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雜誌社、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數字創意產業藍皮書: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9)》。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科技與文化的互動融合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數字創意產業是其中最集中的體現。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史是一部科學、技術與文化協同發展的演進史。21世紀以來,移動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數字創意產業爆發式增長,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科技革命不斷將數字創意產業推升至全新的高度。一方面,數字文化行業快速崛起,出現了一批爆發力極強的發展熱點,從2012年到2017年數字音樂、網絡文學、動漫、遊戲、直播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升級和創新發展驅動數字創意裝備和創意設計產業實現高速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虛擬現實等產品種類不斷豐富。與此同時,數字創意產業逐漸與相關產業相互滲透、深度融合,當數字技術和文化創意元素注入傳統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新產品和新業態被不斷締造。

技術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成像、裸眼3D、文化資源數字化處理等核心技術加速創新發展,促進大數據、物聯網、AI、區塊鏈等技術在數字文化創意創作領域的應用,未來或將形成“平臺/場景+內容”“IP+技術”的基本商業模式。在創新鏈和產業鏈銜接發展的過程中,有望誕生一批優質數字創意企業,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和生態。資本追逐的目標也將由渠道逐漸向內容創意領域傾斜。

版權上,國際上已意識到版權保護在數字內容產業價值鏈利益分配中的重要地位,各國正不斷加強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構建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版權保護體系,成爲數字創意產業長期的議程。在中國,區塊鏈技術在網絡版權保護領域已初顯身手。可以暢想,由於區塊鏈技術的賦能,數字作品作者、內容和時間將可實現綁定,“實現創作即確權,交易即授權,發現即維權”。

人才上,全國各大城市不斷推動人才引進計劃,打造數字創意產業園。一方面,複合型數字創意人才未來市場需求將會增加,該類型人才也將成爲高校培養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數字創意產業園集羣優勢一旦形成,將吸引更多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流入。

政策上,《“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20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相關行業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此後,促進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頻頻出臺。毋庸置疑,中國數字創意產業正處於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的黃金髮展階段。

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9)》應運而生。本報告分爲總報告、技術篇、產業篇和專題篇四個部分,在分析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脈絡、政策環境、投融資狀況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集中探討了以5G、雲計算、區塊鏈爲代表的數字技術給我國創意產業帶來的想象空間和巨大變革,並結合具體案例透視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創新策略和發展路徑。

掃描或可以購買本書哦~

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向好:技術紅利持續湧現, 文化消費不斷被激活

數字創意產業的內涵與範疇數字創意產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逐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經濟形態,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以實體爲載體進行藝術創作不同,數字創意產業以CG(Computer Graphics)等現代數字技術爲主要工具,強調由團隊或個人通過技術,以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進行整體設計、開發和服務,強調產品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聯結與價值創造。數字創意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它與技術、文化等諸多領域密切相關。

藍皮書分析指出,隨着技術紅利持續湧現,文化消費不斷激活,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向好。

技術紅利持續湧現

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及虛擬現實等爲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顛覆文化創意市場發展規則。與傳統文化產業不同,數字技術催生的新文化創意領域增速遠遠超過傳統文化產業,如以谷歌爲代表的搜索引擎,以Facebook爲代表的社交網絡等。隨着可穿戴設備、交互娛樂引擎等新產品的不斷加入,數字創意產業的產業鏈將不斷延伸,使國際和國內市場更加活躍。

人工智能技術。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指出,中國成爲全球人工智能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且人工智能產出總量第一。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4億元,相較於2016年增長67%。人工智能企業融資總額佔全球融資總額的70%,融資筆數佔比達31%。截至2018年6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過1000家。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到960億元,增長40%;人工智能股權投資規模預計達到652億元,增速達45%。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人工智能”。相比2017年、2018年的“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2019年報告的表述爲“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從“加快—加強—深化”用詞的改變可以看出,我國人工智能已經從初步發展期步入深化發展階段。

德勤諮詢在《2019年技術趨勢報告——超越數字前沿》中提到,過去的10年中,雲技術、分析技術和數字體驗技術在不斷顛覆市場。雖然這些已被熟知的力量不能再被稱爲“趨勢”,但其仍在繼續演變發展。最近,區塊鏈、認知技術和數字現實(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物聯網等)三種新技術已經進入“顛覆者”的行列。它們正蓄勢待發,均有望成爲獨特的力量。未來5年中,數字現實、區塊鏈和認知技術的重要性,可能會與今天的數字體驗、分析技術和雲技術不相上下。

