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孩子看急诊这件事上,大家可能都有个误区——认为晚上带宝宝看病是“最佳方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区,是认为晚上医院“人少”,而且白天忙于工作没时间,所以遇到宝宝生病的时候,就喜欢晚上带宝宝去看急诊。

实际上,在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儿科急诊资源更是供不应求,夜间并不会“人少”,带宝宝看原本不属于“急诊”范畴的疾病,并非解决宝宝疾病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影响患儿夜间休息、增加交叉感染几率等),反而会占用短缺的急诊医疗资源。爸爸妈妈们需要了解,到底宝宝出现哪些情况,才要看急诊,必须要看急诊时,要做哪些充分准备。

宝宝出现下列情况,需要看急诊

(1) 发热39℃及以上的患儿;

(2) 持续抽搐的患儿;

(3) 严重腹泻或呕吐、存在脱水的患儿;

(4) 精神萎靡、烦躁或是嗜睡的患儿;

(5) 身上有出血点,同时存在关节疼痛、腹痛的患儿;

(6)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前囟饱满突出的患儿;

(7) 急性喉炎、呼吸困难的患儿;

(8) 新生儿拒奶、吐奶,不明原因的哭闹。

了解 错时就诊

(1)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尚可的患儿,可至门诊就诊;

(2)尽量日间就诊,这样即保证患儿的休息,也有助于降低急诊交叉感染几率;

(3)补液复诊的患儿,可在8:00-20:00期间就诊,以避开就诊高峰。

(4)病程时间长的患儿,家长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挂号,节约就诊等候时间。

(5)体温<38.5、伴较长时间咳嗽的患儿,可取门诊呼吸专科就诊,专病专看

带宝宝去医院,下面的东西别忘带

(1)孩子的病历本、就诊磁卡、健康资料(如预防接种本,既往病历等)需准备个袋子就医时用。就医时由于鉴别诊断需要,医生会询问是否接种了哪个疫苗?用过什么药、做过哪些检查等;

(2)孩子最近吃的药,或家里有的药。不用一大包带到医院,就医前拍张照片,避免说不清用了什么药、或者避免重复开药。

(3)若宝宝误服药物或异物,一定将剩余药物的包装或者残余异物,一并带来,以便医生了解药物所致的病情变化,进行有效评估,赢得抢救时间。

(4)若是宝宝以吐泻为主要症状,可以用干净容器或保鲜袋,对新鲜的便便取样(2小时内的)以快速化验

(5)其他:奶瓶、尿布、替换衣服,钱。

向医生述说患儿病情的正确方式

(1)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例如发热、腹痛等),以及各症状持续几天、精神胃口如何;

(2)吃了什么药、药量如何、效果如何;

(3)孩子的药物过敏史(例如:青霉素过敏);

(4)孩子以前得过什么病(例如蚕豆病,哮喘等).

急诊优化服务项目,助您便捷就诊

(1) 诊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流感化验)

(2) 康复助手app

(3) 参加移动课堂(每月一次)

(4) 便民服务(提供针线、剪刀、纽扣)

文/上海市儿童医院

急诊科 杜桦

编辑 / 寸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