨員集中起來,組成突擊隊,全部帶上衝鋒槍,攻上主峯東側東臺山高地。五三九團團長王至誠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團能戰鬥的幹部戰士組成5個排,奪下了主峯。一八〇師與六十軍再次請示進一步突圍方案,軍長韋傑親自上機:命令集中向史倉裏方向突圍,軍部派部隊接應。

5月28日,在黑夜大雨中,一七九師的接應部隊沒能趕到史倉裏。在徹夜苦戰中,一八〇師最後的400名指戰員編成三個突擊連,在師長的指揮下向西北突圍。連續突破三個陣地後,這支不斷突圍不斷拼殺了整整十天並斷糧了三天的部隊,在最後一個陣地——128.6高地前,耗盡了最後的力氣。至此,爲了堅定不移地執行掩護任務,一八〇師建制基本打沒了。師長鄭其貴命令分散突圍。根據戰後《一八〇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載,此役一八〇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爲7644人。彭總得到戰報,痛心疾首、氣憤填胸。

1951年4月,陳賡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8月,被任命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入朝協助彭德懷指揮作戰。赴朝途中,他腿傷復發,留在大連治腿傷,得知一八〇師事,心急如焚。他不顧腿傷未愈,急忙離開大連,趕赴朝鮮戰場。

彭總大怒 陳賡幽默圓場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黨委在伊川西北的空寺洞志願軍司令部駐地召開由各兵團司令員、政委和各軍、各兵種的領導人蔘加的作戰會議。彭德懷在會上作了關於如何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指導方針報告。大家學習討論了兩天。

他是唯一能讓彭德懷息怒的人

陳賡、彭德懷與鄧華(左起)在朝鮮合影

第三天鄧華作第五次戰役的總結髮言。接着彭德懷講話,他非常坦誠地作了自我批評,然後高度讚揚了第十二軍三十一師的九十一團和第九兵團的第二十七軍等部隊。當講到第六十軍一八〇師受損失情況時,他喊道:“韋傑、袁子欽來了沒有?”韋傑、袁子欽急忙答應着站了起來。彭德懷大喊:“你們是怎麼指揮的?把一個師都丟了!造成我軍建軍以來極少有的一個師遭到慘重損失!”他越講越生氣,站了起來怒氣衝衝地高喊:“韋傑,你這個軍長是怎麼當的?你們那個一八〇師,是可以突圍出來的!你們爲什麼說他們被包圍了?敵人的坦克、汽車沿公路從一八〇師前面過去了,敵人並沒有發現,他們中間也沒有敵人,後面也沒敵人,部隊完全可以利用晚上突圍出來嘛!哪有這樣驚慌失措地把電臺砸掉,把密碼燒掉的?像你這樣的指揮員就是該殺頭!”“鄭其貴是怎麼當的師長?作爲一師之長,應該臨危不懼,可是他……一定要撤職查辦,軍法從事!”

會議是從午飯後開始的,一直開到黃昏,中間沒有休息。因爲彭德懷在氣頭上,會場氣氛凝重,沒人敢吭氣,鄧華等幾位副司令員很想緩和一下氣氛,但不敢開口。於是鄧華扯了下陳賡的衣服,悄悄對着他耳朵說了幾句。因爲大家都知道,陳賡和彭總有幾十年深厚友誼,別人不敢和彭總開玩笑,但是陳賡可以。

於是,陳賡笑嘻嘻地站起來說:“老總,開了大半天會,大家都不敢動一下,我看他們的臉都憋紅了,想出去小便都不敢,現在肚子裏又提意見了,餓得不行啦。你發這麼大的脾氣,一定也累了。我建議是不是休息一下?讓大家小便、喫飯,喫飽後再開會,你再接着批評,好不好?”彭德懷扭過頭去,眼睛瞪着陳賡,陳賡還是笑着。終於,彭德懷明白陳賡的心意了,氣也消了很多,說:“你陳賡肚子餓了,那就喫飯吧!”站起來就走了。

彭德懷離開會議室,大家才鬆了一口氣,都對陳賡說:“陳司令,你可救了我們啦,我們真是憋着尿也不敢出去。”陳賡笑着說:“你們趕快去撒尿,不要一鬆氣,尿到褲子上了。”大家都知道他愛開玩笑,凝重的氣氛消失了,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起來。

大家喫完飯,準備繼續開會。這時,陳賡走進門來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會不開了,你們可以走了。現在請鄧華同志傳達彭老總的指示。”鄧華推讓着:“還是請你說吧,不要客氣了。”陳賡說:“好。剛纔我們陪彭老總喫飯時,我們向他建議,暫時休會。老總要講的,基本上都講了。你們現在也不好發言了,也不敢講了。叫你們回去開會,自己好好深刻總結經驗教訓,然後報告志司。彭老總同意了我們的意見。”