文化消費不斷被激活

在龐大的網絡用戶基礎上,我國居民的數字文化消費被新政策、新業態持續激活。隨着“90後”與“00後”兩代數碼原住民登上數字文化消費的舞臺,以及老年用戶的上網普及率不斷提高,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爲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了消費基礎。

政策引導推動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由此可見,發展文化產業刺激國民消費升級已成必須。國務院於2017年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也倡導數字文化消費,計劃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此外,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開展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的試點工作,2017年累計參與文化消費試點達3億人次。

新型業態層出激發了消費者的文化體驗感與消費熱情。2019年春節期間,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爆紅,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播出、故宮原創彩妝發佈與故宮夜場開放等持續推動了“故宮熱”浪潮,由此可見文化消費一片繁榮。我國新型文化業態主要基於兩種模式產生。第一種模式是,由新興技術推動形成,如VR、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文化創意領域的應用,據易觀預測,到2019年,我國VR消費者規模將達到1877萬人,潛在消費者爲2.5億人。第二種模式是,由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或其他元素融合形成,如文化產業與金融產業結合而成的影視衆籌、傳統文化IP“故宮”與彩妝產業的結合等。

環境趨緊,融資回落,不減數字創意產業增長態勢

藍皮書分析指出,數字創意產業於2016年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政策、技術等多重驅動力的推動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迅猛;在資本層面,數字創意領域投融資活躍。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數字創意產業共發生投資事件859筆,投資金額659.3億元。然而,受到監管政策、市場環境趨緊等因素影響,數字創意產業股權融資規模有所回落。《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數字創意領域融資規模從2016年的812.1億元下降爲254.4億元,同比下滑68.7%,在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融資佔比爲5.5%。

數字創意產業主要分爲數字創意技術和裝備、內容製作、創意設計服務、外圍融合發展四個環節。從子領域來看,內容製作融資規模最大,2017年融資額爲181.5億元,佔比達71.3%,分佈在直播、影視等領域。2017年,創意設計服務融資67.1億元,佔比爲26.4%;而在數字創意產業融資整體回落的同時,設計服務業在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和企業需求日益迫切等因素推動下,實現122.3%的同比增長。此外,數字創意技術和裝備以及外圍融合發展融資規模相對較小,融資額分別爲3.6億元和2.2億元,總共佔比2.3%。

從股權融資模式來看,2017年數字創意產業的股權融資以增發融資爲主,募資額140.2億元,佔比達55.1%;其次是IPO融資,募資額114.2億元,佔比爲44.9%。專家李彬分析,由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各行業需求特點的不同,其融資模式會有差異。數字創意產業存在資金投入大、投資回報週期長、承擔風險能力弱、價值評估難等特點,需要通過與資產評估公司和律師事務所合作,對擁有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數字創意企業進行評估,以知識產權質押、投貸聯動等模式給予融資。

由於資本寒冬加政策嚴控,2018年文化產業迎來退潮期,也是過渡期。《2018文化企業金融生態報告》中,“估值縮水”“融資難”“資產變賣”“IPO終止”“併購受阻”等年度關鍵詞都描述着2018年文化金融發展的困境。儘管如此,從行業發展、投資風口、地區發展、政策扶持力度等多角度來看,數字創意領域依舊繁榮。2018年前三季度數字創意產業固定資產淨值增速爲10.6%。區域發展以江蘇省爲例,2018年上半年數字創意產業產值呈現73.2%的高速增長。

數字創意產業的學術研究與理論建設仍顯不足

藍皮書指出,科學、技術與文化協同基礎上的數字創意產業正在廣泛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將數字技術、文化創意注入傳統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網絡,不斷締造新的產品、新的業態、新的社會。近年來,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各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其理論建構、如何結合本地特色發展以及如何與傳統產業有機結合等問題的研究還很不成熟。由於技術變化過於迅猛,傳統的人文社科領域研究者對數字創意產業進行解讀和研究時面臨對技術基礎及技術演進邏輯的認知屏障,關於數字創意產業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範圍內都並不多見。

