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文

(公元前610年)

从春秋中期开始,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郑国就受尽了两个大国的窝囊气。晋灵公大会诸侯,却不见郑国人来参加,因此怀疑郑国对晋有二心。郑国国君郑穆公听说后赶忙去解释,但是晋灵公拒绝与郑穆公见面。郑穆公不得已写了一封信,派人把它交给了晋国权臣赵盾。

信中说:“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已经三番五次地朝见了你们国君。我们的大臣一个接一个到绛都送礼。尽管我们是小国,这样做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过了吧。而且,陈、蔡两国与楚国如此亲密相近却没有投靠楚国,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如此尊捧贵国,却为何还不能免于你们的责罚?现在你们却说:‘你们做得还没有让我们满意。’这么苛刻地要求我们,我们就只有灭亡,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古人说:‘头也害怕尾也害怕,还能剩余多长的身子?’还说:‘鹿要死的时候就没有心情管自己的声音叫得是否好听了。’大国把小国逼得无路可走时,小国还能选择什么?在你们无原则的命令下,我们也知道要灭亡了,因此只能把我国的全部军资集中起来等待应战。随你们再发号施令吧。”

信中语言柔中带刚,一下子就震撼了赵盾。晋国忙派人去郑国和谈,并向郑国派了人质。

“畏首畏尾” 就被人们用来表示前也怕,后也怕,胆子小,疑虑重重的样子。“铤而走险”也就此被用来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的行为。

小国不只“畏首畏尾”——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49)

孟云飞书法《畏首畏尾》

典故来源: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灭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chǎn)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tiáo),唯执事命之。(选自《左传 文公十七年》)

小国不只“畏首畏尾”——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49)

孟云飞书法《德则其人也》

附:作者简介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