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露西:想回家的奇女子

端木露西是一位散文家、女权主义者,可惜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以至名随身去,只有打上“储安平前妻”的标签,才被后人提及。

1940年7月6日,端木露西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了题为《蔚蓝中一点黯淡》的随笔,由此引起思想界的大讨论,端木露西也因此被视为“女性回家”的代言人,招致各方抨击。

作为一代才女,端木露西为何想要回家?家对她来说,真是宁静的港湾吗?

选择储安平

端木露西出身苏州富家,本名新民,生于1912年,其父端木邦藩早年留学国外,后任天津电报局长、上海电话局局长等。端木露西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

端木露西的儿子、音乐家储望华曾回忆说:“母亲在苏州读中学时演过话剧,她演女主角,而男主角就是蒋纬国,可以想见母亲那时候也是颇为出色的。”

端木露西:想回家的奇女子

1930年9月,端木露西考入光华大学英文系。在大学,端木露西成绩不佳,英文、国文、体操、社会学成绩都是C,卫生、演讲是D。

入校不久,结识了正上大三的储安平,双方相识不过30余天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储安平幼年丧母,父亲不务正业,由祖母带大,14岁时祖母、父亲去世,伯父又担负起养育之责,动荡的少年经历给储安平一生留下心理阴影。

端木露西接受储安平,有看重其相貌的因素,储安平将个人照片寄给端木露西,端木的妹妹们看到后说:“阿姊,梅兰芳送你照片呀!”(储安平相貌近似梅兰芳)

端木露西:想回家的奇女子

在“三闾大学”告别旧爱

1934年,储安平与端木露西正式结婚。让端木露西失望的是,婚后不久便有了孩子,只好当家庭主妇,她写道:“这些孩子多讨厌,女人真不该结婚,但凭生育子女这件事,已使我觉得结婚是无幸福可言的。”

1936年,德国主办奥运会,蒋介石拨款17万元,组成140多人的奥运代表团,并派储安平随团采访,储安平在柏林共发回20多篇、4万多字的报道。在完成奥运报道任务后,储安平赴英留学,拜在著名政治学者拉斯基门下。不久,端木露西亦赴英国。

因抗战爆发,储安平中断学业,于1938年回到陪都重庆,端木露西留在英国,不久便陷入经济困境,恰好《中央日报》的社长程沧波正在意大利,端木露西便到意大利找他求援,没想到双方产生私情,开始同居。

端木露西:想回家的奇女子

端木露西原准备在英国完成学业,不料她和程沧波的孩子提前降生。回国后,程沧波与端木露西在云南昆明同居,直到1939年夏,储安平才知真相。

储安平先是将程沧波告上法庭,后又有传闻说,他通过同乡吴稚晖向蒋介石告状,蒋将程沧波叫去大骂一番,程只好辞职。

1940年11月储安平与端木露西一起去了湖南安化,储安平在蓝田师范学院当教授,这个学院就是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说的“三闾大学”,端木露西则在该学院附中教书。二人还合伙开了一家出版社,叫袖珍书店,出版了储安平编辑、端木露西写的第一本书《海外小笺》,“本书集有书信十一封,系作者赴欧途中所作,文笔隽永”。

然而,书还没卖完,两人就离婚了。

想“回家”却成众矢之的

1940年,给端木露西惹来大麻烦的文章《蔚蓝中一点黯淡》公开发表。

在文章中,端木露西反思了“五四”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弊端,指出,妇女运动过于注重形式,“形式的结果,可以力争几位议员席。或者解放了青年女子的私人的纵欲”,但是“疏忽了妇女跑进社会以后更重要更基本的做人的态度和知识”。这些评论引发了妇女是否应该回家的激烈讨论,邓颖超、周恩来先后撰文驳斥。1941年2月至3月,以《力报》的副刊《新垦地》为阵地,聂绀弩、邵荃麟等人在一个月内发表了40多篇文章,对“妇女回家”予以轮番批驳。

端木露西:想回家的奇女子

1938年起,陈仪主政的福建出现了一系列裁撤女职员事,陈仪提出他心中的“理想国”就是男女各司其业,陈仪曾留学日本,娶了日本太太,所以认为应训练每一个女子烧得一手好菜,会照顾孩子,性情柔顺,对丈夫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引起女界的高度关注,端木露西恰在此时提出被“五四”彻底否定的“女性回家”,结果引火上身。

离婚后,端木露西转向中学教育,后与上海水产学院的孙西岩结婚。

晚年端木露西很少提及储安平,偶尔提到,也总是说储安平不好的地方。

1998年,端木露西在上海逝世,终年86岁。

相关文章