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承認,時隔20年後,重拍的《南征北戰》,儘管由原先的黑白換成彩色片,但高營長這一角色的演技遠不如他。這一時期,他相繼主演了《勝利重逢》、《南征北戰》、《淮上人家》、《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鐵窗烈火》、《沙漠追匪記》、《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中國影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在新中國的第一代影星中,馮喆的氣質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儒雅俊朗的硬派小生。而這種“儒雅”的氣質是其內在骨子裏透發出來的,絕非模仿做的來的!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有意思的是,在這一代演員中文化修養較高的、才華橫溢的當屬孫道臨與馮喆二位,倆人同是大學文化,同是書香門第,同是書香門第,同是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大戶人家。按着古人黃山谷“學問變化氣質”的說法,他們二位的儒雅氣質來源於家庭的根基,是骨子裏遺傳基因的東西。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馮喆家族祖上有這樣一段故事:其高祖是大清朝廷的命官,受奸臣誣陷被革職罷官入牢,後發配至新疆。其曾祖受命盡孝考中科舉當上了官,爲高祖洗清了不白之冤!當朝皇帝光緒聞之深受感動給予褒獎,加封其爲孝子而列入《孝子傳》。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由於馮喆參加革命較早,1942年就參加我地下黨領導的進步文藝團體,1944年入黨,加之他的演技水平很高,多才多藝,因此他在解放後成爲上影廠的“臺柱”之一,可謂是又紅又專。那時拍電影選擇擔任主角的演員都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的。拍攝《南征北戰》時,高營長這一角色也是經過千挑萬選最終確定的他。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角色。那時的他被黨組織派去香港工作回來不久,爲了演好這一角色,他深入基層連隊體驗生活,每天除了上操場練刺殺,還要在大冷天下水游泳,身上、嘴上都起了水泡,卻任勞任怨,樂此不疲,一干就是幾個月。最終他將“高營長”這一睿智、儒雅、勇敢的我軍基層指揮員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生動豐滿。不得不承認,時隔20年後,重拍的《南征北戰》,儘管由原先的黑白換成彩色片,但高營長這一角色的演技遠不如他!馮喆纔是當之無愧的、永遠的“高營長”。

英俊儒雅一巨星,閒聊漫語話馮喆

這一時期的馮喆事業上可謂是如日中天,上影廠的大事、好事一般都跑不了他。除了《南征北戰》之外,《列寧在1918》他配音斯大林;《大浪淘沙》(珠影)的解說是他。1952年底上影廠劇團組織第一批赴朝鮮去體驗生活的演員團隊13人(包含孫道臨)中,他是其中之一;這一時期,他相繼主演了《勝利重逢》、《南征北戰》、《淮上人家》、《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鐵窗烈火》、《沙漠追匪記》、《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中國影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馮喆的藝術貢獻是個傳奇,不能複製,也更談不上超越!

聲明:“雪中風車”原創,歡迎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