數字創意產業的痛點之一,就是學術研究與理論建設的前瞻性和融合性不足,在研究和實踐中經常數字經濟是一條線,創意產業是另一條線。可喜的是,以騰訊提出的“新文創”爲代表,產業自身開始呈現融合引領的態勢,商業化的數字創意產業運營主體將其前沿探索實踐進行整理,並結合一些產業發展數據報告推出。現階段,該領域研究更多是產業驅動型,多以企業爲創新主體。一方面,企業本位的研究缺乏從社會視角出發的前瞻性和更多社會責任的屬性;另一方面,系統性、理論性的建構型研究成果仍存在很大缺失,有關數字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內在推動機制的研究有待深化,關於其如何推動經濟發展還缺乏系統的實證分析,亟須從脈絡和理論層面加快推進。

此外,對數字創意產業的內容範圍界定還缺乏共識。從目前各國對數字創意產業的界定來看,大多是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劃分的,在國際上還缺乏具有共識性的判斷標準,國內也多是以各種細分領域專題性研究報告的形式來發布的,這不利於創意產業的推廣和交流,還需要理論界進一步探討。

產業、城市、國家:展望數字創意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按照《“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那麼未來幾年,數字創意產業如何撐起8萬億元甚至更大規模的產業空間?

產業:技術爲翼,文化爲本,資本爲媒

艾媒資訊報告顯示,當下文創產業發展呈現:5G發展爲文創產業帶來更多機會、基於大數據的文化創作正在普及、區塊鏈對於文化版權保護的探索等八大趨勢。

首先來看技術對傳統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賦能。依託VR技術,故宮博物院將紫禁城中的養心殿“搬進”了展覽;打開小程序《玩轉故宮》,遊客立馬可以開始故宮的線上線下游覽體驗;如果喜歡《千里江山圖》,可以聽聽採用AI技術打造的《丹青千里》……經過騰訊與故宮的三年合作,數字化技術讓傳統文化真正“活”在了當下,打造出“文化+產業”的融合新範式。數字文化創新的關鍵在於提升數字文化內容創造能力和服務能力。通過新技術的賦能,傳統IP融入新形式、擁抱新受衆,對於建立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意義重大。

未來產業會加快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成像、裸眼3D、文化資源數字化處理等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加強大數據、物聯網、AI、區塊鏈等技術在數字文化創意創作生產領域的應用。有分析指出,隨着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數字內容渠道提供商的利潤被擠壓,未來網絡金融資本的目標不再僅僅是渠道,資本會逐漸向內容創意傾斜。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互聯網下半場,單一擁有流量入口、場景優勢的企業很難主導市場,老牌巨頭和資本新貴的生態化競爭將繼續深入,“平臺/場景+內容”“IP+技術”或將成爲基本商業模式。同時,在創新鏈和產業鏈銜接發展的過程中,有望誕生一批優質數字創意企業,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和生態。

其次來看技術對數字內容版權保護的推動。研究表明,當前國際上已經意識到版權保護在數字內容產業價值鏈利益分配中的重要地位,各國正不斷加強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構建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版權保護體系,成爲數字創意產業長期進行的議程。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應用於中國的原創內容交易平臺,在網絡版權保護領域初顯身手。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數字作品的作者、內容和時間綁定,“實現創作即確權,交易即授權,發現即維權”,違規造假侵權的可能性將進一步降低。不僅如此,數據還將變成有價值資產,分享數據能獲得利益。而隨着版權保護意識的提高和保護體系的完善,內容付費領域將迎來一波紅利,內容創意和消費邊界消融,進一步刺激文化消費需求。

城市:明確優勢定位,培養複合人才

數字創意產業不僅能夠滿足升級的消費需求,也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同質化、重複性建設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地區發展優勢和特色的定位不明確、不準確,同時人才短缺導致創新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新元文智智庫董事長劉德良曾表示,“無論是內容生產者,還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商務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等都存在較大的缺口”。

高端產業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多個城市已出臺多部人才引進管理辦法,“搶人大戰”不斷升級。2018年2月,《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推出,對文化創意人才引進力度進行說明;2017年底推出的《關於加快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重視人才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地方政府應繼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升級、實施人才計劃和政策,完善數字創意培育和引進配套政策體系,加強創新環境、創新生態建設和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高校也要創新學科體系,推動政產學研用,培養複合型數字創意人才。