他是唯一能讓彭德懷息怒的人

上甘嶺高地

大家聽後,都笑了。說:“陳司令、鄧司令真理解我們的心情,真感謝你們救了我們啦!請你們報告彭總,我們回去後,一定認真總結,並寫出書面報告。”陳賡說:“你們不要謝我們,以後都要打好仗,不要叫彭總生氣就好了。”志願軍第三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和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說:“陳司令,請你放心,我們有了這次教訓,以後一定打好仗,向彭總報喜,那時請你和鄧司令向彭總給我們請賞呀!”陳賡笑着說:“你們想拍拍馬屁了,我可不買賬。如果下次還開這樣的會,我就先喫飽肚子,讓你們捱餓,不幫你們解圍了。”大家都大笑起來,紛紛敬禮告別。陳賡喊道:“王近山、杜義德,你們等一下,我隨你們到兵團去。”

陳賡雖然擔任了志願軍副司令員,但還兼任着第三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彭德懷一直留他在志願軍總部工作。陳賡到達第三兵團指揮部,下吉普車時拄着柺杖,腿還是一瘸一拐的。他一到,就會見幹部,聽取彙報,召集會議,詢問情況,忙碌起來。幹部們聽說他來了,像是見了久別的親人,個個面帶喜色,到處傳誦着:“這一下我們該打翻身仗了。”雖然第十二軍受到表揚,別的部隊也打得不錯,但第六十軍第一八〇師出的問題,使大家都覺得臉上無光。

當時志願軍司令部準備發起第六次戰役,陳賡抓緊了第三兵團的各項準備工作。當然對第一八〇師的問題,要做嚴肅處理。他對此事件批評得很嚴厲,各級都作了認真的學習檢查,總結經驗教訓,訂立改正措施。但是最後進行組織處理還是很寬的,對師長鄭其貴只是撤職,並沒有送交軍法處,而是將他送回國,分配到東北一個軍分區任副職。陳賡和彭德懷商量後,也沒有撤銷該師番號,而是重新組建,仍歸第六十軍建制。

深入調查研究 指揮“坑道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陳賡從1950年11月至1952年6月六渡鴨綠江,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志願軍副司令員、志願軍代司令員等職,爲朝鮮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是唯一能讓彭德懷息怒的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依託坑道工事,對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進行

陳賡入朝時面臨的局面是:中朝聯軍經過五次戰役,把敵軍趕回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但是,由於美軍掌握了制空權,志願軍戰線越往南移,供應越困難,兩翼越暴露,敵軍之登陸威脅大,故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這樣,朝鮮戰爭就呈現出僵持局面。經蘇聯提議,交戰雙方商定於1951年7月10日開始舉行停戰談判。從此,朝鮮戰爭便以軍事鬥爭與外交鬥爭相交織的方式進行着。

陳賡是個非常注重調查研究的人,一過鴨綠江就想盡辦法多方瞭解敵我軍情,到了志願軍司令部更是抓緊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到了第三兵團後,他通過和各級幹部座談,調查研究,對朝鮮戰場形勢和美軍情況又有進一步瞭解。他在1951年8月28日的日記中寫道:“美國是整個帝國主義的支柱,政治軍事都有一套,作戰上非常客觀,不守成規,善於變化。五個戰役中,各有其花樣。我們絕不能忽視,必須加緊準備,拼命訓練部隊,盡一切可能加強火力,改變戰術;對它一點也不能鬆懈,然後才能將其戰勝。”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考察作戰情況,他全身心都凝結在戰爭問題上,根據所瞭解到的大量材料,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盤算整個戰局的發展,怎樣才能進一步改善已出現的有利形勢,探索在當前情勢下對美軍作戰最適宜、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深思熟慮後,陳賡寫出了一個戰術指示,得到了司令員彭德懷的極力贊同,並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出:鑑於戰爭已從大規模的運動戰轉向兩軍相持的陣地防禦戰,要求構築堅固防線,嚴防敵之登陸反攻。

後來,彭德懷因額上生了一個腫瘤,中央決定讓他回國治療,任命陳賡代理司令員。各部隊在陳賡的親自督促下,對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開始出現的坑道工事進行改進,到1952年夏季,一個以坑道爲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已在全線構成。這些工事,有的近抵敵軍幾十米,既保障了攻擊突然性,又使表面野戰工事即便被佔領,仍能堅守坑道配合預備隊實施反衝擊。這個對付優勢裝備敵人的重要戰略措施之效用,後來被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雄辯地證明了。

1952年6月,陳賡回國創辦軍事工程學院。鑑於陳賡在朝的卓著功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任委員會特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這是朝鮮的最高榮譽。朝鮮內閣首相、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設宴盛情款待了他,感謝他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卓越貢獻。

來源:《志願軍老兵回憶錄》

編輯:佩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