長期以來,不少城市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發展戰略,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名片。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爲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爲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羣爲支點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以武漢爲例,武漢大學教授姚曦在“2018首屆武漢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武漢市數字創意產業即將進入爆發期,成爲武漢地區產業發展的第五增長級”。再看2018年搖身變爲“抖音之城”的西安,其藉助新視頻媒體有效推動了當地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創新。以產業園區爲代表的產業集羣能夠整合產業鏈內部的資源,提升產品服務價值,發揮協同發展效應;而集羣優勢一旦形成,又會吸引更多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流入。未來將在明確優勢定位、減少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數字創意產業園區和創新力強的龍頭企業,以支撐和帶動數字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國家:聚焦“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

數字創意產品及要素的國家化是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如何通過先進技術和特色文化增強國際影響力、開拓國際市場以及提升國家形象成爲重要議題。“一帶一路”正是我國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消費需求,我國數字創意企業可將中國特色文化與受衆的文化傳統、審美偏好等相結合,設計出適銷對路又蘊含文化氣質的創意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沿線國家及地區的風土人情也能爲我國數字創意產業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注入新的活力。而中國文化傳播的基礎在於對自身特色文化的挖掘與打造,這是國家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越來越多的數字創意企業邁出了國際化佈局的步伐,中國文創“走出去”日益成爲一種經濟和文化現象。從《王者榮耀》海外版發行,到閱文集團海外門戶“起點國際”的搭建,再到百餘部動漫海外授權,騰訊在文創“出海”方面做着積極探索。字節跳動通過“自建+收購+投資”成功複製國內產品矩陣,截至2018年6月,其海外用戶規模接近整體用戶規模的20%。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正以各種形式滲透全球文化市場,其背後是遊戲自主研發能力的穩步提升,是文化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未來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輸出或將從作品出海、產品出海,逐步向文化出海、生態落地轉化。

技術是現階段推動數字創意產業爆發的重要驅動力,文化是數字內容取得市場認可的關鍵,但是隨着產業的日益成熟,單純靠技術驅動或文化特色創造產業奇蹟將越發困難。內容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跨產業融合更是衆望所歸。當下,數字創意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呈現出新技術引領、生態化運營、國際化發展的新動向。隨着“一帶一路”市場的深化及產業與理論的齊頭並進,數字創意產業只有實現技術、文化、資本的協同創新和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才能真正釋放出更大的文化與產業價值。

5
5G+VR/AR:推動大文娛全新升級

5G將與各大垂直行業深度結合,有力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數字經濟發展新風口。從5G引發的創新性應用來看,自動駕駛、遠程醫療、工業控制自動化等將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但考慮到可靠性與延時性,文娛應用領域對技術的要求較低,使其便於實現。因此,文娛相關領域有望更早迎來機會,娛樂需求或將率先引爆,消費者在5G時代將享受到更多的應用體驗,4G時代的應用也將因5G的到來而煥發新的光彩,續燃文娛生機。

英特爾發佈的《5G娛樂經濟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傳媒文娛產業將迎來1.3萬億美元的新營收機會,而5G所帶來的業務營收將佔總營收機會的50%左右。

《5G娛樂經濟報告》指出,伴隨着5G的到來,從移動媒體、家庭電視到能提供全新內容渠道的AR/VR都將加速內容消費,並且5G還將增強互動式、沉浸式體驗,促進新媒體、AR/VR的潛力釋放。同時,報告預測,到2028年,5G用戶每月的平均流量將從2019年的11.7GB增長到84.4GB,屆時視頻流量將佔據流量總量的90%。

每一次通信技術的代際變化都會引發傳媒行業內容形式和用戶行爲的變化,內容形態越來越富媒體化,用戶參與程度也隨之提升,隨着萬物互聯互通,人們的娛樂消費模式包括內容、渠道、流量分佈等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4G推動了延時類電子競技遊戲的發展,5G則可能進一步推動AR/VR/雲遊戲的普及;4G使得短視頻爲人所知,5G則將推動長視頻向短視頻形式轉變的爆發等,5G將給視頻、遊戲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並且將推動超高清視頻的普及,幫助廣電行業走出業務困境。

廣電:5G帶來新機遇

近幾年充斥於文娛傳媒產業之中的“行業式微論”,不斷引發爭論和熱議,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不斷開拓新業務,面向融媒體和新媒體開疆拓土。根據《中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公報》,2018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規模爲2.23億戶,收視份額同比有所下降,而OTT、IPTV以及直播衛星的收視份額同比均有所提高。這樣的變化不僅是由於新媒體的衝擊,更是網絡運行速度和產品內容受衆定位帶來的改變。

面對廣電行業的處境,管理層也出臺了相關措施,5G牌照的申請也被廣電行業視爲市場重建的重要籌碼,“智慧廣電”隨着5G的發展而不斷推進。超高清技術應用在電視端,對於OTT、IPTV導致的用戶分流有着一定的挽回作用,也爲突破電影大屏和手機小屏提供了一個有效可行的途徑,使電視屏幕在家庭場景中的應用不被淘汰。5G、超高清視頻有可能爲廣電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使傳統廣電企業翻身成爲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活力企業。

視頻:短視頻或將爆發

伴隨着5G的發展,用戶需求標準不斷提升,對視頻質量如畫面清晰度、內容、時長的要求越來越高。在5G時代,視頻將從長視頻向短視頻形態遷移,短視頻很大程度上將成爲最先從5G中獲益的行業。在4G時代,傳播速度是限制短視頻傳播的一大阻礙,而5G的優勢便是高寬帶、低時延,突破了短視頻在流量、速度、成本等方面的瓶頸,短視頻或將成爲人們的基礎性文化消費形式並與生活場景不斷交融嵌套。一方面,隨着5G愈加成熟,AI、4K、VR/AR、人臉識別、動作捕捉等新技術可以迅速爲短視頻行業賦能,內容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富媒體化,不僅支持VLOG等新媒體形式的普及,更將與其他行業如電商等領域進行深度結合,鏈接線上線下多元場景。另一方面,短視頻內容在經歷了原始積累階段後,將從淺層次的自我表現甚至譁衆取寵的表現形式向展現普通人生活小美好、發佈政務信息等基礎性、剛需性領域轉變。特別是短視頻內容的創意、創新或將推動新時代網絡文化的新發展,文化特質或將成爲下一輪平臺間較量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短視頻的“草莽時代”即將過去,深耕價值內容將成爲未來發展常態。總的來說,隨着5G到來,短視頻行業正發生革命性變化,這些變化將從底層重塑行業競爭規則與行業生態。

遊戲:AR/VR/雲遊戲漸成氣候

《2018年全球遊戲市場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遊戲活躍用戶已超過23億人,並且在未來十年間,全球的遊戲用戶還將成倍增長,可能達到40億~50億人,因此,遊戲行業只有順應形勢多元化發展,不斷滿足衆多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才能贏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5G的超高速、低延時優勢將推動雲服務發展,高質量VR/AR內容處理將走向雲端(儲存、計算功能雲端化),保障用戶體驗。所以,對於遊戲載體來說,未來的遊戲可能會擺脫終端,雲遊戲成爲主流。進一步來說,隨着娛樂內容的不斷融合,遊戲的邊界將被打破,屆時遊戲將能承載越來越多的功能,從單純的遊戲覆蓋到教育拓展、互動模擬、可視化設計等,在滿足體驗感的同時將遊戲的社會價值最大化。

APP:超級APP價值進一步體現

5G應用將促使用戶行爲改變,進而推動整個流量生態發生變化,屆時,超級APP的流量價值將不斷湧現。舉個例子,微信小程序的原理是開放部分微信數據處理功能,使用戶在打開小程序的同時,手機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下載一些組件,實現快速使用相關應用的功能,這就讓用戶不必爲了某些需求下載APP而佔據內存。目前,微信小程序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6億人,具有極高的流量價值,但當前小程序的應用仍受限於網速等問題,特別是工具類的應用,而5G則可以解決其痛點,將小程序升級爲“超級程序”,使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下載大量內容,或將顛覆現在應用商店的下載模式。

整體看來,5G對文娛行業從內容到渠道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5G將讓體驗更加沉浸、互動更加實時、觸達更加便捷,進一步推動文娛傳媒行業整體創新迭代大潮。

近期精彩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